无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1084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8:14
一种无纺布10,其具有具备正面及背面10SA、10SB的可动层4,且可动层4具有上述正面及背面中的一面能够相对于另一面在沿该一面的方向上移动5mm以上的可动区域。

Non-woven fabri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无纺布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涉及一种无纺布。
技术介绍
在婴儿用尿布、成人用尿布、卫生用品、眼罩、口罩等中多数情况下使用无纺布。已知有针对该无纺布使其具有各种功能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无纺布是朝一面侧突起的第1突起部与朝和一面为相反面侧突起的第2突起部朝向面内的两个不同方向经由环状构造的壁部而多个交替地扩展且连续。关于该无纺布,为了通过与肌肤点接触而实现柔软地接触的良好的肌肤触感,而使第1突起部的纤维密度低于第2突起部的纤维密度。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织物是为了表现出蓬松性及伸长性,而包含至少具有第1纤维及第2纤维的无纺布,且第1纤维收缩率与第2纤维收缩率之差至少设为约8%。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无纺布是为了使凸条部易于追随穿着者的肌肤的移动,而将侧部域的纤维密度形成为小于顶部域的纤维密度及底部域的纤维密度,该侧部域位于作为凸条部的顶部的顶部域与作为凹条部的底部的底部域之间。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13679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9-510278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16-07952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纺布,该无纺布具有具备无纺布的正面及背面的可动层,且该可动层具有上述正面及背面中的一面能够相对于另一面在沿该一面的方向上移动5mm以上的可动区域。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及优点当可适当参照附图附图,并根据下述记载而变得更加明确。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穿着有将本专利技术的无纺布的优选之一实施方式用作正面片材的尿布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2是表示沿无纺布的正面的方向的移动范围的测定方法之一例的概略构成图,(A)是表示测定前的状态的附图,(B)是表示测定状态的附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无纺布的优选之一实施方式的具体例的局部剖面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的无纺布的沿F1-F1线的剖视图。图5是图3所示的无纺布的沿F2-F2线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构成纤维彼此的熔合点的个数的测定方法的附图,(A)是表示无纺布的鸟瞰图的附图代用照片,(B)是示意性地表示(A)的P部分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图像的俯视观察图。图7是表示构成纤维的根数的测定方法的附图,且是示意性地表示图6的(A)中的P部分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图像的俯视观察图。图8是表示纤维取向度的测定方法的附图,且为示意性地表示图6的(A)中的P部分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图像的俯视观察图。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无纺布的优选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图10是表示使用芯的树脂成分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且鞘的树脂成分为聚乙烯的芯鞘型复合纤维的无纺布的压缩1日后的恢复性的图表。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将本专利技术的无纺布用作正面片材的尿布的具体例的局部切开立体图。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的优选的制造方法之一例的说明图。(A)是表示在支持体公材上配置纤维网,并将支持体母材自上述纤维网上压入至支持体公材的步骤的说明图。(B)是表示自支持体母材的上方提出第1热风而将纤维网赋形的步骤的说明图。(C)是将支持体母材卸除,并自被赋形的纤维网的上方吹送第2热风而使纤维彼此熔合的步骤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涉及于一种相对于肌肤面具有优异的追随性的无纺布。存在由于无纺布的正面或背面与肌肤面之间产生的摩擦,而在穿着者的肌肤面移动时,对肌肤面产生由无纺布造成的擦伤的情况。就肌肤面的保护的观点而言,要求无纺布比先前更柔软地变形而提高对肌肤面的追随性,进而抑制擦伤的产生。关于该方面,在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无纺布中,能够将无纺布整体相对于压力的形状变形抑制为较少,但无纺布相对于肌肤面向沿无纺布的正面的方向的移动的追随性存在改善的余地。另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无纺布中,由于为在两面具有无凹凸的平坦面的无纺布,故而相对于具有起伏等的穿着肌肤面的追随性较低,在无纺布面与肌肤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变大,而产生上述擦伤。进而,在专利文献3记载的无纺布中,虽凸条部易于追随穿着者的肌肤的移动,但无纺布相对于肌肤面的移动的追随性进一步存在改善的余地。本专利技术的无纺布相对于肌肤面具备优异的追随性。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专利技术的无纺布的优选之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此。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10具有正面及背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正面及背面设为正面10SA、及将与该正面10SA为相反侧的面设为背面10SB而进行说明。另外,将无纺布10的厚度方向设为Z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未作特别说明,则将正面10SA表示为目视的面(观察面),但本专利技术的无纺布并非限定于此,也可将背面10SB设为目视的面(观察面)。无纺布10具有具备正面10SA及背面10SB的可动层4。具体而言,可动层4是在无纺布10的厚度方向上具有正面侧4S、背面侧4B及可动层的内部侧4M的区域。正面侧4S的区域是指自无纺布10的正面10SA观察时,能够观察到的存在纤维的厚度方向的区域,背面侧4B的区域是指从无纺布10的背面10SB观察时,能够观察到的存在纤维的厚度方向的区域。可动层的内部侧4M的区域是指在厚度方向上由正面侧4S与背面侧4B所夹着的区域。即,可动层4的正面侧4S的区域包含无纺布10的正面10SA,可动层4的背面侧4B的区域包含背面10SB。可动层4具有无纺布10的一面能够相对于另一面、即正面10SA、背面10SB分别相对于背面10SB、正面10SA在平面方向上移动5mm以上的可动区域(以下,也将可动区域的大小称为“移动范围”或“可动量”)。关于可动层4的可动量,优选为6mm以上,更优选为7mm以上。可动量的上限并无特别限制,但就防止贴附于肌肤的观点而言,为10mm以下,优选为9mm以下,更优选为8mm以下。在可动层4的可动区域中,无纺布10的正面10SA与背面10SB能够相互朝相反的方向移动。此种移动的原因是可动层4的内部侧4M成为能够通过肌肤与无纺布10的摩擦力以下的力而开始移动的变形性较高的中间区域。以下,针对可动层4,对正面10SA相对于背面10SB在沿正面10SA的方向上可动的情况进行说明,也可应用于背面10SB相对于正面10SA可动的情况。图1表示无纺布10的正面10SA抵接于肌肤面SK,且相对于背面10SB能够在沿正面10SA的方向上移动的可动层4。沿正面10SA的方向是指在将无纺布10展开并将其背面10SB侧放置于平面上的情况下,沿以接触于无纺布10的正面10SA的方式配置的假想平面的方向。沿~的方向意指平行的方向。上述可动层4是指在在沿无纺布10的正面10SA的方向上施加有外力EF(在图1中,利用箭头EF表示)的情况下,在施加有该外力EF的方向上正面10SA相对于背面10SB移动的层。优选为无纺布10整体成为可动层4。作为可动层4的优选的方式,可列举具有下述凹凸部,且具有壁部的结构。在在无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纺布,其中,/n所述无纺布具有具备无纺布的正面及背面的可动层,且该可动层具有所述正面及背面中的一面能够相对于另一面在沿该一面的方向上移动5mm以上的可动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831 JP 2017-1680031.一种无纺布,其中,
所述无纺布具有具备无纺布的正面及背面的可动层,且该可动层具有所述正面及背面中的一面能够相对于另一面在沿该一面的方向上移动5mm以上的可动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其中,
所述可动层的在沿所述正面的方向上移动的范围为5mm以上且10mm以下,优选为6mm以上,更优选为7mm以上,另外,优选为9mm以下,更优选为8m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纺布,其中,
所述可动层的移动范围基于下述无纺布的正面移动的范围的测定方法而测定,
无纺布的正面移动的范围的测定方法包括:
测定试样的制作的步骤,作为测定试样,准备大小为50mm×50mm的无纺布试样,在背面侧衬纸的整个面涂布粘接剂而形成粘接层,将无纺布试样的背面粘接而固定于粘接层,另外,在正面侧衬纸的整个面涂布粘接剂而形成粘接层,将无纺布试样的正面粘接而固定于粘接层;以及
移动范围的测定的步骤,接下来,使用固定具将背面侧衬纸固定于测定用基座上,将用于对无纺布试样的正面朝沿该正面的方向的一方向施加拉伸力的线的一端安装于正面侧衬纸,使所述线的另一端经由转动自如的滑轮而朝铅垂下方垂下,在测定时,在所述线的另一端以悬挂的方式安装50g的砝码,从而,当在所述线的另一端安装有砝码时,通过该砝码的重量,所述线将正面侧衬纸朝沿无纺布试样的正面的方向拉伸,
测定是首先设为不安装所述砝码的状态,测定无纺布试样的初始位置而获得测定值M1,然后,安装所述砝码,通过平稳地放开该砝码,利用该砝码将无纺布试样的正面朝沿该正面的方向(滑轮方向)拉伸,
在放开所述砝码且无纺布试样的正面的移动停止之后,测定无纺布试样的停止位置,获得测定值M2,然后,求出测定值M2与测定值M1之差,算出无纺布试样的正面可动的量,并将该量设为无纺布的正面移动的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
在所述可动层的内部侧的区域中,所述可动层中的构成纤维彼此的熔合点的个数少于所述可动层的正面侧或背面侧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
所述可动层的内部侧的区域是指由所述可动层的正面侧与所述可动层的背面侧所夹着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
所述无纺布具有在厚度方向上从该无纺布的基准面突起的凸部,
所述凸部的壁部相对于所述基准面的外角为110°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纺布,其中,
所述基准面是将所述无纺布展开并放置于平面上的情况下的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无纺布,其中,
构成所述凸部的壁部的外角具有外角θ1及外角θ2,该外角θ1是沿所述无纺布的一方向在凹凸部的凹部中央处的纵剖面中通过所述壁部的上端部及下端部的直线与基准面所形成的角,该外角θ2是沿与所述一方向正交的方向在凹凸部的凹部中央处的与所述纵剖面正交的纵剖面中通过所述壁部的上端部及下端部的直线与基准面所形成的角,且该外角θ1、θ2均为110°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
所述外角为60°以上且110°以下,优选为70°以上,更优选为80°以下,另外,优选为100°以下,更优选为90°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无纺布,其中,
从所述壁部的一方向测定的所述外角θ1与从和该一方向正交的方向测定的所述外角θ2为相同程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纺布,其中,
所述外角θ1与所述外角θ2为相同程度是指两者的角度之差为0°以上且10°以下,优选为8°以下,更优选为6°以下,进而优选为4°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纺布,其中,
所述外角θ1与所述外角θ2为相同程度是指两者的角度之差为0°以上且4°以下。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
所述无纺布由1片无纺布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纺布,其中,
所述1片无纺布不具有熔化为膜状的纤维。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濑户吉彦衣笠由彦谷口正洋
申请(专利权)人:花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