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感应取电技术的隧道巡检机器人供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0379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5:4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感应取电技术的隧道巡检机器人供电装置,包括:感应取电环和供电导轨。感应取电环中线圈外壳对应包裹在取电线圈的外侧,线圈外壳可伸缩的设于环形壳体,导电螺栓设于环形壳体上,位于环形壳体外侧的两段取电线圈通过线圈触点连接,且取电线圈的自由端对应连接于导电螺栓上的两个导电电极,导电螺栓设于隧道巡检机器人的充电端口。供电导轨铺设于隧道中,包括绝缘外壳,其包裹有交流供电电缆。本申请通过感应取电环和供电导轨为隧道巡检机器人提供实时的电能供给,可在不影响巡检任务执行的情况下为隧道巡检机器人提供不间断的电能供给,保证了巡检效率,且充电方式无安全隐患,同时消除了传统充电站对隧道内空间资源的占用。

Power supply device of tunnel inspection robot based on induction power supply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感应取电技术的隧道巡检机器人供电装置
本申请涉及隧道巡检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感应取电技术的隧道巡检机器人供电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机器人开展智能化的电力巡检作业已成为目前的主流发展趋势,通过机器人上搭载的可见光摄像机、红外热成像仪、噪音采集设备等对电力设施中设备和电缆进行自动化巡检,具有巡检效率高、覆盖面广、环境适应性强、无人员人身安全隐患等优点。目前使用的巡检机器人主要依靠设备自身搭载的电池为其提供能源,为了保证巡检机器人具有足够的续航能力以满足工作强度要求,需要对巡检机器人所搭载的电池及充电技术进行优化设计。对于户外使用的巡检机器人,由于空间尺寸的限制相对较少,可通过增加电池容量或增设充电房的方式来提高机器人的出勤率。但对于隧道巡检机器人,由于隧道内的空间尺寸相对较窄、设备电缆排布密度较高,为了严格控制机身尺寸,隧道巡检机器人往往难以搭载太大容量的电池,另一方面充电站的建设也受到隧道空间的限制。针对隧道巡检机器人的供电系统设计,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接触式金属滑轨进行供电,在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感应取电技术的隧道巡检机器人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应取电环(1)和供电导轨(2),其中:/n所述感应取电环(1)包括两段取电线圈(11)、两支线圈外壳(12)、环形壳体(13)及导电螺栓(14),两支所述线圈外壳(12)对应包裹在两段所述取电线圈(11)的外侧,两支所述线圈外壳(12)分别可伸缩的设置于所述环形壳体(13)的两端,所述导电螺栓(14)设置于所述环形壳体(13)上;/n位于所述环形壳体(13)外侧的两段所述取电线圈(11)通过线圈触点(15)连接,且两段所述取电线圈(11)的自由端(111)对应连接于所述导电螺栓(14)上的两个导电电极(141)上,所述导电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感应取电技术的隧道巡检机器人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应取电环(1)和供电导轨(2),其中:
所述感应取电环(1)包括两段取电线圈(11)、两支线圈外壳(12)、环形壳体(13)及导电螺栓(14),两支所述线圈外壳(12)对应包裹在两段所述取电线圈(11)的外侧,两支所述线圈外壳(12)分别可伸缩的设置于所述环形壳体(13)的两端,所述导电螺栓(14)设置于所述环形壳体(13)上;
位于所述环形壳体(13)外侧的两段所述取电线圈(11)通过线圈触点(15)连接,且两段所述取电线圈(11)的自由端(111)对应连接于所述导电螺栓(14)上的两个导电电极(141)上,所述导电螺栓(14)设于隧道巡检机器人(3)的充电端口;
所述供电导轨(2)包括绝缘外壳(21),所述绝缘外壳(21)包裹有交流供电电缆(22),所述供电导轨(2)铺设于隧道(4)中,所述隧道巡检机器人(3)通过滑轮沿所述供电导轨(2)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感应取电技术的隧道巡检机器人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壳体(13)的两端均设有伸缩弹簧(16),所述伸缩弹簧(16)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环形壳体(13)上,另一端固定于相应的所述线圈外壳(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感应取电技术的隧道巡检机器人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支所述线圈外壳(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鸿江刘荣海杨迎春郭新良周静波郑欣许宏伟焦宗寒陈国坤代克顺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