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散热器封头均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95824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散热器封头均流器,其前后板相对配合连接,前后板内分布非等距错位分布倒“π”型导流板以及流体导流板,内置倒“π”型导流板在流道内数量上呈“金字塔”排列,且每层倒“π”型导流板分别在前后板内呈奇偶错列。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散热器由于流体分布不均导致的交变循环热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集中,散热器扁管的超负荷工作,使用寿命降低,冷却剂易泄露的问题,其设计简单,便于加工,易于清洗,能够将封头入口处高速流入的冷却剂进行梯度化再分布的缓冲处理,改善流体的均匀性,从而降低散热器扁管工作负荷,延长使用寿命。

Head current equalizer of vehicle radi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散热器封头均流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散热器领域,特别是一种车载散热器封头均流器。
技术介绍
散热器广泛用于目前商用汽车内燃机的冷却系统,其核心部位为散热芯体。散热芯体由均匀排布的垂直细长的扁管,上封头以及下封头组成,热流体从管道之间流过,冷冻液从管道内流过,冷热流体管道中进行换热处理。现一般采用“百叶窗”型紧凑的翅片结构,单个换热管采用扁管来增加换热面积。实际应用中,散热器内扁管壁厚较薄,易损坏。主要由于一方面扁管入口处长期出于冷却液高速流入状态,高负荷冲刷的工况下,对扁管的结构强度要求较高;另一方面,与静态载荷工况相比,交变循环热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集中导致散热器扁管长期处于超负荷工况,导致散热器的使用寿命降低,严重情况下致使冷却液泄露。目前现有的设备常采用加强筋结构进行加固,但加强筋仅能从结构上对换热管道的强度和刚性做优化处理,而冷却剂流体中间高两端低的非均分布速度场以及于交变循环热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集中作用于扁管的现象并未改变,并不能用根本上改善扁管泄漏的问题。因此,亟待解决上述问题。r>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散热器封头均流器,包括均流器前板、均流器后板,均流器前板与均流器后板通过限位槽相对配合,冷却剂入口位于散热器封头中间位置;其特征在于:均流器前板及均流器后板上均布置有若干层倒“π”型导流板;倒“π”型导流板包括下部的水平横板及上部两条呈渐扩状排布的圆弧翼面;多个倒“π”型导流板构成“金字塔”型分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散热器封头均流器,包括均流器前板、均流器后板,均流器前板与均流器后板通过限位槽相对配合,冷却剂入口位于散热器封头中间位置;其特征在于:均流器前板及均流器后板上均布置有若干层倒“π”型导流板;倒“π”型导流板包括下部的水平横板及上部两条呈渐扩状排布的圆弧翼面;多个倒“π”型导流板构成“金字塔”型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散热器封头均流器,其特征在于:流道内横向设置非等间距的倒“π”型导流板,横向上,中部位置处的相邻倒“π”型导流板间的间距小于靠近均流器两侧的相邻倒“π”型导流板间的间距;纵向上,随着倒“π”型导流板层的递进,倒“π”型导流板数量逐层递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散热器封头均流器,其特征在于:在横向上,从中间至两端的倒“π”型导流板单元间距依次增大3-5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散热器封头均流器,其特征在于:倒“π”型导流板层与层之间呈错位等距排布,层间间距为2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颖杰周涛王腾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