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刚性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9495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8: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维刚性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三维刚性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前排护壁桩和后排竖向预应力锚杆,前排护壁桩设于基坑坑壁处,后排竖向预应力锚杆与前排护壁桩纵向平行分布,前排护壁桩顶部连接有前排护壁桩冠梁,后排竖向预应力锚杆上部连接有后排竖锚纵梁,前排护壁桩冠梁和后排竖锚纵梁之间连接有悬臂梁,前排护壁桩冠梁、后排竖锚纵梁和悬臂梁浇筑为整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增加支护体系稳定性能及抗倾覆能力;能够控制坑壁侧向变形;可防止发生群锚效应。适用于基坑毗邻地铁隧道、地铁枢纽站或地下管廊等特殊环境,其工期短,造价低,耗材少,施工便捷,解决了传统双排桩结构存在的成本高,工期长的问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three-dimensional rigid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维刚性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基坑支护
,具体涉及一种三维刚性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主要适用于基坑毗邻建(构)筑物无法施工的情况。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兴建了大量的地下铁路、管廊等公共性建(构)筑物。由于拟建建筑毗邻地铁隧道、地铁枢纽站或地下管廊,基坑施工时,传统的土钉、锚杆等支护结构在无法正常施作,只能采用内支撑或双排桩支护结构。但是,内支撑和双排桩支护结构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内支撑支护结构操作空间小,不利于大型机械设备施工,拆撑时易发生危险且材料浪费严重。双排桩支护结构造价高、工序繁琐,尤其对于存在毗邻建(构)筑物时,机械钻机无法完成后排桩成孔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维刚性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以解决基坑存在毗邻建(构)筑物时,传统基坑支护方法施工困难,造价高,工期长,工序复杂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三维刚性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所述的三维刚性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前排护壁桩和后排竖向预应力锚杆,前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维刚性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刚性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前排护壁桩(1)和后排竖向预应力锚杆(4),前排护壁桩(1)设于基坑坑壁处,所述后排竖向预应力锚杆(4)与前排护壁桩(1)纵向平行分布,前排护壁桩(1)顶部连接有前排护壁桩冠梁(2),后排竖向预应力锚杆(4)上部连接有后排竖锚纵梁(5),前排护壁桩冠梁(2)和后排竖锚纵梁(5)之间连接有悬臂梁(6),且前排护壁桩冠梁(2)、后排竖锚纵梁(5)和悬臂(6)梁浇筑为整体,后排竖向预应力锚杆(4)的外端与锚具(8)固定;/n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下步骤:/nA、确定并标注前排护壁桩(1)桩位,后排竖向预应力锚杆(4)钻孔孔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刚性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刚性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前排护壁桩(1)和后排竖向预应力锚杆(4),前排护壁桩(1)设于基坑坑壁处,所述后排竖向预应力锚杆(4)与前排护壁桩(1)纵向平行分布,前排护壁桩(1)顶部连接有前排护壁桩冠梁(2),后排竖向预应力锚杆(4)上部连接有后排竖锚纵梁(5),前排护壁桩冠梁(2)和后排竖锚纵梁(5)之间连接有悬臂梁(6),且前排护壁桩冠梁(2)、后排竖锚纵梁(5)和悬臂(6)梁浇筑为整体,后排竖向预应力锚杆(4)的外端与锚具(8)固定;
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下步骤:
A、确定并标注前排护壁桩(1)桩位,后排竖向预应力锚杆(4)钻孔孔位;
B、前排护壁桩成孔,孔内下放钢筋笼并灌注混凝土,形成前排护壁桩(1);
C、后排竖向预应力锚杆成孔,孔内安装后排竖向预应力锚杆(4)并灌注砂浆;
D、待前排护壁桩(1)桩身混凝土、后排竖向预应力锚杆(4)砂浆达到指定强度后,整体浇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前排护壁桩冠梁(2)、悬臂梁(6)和后排竖锚纵梁(5);
E、待前排护壁桩冠梁(2)、悬臂梁(6)和后排竖锚纵梁(5)达到指定强度后,对后排竖向预应力锚杆(4)进行预应力张拉、锁定;
F、土方开挖至坑底标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刚性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金青高幸王子怡陈进杰张丽华朱彦鹏周同和王旭春黄强杨志银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