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塑状土质地基既有高铁路堤帮宽结构及构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94619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硬塑状土质地基既有高铁路堤帮宽结构及构筑方法,该帮宽结构包括若干个隔离支撑桩,用于沿线路间隔设置在既有填方体边坡上,其底部深入硬塑状土质地基;若干个CFG桩,用于间隔设置在既有填方体坡脚外侧的硬塑状土质地基内;槽形结构,用于设置在既有填方体坡脚外侧的硬塑状土质地基上,槽形结构开口朝上设置,所有CFG桩连接于槽形结构底部;轻质混凝土体,浇筑于槽形结构内部,其顶面与槽形结构槽口平齐;承载板,连接于隔离支撑桩、槽形结构和轻质混凝土体顶部,承载板的顶面与既有填方体顶面平齐,承载板的一端放置在既有填方体路肩结构上。该帮宽结构有效避免了对既有高速铁路填方体的影响。

A kind of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existing high railway embankment with hard plastic soil found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硬塑状土质地基既有高铁路堤帮宽结构及构筑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速铁路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硬塑状土质地基既有高铁路堤帮宽结构及构筑方法。
技术介绍
高速铁路在我国发展迅速,目前我国大的高速铁路网已经基本建成,但随着地方需求的不断增大,高速铁路支网建设日益增多,在高速铁路支网建设中,出现了许多新建设高速铁路需要与既有高速铁路并行,甚至需要在既有高速铁路的邻近处修建或需要对既有高速铁路进行加宽。高速铁路对变形要求严格,无砟轨道高速铁路为毫米级变形控制,在既有高速铁路附近增加荷载,无疑会引起既有高速铁路产生不利变形,当既有高速铁路为路堤工程时,这种后期新增的不利变形影响尤其明显,并成为新建高速铁路能否实施的关键控制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硬塑状土质地基既有高铁路堤帮宽结构及构筑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既有高速铁路路堤帮宽变形难控制的技术难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硬塑状土质地基既有高铁路堤帮宽结构,包括:若干个隔离支撑桩,用于沿线路间隔设置在既有填方体边坡上,其底部深入硬塑状土质地基;若干个CFG(CementFly-ashGravelPile,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桩,用于间隔设置在既有填方体坡脚外侧的硬塑状土质地基内;槽形结构,用于设置在既有填方体坡脚外侧的硬塑状土质地基上,所述槽形结构开口朝上设置,所有所述CFG桩连接于所述槽形结构底部;轻质混凝土体,浇筑于所述槽形结构内部,其顶面与所述槽形结构槽口平齐;承载板,连接于所述隔离支撑桩、所述槽形结构和所述轻质混凝土体顶部,所述承载板的顶面与既有填方体顶面平齐,所述承载板的一端放置在既有填方体路肩结构上。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硬塑状土质地基既有高铁路堤帮宽结构,在既有高铁边坡上采用全套管跟进的施工方法可以避免所述隔离支撑桩施工对既有高铁路堤边坡地基产生大的影响,形成的所述隔离支撑桩可以为所述承载板提供支撑力,同时兼作隔离桩的作用,使帮宽路基的产生的不利荷载不向既有高铁中心部位地基传递,从而避免既有高地基产生大的新沉降变形;所述CFG桩形成的复合地基用以解决帮宽路基的沉降变形问题,其设置深度大于既有高铁地基加固深度,可以避免新荷载对既有地基产生附加沉降;所述槽形结构有利于帮宽路基收坡,减小其影响宽度,同时作为所述轻质混凝土体的施工约束模板和保护层;设置所述轻质混凝土体可大大减小自身重量,同时减小对既有高铁的影响,还具有高强度,为所述承载板提供支撑;所述承载板作为轨道结构的受力基础,可以避免直接与既有高铁边坡接触使其产生不利变形;该帮宽结构有效避免了对既有高速铁路填方体的影响。优选地,所述承载板顶面用于设置轨道结构。优选地,所述隔离支撑桩的直径为1m-1.5m,设置的间距为2m-4m。优选地,所述CFG桩的设置深度等于或者大于既有高铁地基的加固深度。优选地,所述隔离支撑桩插入硬塑状土质地基的深度大于所述CFG桩插入硬塑状土质地基的深度。优选地,所述槽形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构件。优选地,所述承载板为钢筋混凝土构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硬塑状土质地基既有高铁路堤帮宽结构的构筑方法,包括以此步骤:A、在既有填方体边坡上施工所述隔离支撑桩,所述隔离支撑桩桩顶预留连接钢筋;B、在既有填方体坡脚外侧的硬塑状土质地基内施工所述CFG桩;C、在硬塑状土质地基上施工所述槽形结构,所述槽形结构底部连接所有所述CFG桩,在所述槽形结构的竖墙顶部预留连接钢筋;D、施工所述槽形结构内的所述轻质混凝土体;E、施工所述承载板,所述承载板分别与所述隔离支撑桩预留连接钢筋和所述槽形结构预留连接钢筋固定连接。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硬塑状土质地基既有高铁路堤帮宽结构的构筑方法,在既有高铁边坡上采用全套管跟进的施工方法可以避免所述隔离支撑桩施工对既有高铁路堤边坡地基产生大的影响,形成的所述隔离支撑桩可以为所述承载板提供支撑力,同时兼作隔离桩的作用,使帮宽路基的产生的不利荷载不向既有高铁中心部位地基传递,从而避免既有高地基产生大的新沉降变形;所述CFG桩形成的复合地基用以解决帮宽路基的沉降变形问题,其设置深度大于既有高铁地基加固深度,可以避免新荷载对既有地基产生附加沉降;所述槽形结构有利于帮宽路基收坡,减小其影响宽度,同时作为所述轻质混凝土体的施工约束模板和保护层;设置所述轻质混凝土体可大大减小自身重量,同时减小对既有高铁的影响,还具有高强度,为所述承载板提供支撑;所述承载板作为轨道结构的受力基础,可以避免直接与既有高铁边坡接触使其产生不利变形,与所述隔离支撑桩和所述槽形结构顶部预留的钢筋固定连接,整体性强、强度大,使上部轨道结构受力均匀;提出的构筑方法具有变形控制效果好、施工快速方便、安全、经济可靠和环保等特点,利于推广应用。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采用全套管钻机钻进施工所述隔离支撑桩。优选地,所述步骤E后,施工所述承载板顶面上的轨道结构。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运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硬塑状土质地基既有高铁路堤帮宽结构,在既有高铁边坡上采用全套管跟进的施工方法可以避免所述隔离支撑桩施工对既有高铁路堤边坡地基产生大的影响,形成的所述隔离支撑桩可以为所述承载板提供支撑力,同时兼作隔离桩的作用,使帮宽路基的产生的不利荷载不向既有高铁中心部位地基传递,从而避免既有高地基产生大的新沉降变形;所述CFG桩形成的复合地基用以解决帮宽路基的沉降变形问题,其设置深度大于既有高铁地基加固深度,可以避免新荷载对既有地基产生附加沉降;所述槽形结构有利于帮宽路基收坡,减小其影响宽度,同时作为所述轻质混凝土体的施工约束模板和保护层;设置所述轻质混凝土体可大大减小自身重量,同时减小对既有高铁的影响,还具有高强度,为所述承载板提供支撑;所述承载板作为轨道结构的受力基础,可以避免直接与既有高铁边坡接触使其产生不利变形;该帮宽结构有效避免了对既有高速铁路填方体的影响;2、运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硬塑状土质地基既有高铁路堤帮宽结构的构筑方法,在既有高铁边坡上采用全套管跟进的施工方法可以避免所述隔离支撑桩施工对既有高铁路堤边坡地基产生大的影响,形成的所述隔离支撑桩可以为所述承载板提供支撑力,同时兼作隔离桩的作用,使帮宽路基的产生的不利荷载不向既有高铁中心部位地基传递,从而避免既有高地基产生大的新沉降变形;所述CFG桩形成的复合地基用以解决帮宽路基的沉降变形问题,其设置深度大于既有高铁地基加固深度,可以避免新荷载对既有地基产生附加沉降;所述槽形结构有利于帮宽路基收坡,减小其影响宽度,同时作为所述轻质混凝土体的施工约束模板和保护层;设置所述轻质混凝土体可大大减小自身重量,同时减小对既有高铁的影响,还具有高强度,为所述承载板提供支撑;所述承载板作为轨道结构的受力基础,可以避免直接与既有高铁边坡接触使其产生不利变形,与所述隔离支撑桩和所述槽形结构顶部预留的钢筋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硬塑状土质地基既有高铁路堤帮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若干个隔离支撑桩(1),用于沿线路间隔设置在既有填方体(02)边坡上,其底部深入硬塑状土质地基(01);/n若干个CFG桩(2),用于间隔设置在既有填方体(02)坡脚外侧的硬塑状土质地基(01)内;/n槽形结构(3),用于设置在既有填方体(02)坡脚外侧的硬塑状土质地基(01)上,所述槽形结构(3)开口朝上设置,所有所述CFG桩(2)连接于所述槽形结构(3)底部;/n轻质混凝土体(4),浇筑于所述槽形结构(3)内部,其顶面与所述槽形结构(3)槽口平齐;/n承载板(5),连接于所述隔离支撑桩(1)、所述槽形结构(3)和所述轻质混凝土体(4)顶部,所述承载板(5)的顶面与既有填方体(02)顶面平齐,所述承载板(5)的一端放置在既有填方体(02)路肩结构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塑状土质地基既有高铁路堤帮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个隔离支撑桩(1),用于沿线路间隔设置在既有填方体(02)边坡上,其底部深入硬塑状土质地基(01);
若干个CFG桩(2),用于间隔设置在既有填方体(02)坡脚外侧的硬塑状土质地基(01)内;
槽形结构(3),用于设置在既有填方体(02)坡脚外侧的硬塑状土质地基(01)上,所述槽形结构(3)开口朝上设置,所有所述CFG桩(2)连接于所述槽形结构(3)底部;
轻质混凝土体(4),浇筑于所述槽形结构(3)内部,其顶面与所述槽形结构(3)槽口平齐;
承载板(5),连接于所述隔离支撑桩(1)、所述槽形结构(3)和所述轻质混凝土体(4)顶部,所述承载板(5)的顶面与既有填方体(02)顶面平齐,所述承载板(5)的一端放置在既有填方体(02)路肩结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帮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5)顶面用于设置轨道结构(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帮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支撑桩(1)的直径为1m-1.5m,设置的间距为2m-4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帮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FG桩(2)的设置深度等于或者大于既有高铁地基的加固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帮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支撑桩(1)插入硬塑状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裕春吴沛沛刘彬李宁张耀袁碧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