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红茶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8476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茶饮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红茶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复合红茶袋泡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红茶60‑90份,大麦8‑20份,芡实2‑10份,薏苡仁2‑10份,桂花2‑8份,罗汉果1‑4份。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大麦、芡实、薏苡仁、桂花具有健脾祛湿、和气益胃的功效,复合的袋泡茶效果更佳。袋泡茶有兼具甜花香和烤甜香、滋味醇厚回甘的特点,即结合了红茶的甜香和炒制的食药同源植物的烘焙香,滋味上则由红茶的醇正转变为醇厚回甘。所用袋泡茶包装为玉米纤维三角包,不仅低碳环保,且冲泡后能看到茶包内完整的茶叶、桂花等物质;贮藏所用的抽真空玻璃瓶和低温低湿的环境有利于袋泡茶的长期保存。

A compound black tea bag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红茶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饮品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红茶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茶叶是世界上消费量仅次于水的第二大饮料,其中红茶是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茶类,其品性温和,风味独特,文化意蕴深厚,且营养成分丰富,广受消费者喜爱。大麦、芡实、薏苡仁等食药同源的植物都具有健脾祛湿的作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红茶市场的扩大,冲泡快速、清洁卫生、携带方便的红茶袋泡茶适应了人们的要求,尤其是高品质、功能性红茶袋泡茶。现代人多受湿气的困扰。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胃为水谷之海”,“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天气的阴雨潮湿、昼夜温差,人们的暴饮暴食、摄取重糖重油食物等不良饮食习惯,以及过度依赖空调、睡眠不足、劳逸失度等都容易导致人体湿气加重、损坏脾胃,造成不同人群头脸油腻、浑身乏力、皮肤暗黄、脂肪堆积、体虚水肿等症候,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困扰。中医认为“脾为湿土,胃为燥土”,即在祛湿时要兼顾提高胃的功能,疏通胃经,用明阳的燥化功能,祛除体内湿邪。目前市场上有关的祛湿茶主要是中药成分,口感差,针对湿气过重、脾胃虚弱的人群,研发出一种无副作用、可长期饮用、滋味和香气特征比较具有特色的复合红茶袋泡茶饮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感较好、祛湿健脾效果佳的日常饮用复合红茶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红茶袋泡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红茶60-90份,大麦8-20份,芡实2-10份,薏苡仁2-10份,桂花2-8份,罗汉果1-4份。优选地,一种复合红茶袋泡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红茶70-80份,大麦10-15份,芡实5-10份,薏苡仁5-10份,桂花2-5份,罗汉果2-4份。优选地,一种复合红茶袋泡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红茶70份,大麦15份,芡实6份,薏苡仁5份,桂花2份,罗汉果2份。优选地,所述红茶由春季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的翠峰品种制得的工夫红茶,香气有甜香,滋味醇正。优选地,所述大麦、芡实和薏苡仁经过炒制和提香处理。优选地,所述炒制的温度为100-120℃,炒制20min,所述提香温度为100℃,提香2-4min。优选地,所述桂花和罗汉果经过了真空冷冻干燥。基于上述一种复合红茶袋泡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复合红茶袋泡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流程:步骤(1)、选取春季4月份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的翠峰品种,通过萎凋槽萎凋—“轻—重—轻”方式的揉捻—30℃、3h的发酵—110℃、10min的毛火—90℃、30min的足火的工序制得经感官审评具有甜香香气,滋味醇正的工夫红茶。其中,茶叶的萎凋方法一般有自然萎凋和萎凋槽萎凋两种方式,由于春季室温较低,故通过采用可加温的萎凋槽进行萎凋,以适度促进鲜叶酶的活性,使内含物质发生适度物理和化学变化,同时散发鲜叶的水分,使茎、叶萎蔫,色泽暗绿,青草气散失。“轻、重、轻”方式的揉捻,即先空揉理条,然后轻压,后逐渐中压、重压,最后再轻压。“轻—重—轻”方式的揉捻不仅能使茶叶卷成条,而且能使细胞破碎,膜透性增加,其中的化学成分和酶得到充分接触,加促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发酵是以多酚类物质为核心的酶促氧化过程。30℃、3h的发酵后能形成茶红素、茶黄素等,使茶叶色泽、汤色变红,滋味由苦涩变醇和,同时茶叶中氨基酸、还原糖、果胶质、脂肪酸等也相伴发生一连串的化学变化而产生挥发性成分,使茶叶香气由青气转变为花香、甜香等。110℃、10min的毛火,是通过相对高温破坏酶的活性,终止发酵,迅速蒸发水分,减少湿热作用,散发大部分低沸点青草气味,激化并保留高沸点芳香物质,获得红茶特有的甜香。90℃、30min的足火,是通过相对的低温继续蒸发多余的水分并进一步发展香气。足火后红茶色泽乌润,条索紧结,香气显露。步骤(2)、选取颗粒饱满、大小均匀的优质大麦、芡实、薏苡仁,经过拣选后将其用清水洗10-15min后,用干净的棉纱布擦去表面水分,然后进行自然风干;风干后分别采用锅式炒干机进行100-120℃的炒制,炒制20min,表面呈微黄色后进行冷却;将冷却后的大麦、芡实、薏苡仁分别放入滚筒式烘干机内进行60℃的慢烘,含水率达5%左右时将其放入双层远红外微域提香装置中进行100℃、2-4min的提香,待其含水率在3-5%左右香气显著时即可。其中,大麦、芡实、薏苡仁经过相对高温短时炒干能迅速蒸发一部分水分,同时炒干过程中能形成一些吡嗪类等挥发性物质,形成烘焙香、咖啡香,产生醒脾健胃的作用,相对低温的烘干能进一步的降低其含水率,而且不至于使其产生焦味,保持其风味,远红外微域提香能进一步的使糖类、不饱和脂肪酸等发生热化学反应,促使香气挥发和改善,炒制烘干提香后的大麦、芡实、薏苡仁用于泡茶的口感和功效更佳。因茶叶一般含水率在3-5%之间时品质保存效果较佳,且茶叶疏松多孔,极易吸收与其复配的物质或者环境中的水分,故将大麦、芡实、薏苡仁也干燥至该含水率范围内后,可便于袋泡茶的贮藏,保持复合红茶袋泡茶的品质。步骤(3)、选取秋季新采摘的桂花,去除花梗和杂质后置于真空冷冻干燥机进行干燥,其中冷阱温度为-50℃,真空度为0.1mPa,干燥时间为12h,干燥温度为30℃,干燥室温度为梯度升温;干燥后的水分含量为3-5%时即可。其中,将新鲜桂花在较低的温度下先冷冻成固态,然后在真空条件下适当加热将水分不经过液化直接升华成气态而脱水,真空冷冻干燥过后的桂花能保持其原有的形态、颜色、香气及内含成分的含量。因茶叶一般含水率在3-5%之间时品质保存效果较佳,且茶叶疏松多孔,极易吸收与其复配的物质或者环境中的水分,故将桂花也干燥至该含水率范围内后,可便于袋泡茶的贮藏,保持复合红茶袋泡茶的品质。步骤(4)、选取购买的新鲜罗汉果,拣选颜色偏黄的新鲜罗汉果进行清洗后,用干净的棉纱布擦去表面水分,然后进行自然摊晾,摊晾至含水率60-65%后在其顶部和底部进行打孔,孔径和深度分别为2.0mm和2.0cm;将打过孔的罗汉果置于真空冷冻干燥机进行干燥,其中冷阱温度为-50℃,真空度10Pa,干燥时间为48h,干燥温度为60℃,干燥室温度为梯度升温;干燥至水分含量为5-8%;将干燥的罗汉果去皮之后机械粉碎,用孔径4mm的筛子过筛即可。其中,将罗汉果打孔后可为果实水分挥发提供通道,加快干燥速度,同时避免了在干燥过程中出现的炸果现象。将新鲜罗汉果在较低的温度下先冷冻成固态,然后在真空条件下适当加热将水分不经过液化直接升华成气态而脱水,真空冷冻干燥过后的罗汉果能保持其原有的形态、颜色、香气及内含成分的含量。根据GB/T35476-2017Q要求干罗汉果的水分含量小于等于15%即可,本专利技术的复合红茶袋泡茶中加入的罗汉果的比例较小,综合经济和实际效果,干燥至5-8%即可便于袋泡茶的贮藏,保持复合红茶袋泡茶的品质。由于罗汉果体积相对较大,将其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红茶袋泡茶,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红茶60-90份,大麦8-20份,芡实2-10份,薏苡仁2-10份,桂花2-8份,罗汉果1-4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红茶袋泡茶,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红茶60-90份,大麦8-20份,芡实2-10份,薏苡仁2-10份,桂花2-8份,罗汉果1-4份。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复合红茶袋泡茶,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红茶70-80份,大麦10-15份,芡实5-10份,薏苡仁5-10份,桂花2-5份,罗汉果2-4份。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复合红茶袋泡茶,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红茶70份,大麦15份,芡实6份,薏苡仁5份,桂花2份,罗汉果2份。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中所述的一种复合红茶袋泡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茶由春季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的翠峰品种制得的工夫红茶,香气有甜香,滋味醇正。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中所述的一种复合红茶袋泡茶,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麦、芡实和薏苡仁经过炒制和提香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一种复合红茶袋泡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炒制的温度为100-120℃,炒制20min,提香温度为100℃,提香2-4min。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中所述的一种复合红茶袋泡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桂花和罗汉果经过了真空冷冻干燥。


8.一种复合红茶袋泡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制备流程:
步骤(1)、选取春季4月份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的翠峰品种,通过萎凋槽萎凋—“轻—重—轻”方式的揉捻—30℃、3h的发酵—110℃、10min的毛火—90℃、30min的足火的工序制得经感官审评具有甜香香气,滋味醇正的工夫红茶;
茶叶的萎凋方法一般有自然萎凋和萎凋槽萎凋两种方式,由于春季室温较低,故通过采用可加温的萎凋槽进行萎凋,以适度促进鲜叶酶的活性,使内含物质发生适度物理和化学变化,同时散发鲜叶的水分,使茎、叶萎蔫,色泽暗绿,青草气散失;
“轻、重、轻”方式的揉捻,即先空揉理条,然后轻压,后逐渐中压、重压,最后再轻压。“轻—重—轻”方式的揉捻不仅能使茶叶卷成条,而且能使细胞破碎,膜透性增加,其中的化学成分和酶得到充分接触,加促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
发酵是以多酚类物质为核心的酶促氧化过程,30℃、3h的发酵后能形成茶红素、茶黄素等,使茶叶色泽、汤色变红,滋味由苦涩变醇和,同时茶叶中氨基酸、还原糖、果胶质、脂肪酸等也相伴发生一连串的化学变化而产生挥发性成分,使茶叶香气由青气转变为花香、甜香等;
110℃、10min的毛火,是通过相对高温破坏酶的活性,终止发酵,迅速蒸发水分,减少湿热作用,散发大部分低沸点青草气味,激化并保留高沸点芳香物质,获得红茶特有的甜香;
90℃、30min的足火,是通过相对的低温继续蒸发多余的水分并进一步发展香气。足火后红茶色泽乌润,条索紧结,香气显露;
步骤(2)、选取颗粒饱满、大小均匀的优质大麦、芡实、薏苡仁,经过拣选后将其用清水洗10-15min后,用干净的棉纱布擦去表面水分,然后进行自然风干;
风干后分别采用锅式炒干机进行100-120℃的炒制,炒制20min,表面呈微黄色后进行冷却;将冷却后的大麦、芡实、薏苡仁分别放入滚筒式烘干机内进行60℃的慢烘,含水率达5%左右时将其放入双层远红外微域提香装置中进行100℃、2-4min的提香,待其含水率在3-5%左右香气显著时即可;
大麦、芡实、薏苡仁经过相对高温短时炒干能迅速蒸发一部分水分,同时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近近袁海波江用文滑金杰李佳杨艳芹邓余良董春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