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无人直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7943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9 0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人直升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小型无人直升机包括机身、设置在所述机身上的双动力系统和由所述双动力系统驱动的旋翼,所述双动力系统包括主变速箱和对称设置在所述主变速箱两侧的动力系统一和动力系统二,所述动力系统一和所述动力系统二沿着所述机身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主变速箱安装在所述机身上,所述主变速箱与所述旋翼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小型无人直升机,解决了目前小型无人直升机可靠性低、安全性低以及重心配平困难的问题。

A small unmanned helicop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无人直升机
本技术涉及无人直升机
,具体涉及一种小型无人直升机。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260公斤级小型无人直升机由动力系统、机身平台、传动系统、操控及旋翼系统、机身外壳等组成。通常情况下小型无人直升机的动力系统是由单台活塞式发动机构成的,单台发动机的稳定性决定着整个无人直升机的可靠性,一旦发动机停转,飞机将无动力下降坠毁。此外,直升机的重心位置应在主轴垂直线上,而260公斤级直升机配置的单台活塞式发动机的重量大约35公斤,将发动机安装在主轴的一侧,给整机的重心配平带来很大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本技术提供一种小型无人直升机,解决了目前小型无人直升机可靠性低、安全性低以及重心配平困难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小型无人直升机,包括机身、设置在所述机身上的双动力系统和由所述双动力系统驱动的旋翼,所述双动力系统包括主变速箱和对称设置在所述主变速箱两侧的动力系统一和动力系统二,所述动力系统一和所述动力系统二沿着所述机身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主变速箱安装在所述机身上,所述主变速箱与所述旋翼传动连接。具体的,通过采用双动力系统,动力系统一和动力系统二的动力输出轴直接作用在主变速箱上,主变速箱驱动旋翼,保证无人直升机的正常飞行,飞行过程中动力系统一和动力系统二中任一一个动力系统出现故障,无人直升机也可通过另一动力系统的正常运转保证无人直升机的安全降落,因此,本设计中采用的双动力系统保证了无人直升机飞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由于直升机的重心位置在主轴的垂直线上,传统的将发动机安装在主轴的一侧,给整机的重心配平带来很大的困难,而采用本设计方案中的双动力系统,通过对称设置在主变速箱两侧的动力系统一和动力系统二,且动力系统一和动力系统二沿着机身的长度方向设置,即可实现整机的重心配平。进一步的,还包括双散热系统,所述双散热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机身前端的前置散热器和设置在所述机身后部的后置散热器。具体的,由于传统的无人直升机在发动机水箱散热装置安装位置设计上通常在机身前部,旋翼下洗气流强制散热效果受到局限,影响了发动机大功率的输出,本技术方案中,机身前端的前置散热器能够对飞机飞行过程中的迎面气流散热,机身后部的后置散热器实现了对旋翼下洗气流的散热,解决了旋翼下洗气流强制散热效果受到局限,影响发动机大功率输出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系统一和所述动力系统二均包括发动机、离合器和一级变速系统,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离合器连接,所述离合器与所述一级变速系统连接,所述一级变速系统与所述主变速箱连接。发动机带动离合器工作,离合器通过一级变速系统带动主变速箱工作。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系统一包括发电机,所述动力系统一的所述发动机还与所述发电机连接,发动机启动后带动发电机工作,发电机为无人直升机提供电能,所述动力系统二包括点火系统,所述动力系统二的所述发动机还与所述点火系统连接,用于进行发动机的点火控制。进一步的,所述旋翼为垂直共轴双旋翼结构,所述垂直共轴双旋翼结构包括上旋翼、下旋翼、内轴和外轴,所述上旋翼和所述下旋翼分别安装在所述内轴和所述外轴上,所述内轴和所述外轴分别与所述主变速箱传动连接。由于260公斤级直升机如果采用单旋翼设计,机身长度将会超过4.5米,给飞机的转场运输带来很大麻烦,垂直共轴双旋翼结构设计,不需要尾翼尾杆,消除了单旋翼直升机存在的尾翼尾杆故障隐患和在飞行中因尾梁的振动和变形引起的尾翼尾杆传动机构的故障隐患,从而提高了直升机的生存率。机身长度减小到2.8米,由于机身缩短,同时其结构重量和载重均集中在直升机的重心处,因而减少了直升机的俯仰和偏航的转动惯量。进一步的,所述前置散热器为前置冷液箱,所述后置散热器为后置冷液箱。进一步的,所述前置冷液箱垂直设置在所述机身的前端,所述后置冷液箱水平设置在所述机身的后部。具体的,前置冷液箱垂直设置,能够对飞机飞行过程中的迎面气流散热,垂直设置增加了散热面积。后置冷夜箱水平设置,水平设置增加了散热面积。进一步的,所述外轴上设有下桨毂,所述内轴上设有上桨毂,所述下旋翼和所述上旋翼分别安装在所述下桨毂和所述上桨毂上。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对旋翼下洗气流的散热效果,所述后置冷液箱的尺寸大于所述前置冷液箱的尺寸。进一步的,所述机身包括主梁和尾部支撑管,所述前置冷液箱垂直安装在所述主梁的前端,所述后置冷液箱水平安装在所述尾部支撑管上,所述后置冷液箱位于所述下旋翼的下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采用双动力系统,动力系统一和动力系统二的动力输出轴直接作用在主变速箱上,主变速箱驱动旋翼,保证无人直升机的正常飞行,飞行过程中动力系统一和动力系统二中任一一个动力系统出现故障,无人直升机也可通过另一动力系统的正常运转保证无人直升机的安全降落,因此,本设计中采用的双动力系统保证了无人直升机飞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由于直升机的重心位置在主轴的垂直线上,传统的将发动机安装在主轴的一侧,给整机的重心配平带来很大的困难,而采用本设计方案中的双动力系统,通过对称设置在主变速箱两侧的动力系统一和动力系统二,且动力系统一和动力系统二沿着机身的长度方向设置,即可实现整机的重心配平。3.由于传统的无人直升机在发动机水箱散热装置安装位置设计上通常在机身前部,旋翼下洗气流强制散热效果受到局限,影响了发动机大功率的输出,本技术方案中,机身前端的前置散热器能够对飞机飞行过程中的迎面气流散热,机身后部的后置散热器实现了对旋翼下洗气流的散热,解决了旋翼下洗气流强制散热效果受到局限,影响发动机大功率输出的问题。4.由于260公斤级直升机如果采用单旋翼设计,机身长度将会超过4.5米,给飞机的转场运输带来很大麻烦,垂直共轴双旋翼结构设计,不需要尾翼尾杆,消除了单旋翼直升机存在的尾翼尾杆故障隐患和在飞行中因尾梁的振动和变形引起的尾翼尾杆传动机构的故障隐患,从而提高了直升机的生存率;机身长度减小到2.8米,由于机身缩短,同时其结构重量和载重均集中在直升机的重心处,因而减少了直升机的俯仰和偏航的转动惯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机身1;旋翼2;主变速箱3;动力系统一4;动力系统二5;前置散热器6;后置散热器7;发动机8;发电机9;离合器10;一级变速系统11;上旋翼12;下旋翼13;内轴14;外轴15;平衡翼16;下桨毂17;上桨毂18;主梁19;尾部支撑管20;油箱21;垂直尾翼22;脚架23;载荷24;点火系统2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小型无人直升机,包括机身1、设置在机身1上的双动力系统和由双动力系统驱动的旋翼2,双动力系统包括主变速箱3和对称设置在主变速箱3两侧的动力系统一4和动力系统二5,动力系统一4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无人直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设置在所述机身上的双动力系统和由所述双动力系统驱动的旋翼,所述双动力系统包括主变速箱和对称设置在所述主变速箱两侧的动力系统一和动力系统二,所述动力系统一和所述动力系统二沿着所述机身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主变速箱安装在所述机身上,所述主变速箱与所述旋翼传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无人直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设置在所述机身上的双动力系统和由所述双动力系统驱动的旋翼,所述双动力系统包括主变速箱和对称设置在所述主变速箱两侧的动力系统一和动力系统二,所述动力系统一和所述动力系统二沿着所述机身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主变速箱安装在所述机身上,所述主变速箱与所述旋翼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无人直升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双散热系统,所述双散热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机身前端的前置散热器和设置在所述机身后部的后置散热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型无人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一和所述动力系统二均包括发动机、离合器和一级变速系统,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离合器连接,所述离合器与所述一级变速系统连接,所述一级变速系统与所述主变速箱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小型无人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一包括发电机,所述动力系统二包括点火系统,所述动力系统一的所述发动机还与所述发电机连接,所述动力系统二的所述发动机还与所述点火系统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型无人直升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亮孙韬田成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翼星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