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汽车座椅头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7890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9 0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式汽车座椅头枕,涉及汽车座椅领域,包括头枕架和设于头枕架正面的中心枕,头枕架的两端设置镜像设置有左侧枕和右侧枕,左侧枕和右侧枕可调节安装在头枕架的端部,且左侧枕和右侧枕位于中心枕的两侧,头枕架内安装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由微型伺服电机、传动组件及其驱动轴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两个侧枕之间的距离及其与中心枕之间的夹角,便于不同的人群使用。

An adjustable car seat headre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式汽车座椅头枕
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式汽车座椅头枕。
技术介绍
:汽车座椅技术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安全性、环保性、功能性、舒适性等方面,汽车座椅头枕作为汽车座椅不可缺少的部件,也在这些方面做着不断的改革,在舒适性和安全性方面的改进尤其的多。目前的汽车座椅头枕骨架设计简单,功能单一,只能简单的支撑头部,特别是当乘客休息时,头部无法固定,影响休息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式汽车座椅头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一种可调式汽车座椅头枕,包括头枕架和设于头枕架正面的中心枕,所述头枕架的两端设置镜像设置有左侧枕和右侧枕,左侧枕和右侧枕可调节安装在头枕架的端部,且左侧枕和右侧枕位于中心枕的两侧,所述头枕架内安装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由微型伺服电机、传动组件及其驱动轴组成,所述驱动轴由一体成型的中间段和位于中间段两端的螺纹段组成,且两段螺纹段的外壁上的螺纹的旋向相反,微型伺服电机安装在头枕架内,驱动轴的两端部与头枕架转动配合,微型伺服电机的驱动端与驱动轴之间通过传动组件连接,两段所述螺纹段上均螺纹安装有一驱动座,驱动座上设有一L型导柱,所述头枕架的两端镜像设置有通槽,左侧枕和右侧枕的背面均设有一驱动杆,驱动杆贯穿通槽且伸至头枕架中,且驱动杆的中段与通槽的侧壁通过转轴转动配合,驱动杆的下段的侧壁上设有贯通的腰型调节通槽,L型导柱的端部贯穿腰型调节通槽。优选的,所述头枕架的两端部设有用于安装驱动轴的装配槽,驱动轴的两端安装有转动轴承,转动轴承的外圈与装配槽过盈配合。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由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组成,主动齿轮安装在微型伺服电机的驱动端,从动齿轮安装在驱动轴的中间段上,且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外啮合。优选的,所述头枕架的下端设有与汽车的座椅进行组装的安装架。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在使用时,安装在汽车座椅的上端,通过微型伺服电机来驱动驱动轴进行转动,驱动轴在转动时,两螺纹段上的驱动座相向(或者相背)运动,驱动座在进行直线运动时,由于驱动座上设有L型导柱,且L型导柱伸至驱动杆上的腰型调节通槽中,所以会带动驱动杆绕着转轴进行转动,从而来调整侧枕的位置,这样,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来调整侧枕与中心枕之间的位置和角度,使用较为方便,两个侧枕起到对头部良好的支撑作用,防止在休息时头部严重倾斜而影响颈椎健康,并导致休息质量较差。本技术结构简单,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两个侧枕之间的距离及其与中心枕之间的夹角,便于不同的人群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的剖视图;图2为图1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其中:1—头枕架,2-通槽,3-中心枕安装面,4-微型伺服电机,5-主动齿轮,6-从动齿轮,7-中间段,8-左螺纹段,9-右螺纹段,10-右侧枕,11-驱动杆,12-转轴,13-腰型调节通槽,14-驱动座,15-L型导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可调式汽车座椅头枕,包括头枕架1和设于头枕架1正面的中心枕,中心枕安装在头枕架正面的中心枕安装面3上,且中心枕安装面3为弧形面,所述头枕架1的两端设置镜像设置有左侧枕和右侧枕10,左侧枕和右侧枕10可调节安装在头枕架1的端部,且左侧枕和右侧枕10位于中心枕的两侧,所述头枕架1内安装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由微型伺服电机4、传动组件及其驱动轴组成,所述驱动轴由一体成型的中间段7和位于中间段两端的螺纹段组成,且两段螺纹段的外壁上的螺纹的旋向相反,且分别为左螺纹段8和右螺纹段9,微型伺服电机4安装在头枕架1内,驱动轴的两端部与头枕架1转动配合,微型伺服电机4的驱动端与驱动轴之间通过传动组件连接,两段所述螺纹段上均螺纹安装有一驱动座14,头枕架1内设有光杆,驱动座14上设有导孔,光杆从导孔中穿过,且光杆与驱动轴平行分布,并未与驱动轴的下方,驱动座14上设有一L型导柱15,所述头枕架1的两端镜像设置有通槽2,左侧枕和右侧枕10的背面均设有一驱动杆11,驱动杆11贯穿通槽2且伸至头枕架1中,且驱动杆11的中段与通槽2的侧壁通过转轴12转动配合,驱动杆11的下段的侧壁上设有贯通的腰型调节通槽13,L型导柱15的端部贯穿腰型调节通槽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头枕架1的两端部设有用于安装驱动轴的装配槽,驱动轴的两端安装有转动轴承,转动轴承的外圈与装配槽过盈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由主动齿轮5和从动齿轮6组成,主动齿轮5安装在微型伺服电机4的驱动端,从动齿轮6安装在驱动轴的中间段7上,且主动齿轮5与从动齿轮6外啮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头枕架的下端设有与汽车的座椅进行组装的安装架(图中未画出)。本技术在使用时,安装在汽车座椅的上端,通过微型伺服电机4来驱动驱动轴进行转动,驱动轴在转动时,两螺纹段上的驱动座14相向(或者相背)运动,驱动座14在进行直线运动时,由于驱动座14上设有L型导柱15,且L型导柱15伸至驱动杆11上的腰型调节通槽13中,所以会带动驱动杆11绕着转轴12进行转动,从而来调整侧枕的位置,这样,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来调整侧枕与中心枕之间的位置和角度,使用较为方便,两个侧枕起到对头部良好的支撑作用,防止在休息时头部严重倾斜而影响颈椎健康,并导致休息质量较差。本技术结构简单,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两个侧枕之间的距离及其与中心枕之间的夹角,便于不同的人群使用。由技术常识可知,本技术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技术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技术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技术包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式汽车座椅头枕,包括头枕架(1)和设于头枕架(1)正面的中心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架(1)的两端设置镜像设置有左侧枕和右侧枕(10),左侧枕和右侧枕(10)可调节安装在头枕架(1)的端部,且左侧枕和右侧枕(10)位于中心枕的两侧,所述头枕架(1)内安装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由微型伺服电机(4)、传动组件及其驱动轴组成,所述驱动轴由一体成型的中间段(7)和位于中间段(7)两端的螺纹段组成,且两段螺纹段的外壁上的螺纹的旋向相反,微型伺服电机(4)安装在头枕架(1)内,驱动轴的两端部与头枕架(1)转动配合,微型伺服电机(4)的驱动端与驱动轴之间通过传动组件连接,两段所述螺纹段上均螺纹安装有一驱动座(14),驱动座(14)上设有一L型导柱(15),所述头枕架(1)的两端镜像设置有通槽(2),左侧枕和右侧枕(10)的背面均设有一驱动杆(11),驱动杆(11)贯穿通槽(2)且伸至头枕架(1)中,且驱动杆(11)的中段与通槽(2)的侧壁通过转轴(12)转动配合,驱动杆(11)的下段的侧壁上设有贯通的腰型调节通槽(13),L型导柱(15)的端部贯穿腰型调节通槽(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式汽车座椅头枕,包括头枕架(1)和设于头枕架(1)正面的中心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架(1)的两端设置镜像设置有左侧枕和右侧枕(10),左侧枕和右侧枕(10)可调节安装在头枕架(1)的端部,且左侧枕和右侧枕(10)位于中心枕的两侧,所述头枕架(1)内安装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由微型伺服电机(4)、传动组件及其驱动轴组成,所述驱动轴由一体成型的中间段(7)和位于中间段(7)两端的螺纹段组成,且两段螺纹段的外壁上的螺纹的旋向相反,微型伺服电机(4)安装在头枕架(1)内,驱动轴的两端部与头枕架(1)转动配合,微型伺服电机(4)的驱动端与驱动轴之间通过传动组件连接,两段所述螺纹段上均螺纹安装有一驱动座(14),驱动座(14)上设有一L型导柱(15),所述头枕架(1)的两端镜像设置有通槽(2),左侧枕和右侧枕(10)的背面均设有一驱动杆(11),驱动杆(11)贯穿通槽(2)且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长亮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瑞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