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六向头枕骨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789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9 0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六向头枕骨架结构,包括头枕前后调节机构,还包括头枕侧翼旋转调节机构,头枕侧翼旋转调节机构包括固定于头枕前后调节机构上的基座,基座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支架且该支撑支架上垂直设置有侧翼钣金板,侧翼钣金板上可旋转地设置有侧翼支架,侧翼支架以无级调节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侧翼钣金板上,该汽车座椅六向头枕骨架结构通过阶梯螺栓依次穿过压簧垫圈组件、耐磨塑料衬套、圆孔、平垫圈、安装孔以通过螺母来固定阶梯螺栓以实现侧翼支架的无级调节,从而大大提高了乘车者的舒适感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调节方便。

A six direction headrest frame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s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座椅六向头枕骨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六向头枕骨架结构。
技术介绍
我国汽车产业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导致汽车座椅的需求量较大,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其对汽车座椅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座椅头枕作为汽车座椅中一个重要的部件,除了担负着保护人体头部的安全性之外,人们还要求其具备较高的舒适性。目前,汽车座椅市场上虽然具备有六向调节的汽车座椅头枕,但仅现于高端档次的汽车且这些高端档次的汽车上具备的六向调节的汽车座椅头枕的结构都是复杂且价格昂贵,不适用于普通轿车上推广使用。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汽车座椅六向头枕骨架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多方向调节的汽车座椅六向头枕骨架结构。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汽车座椅六向头枕骨架结构,包括头枕前后调节机构,还包括头枕侧翼旋转调节机构,所述头枕侧翼旋转调节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头枕前后调节机构上的基座,所述基座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支架且该支撑支架上垂直设置有侧翼钣金板,所述侧翼钣金板上可旋转地设置有侧翼支架,所述侧翼支架以无级调节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侧翼钣金板上。进一步地,所述无级调节的方式通过在所述侧翼钣金板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侧翼支架的上下两端对应所述安装孔的位置开设有一圆孔,所述安装孔与圆孔之间设置有平垫圈,所述侧翼支架的下方还依次叠设有耐磨塑料衬套、压簧垫圈组件并利用阶梯螺栓依次穿过压簧垫圈组件、耐磨塑料衬套、圆孔、平垫圈、安装孔以通过螺母来固定阶梯螺栓实现的。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的两端呈圆弧状、两侧呈直形状,所述阶梯螺栓的阶梯轴包括第一轴和第二轴,所述第二轴的轴端部设置与所述安装孔的形状一致以适于与所述安装孔的配合且该第二轴的直径大于第一轴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侧翼钣金板的两侧斜延伸有用于限制所述侧翼支架在一定的范围内实现旋转调节的档板。进一步地,所述侧翼支架与所述档板之间形成夹角A,夹角A为60~80°。进一步地,所述压簧垫圈组件包括弹垫圈和至少一铁垫圈,所述弹垫圈位于所述铁垫圈的上方且所述弹垫圈为波浪垫圈。进一步地,还包括头枕高度调节机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头枕杆和调节锁紧装置,所述头枕杆上间隔均匀排设有若干槽口供所述调节锁紧装置锁紧调节。进一步地,所述调节锁紧装置包括上盖和弹性档板,所述弹性档板上固装有用于与所述槽口锁紧配合的锁紧片,所述弹性档板弹性安装至所述上盖的内部且位于所述上盖的横向一侧。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阶梯螺栓依次穿过压簧垫圈组件、耐磨塑料衬套、圆孔、平垫圈、安装孔以通过螺母来固定阶梯螺栓以形成简易的阻尼器而产生阻尼力支撑侧翼支架,实现侧翼支架的无级调节,从而大大提高了乘车者的舒适感且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调节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头枕前后调节机构和头枕侧翼旋转调节机构连接的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头枕侧翼旋转调节机构的结构立体图;图3为图2中的部分结构分解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的头枕高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立体图;图6为图5的部分结构分解立体图。图中:10、头枕前后调节机构;2、头枕侧翼旋转调节机构;20、基座;21、支撑支架;210、侧翼钣金板;2100、档板;2101、安装孔;22、阶梯螺栓;220、第二轴;221、螺母;2200、第一轴;23、侧翼支架;24、压簧垫圈组件;240、铁垫圈;2400、弹垫圈;25、耐磨塑料衬套;26、平垫圈;3、头枕高度调节机构;30、头枕杆;31、上盖;300、槽口;310、弹性档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优先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竖直”、“顶”、“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本技术示出了一种汽车座椅六向头枕骨架结构,包括头枕前后调节机构10和头枕侧翼旋转调节机构2,所述头枕侧翼旋转调节机构2包括固定于所述头枕前后调节机构10上的基座20,所述基座20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支架21且该支撑支架21上垂直设置有侧翼钣金板210,所述侧翼钣金板210上可旋转地设置有侧翼支架23,所述侧翼支架23以无级调节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侧翼钣金板210上。通过侧翼支架23可旋转地在一定的限制范围内无级调节,所述无级调节的方式通过在所述侧翼钣金板210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安装孔2101,所述侧翼支架23的上下两端对应所述安装孔2101的位置开设有一圆孔(未图示),所述安装孔2101与圆孔之间设置有平垫圈26,所述侧翼支架23的下方还依次叠设有耐磨塑料衬套25、压簧垫圈组件24并利用阶梯螺栓22依次穿过压簧垫圈组件24、耐磨塑料衬套25、圆孔、平垫圈26、安装孔2101以通过螺母221来固定阶梯螺栓22实现的,优先地,所述侧翼支架23包括安装部和握持部,所述安装部呈扁形,所述握持部呈圆形状,所述圆孔开设在安装部的位置,通过阶梯螺栓22依次穿过压簧垫圈组件24、耐磨塑料衬套25、圆孔、平垫圈26、安装孔2101以通过螺母221来固定阶梯螺栓22以形成简易的阻尼器而产生阻尼力支撑侧翼支架23,实现侧翼支架23的无级调节,从而让不同的身高或者不同性别的乘车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更换不同的坐姿,让乘车者在汽车座椅上睡觉时,可以让其头的侧端部位有位置舒靠,从而提高乘车者的舒适度且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调节方便。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2101的两端呈圆弧状、两侧呈直形状,所述阶梯螺栓22的阶梯轴包括第一轴2200和第二轴220,所述第一轴2200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二轴220的轴端部设置与所述安装孔2101的形状一致以适于与所述安装孔2101的配合且该第二轴220的直径大于第一轴2200的直径,通过第二轴220的轴端部与所述安装孔2101的形状一致使得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座椅六向头枕骨架结构,包括头枕前后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头枕侧翼旋转调节机构,所述头枕侧翼旋转调节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头枕前后调节机构上的基座,所述基座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支架且该支撑支架上垂直设置有侧翼钣金板,所述侧翼钣金板上可旋转地设置有侧翼支架,所述侧翼支架以无级调节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侧翼钣金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座椅六向头枕骨架结构,包括头枕前后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头枕侧翼旋转调节机构,所述头枕侧翼旋转调节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头枕前后调节机构上的基座,所述基座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支架且该支撑支架上垂直设置有侧翼钣金板,所述侧翼钣金板上可旋转地设置有侧翼支架,所述侧翼支架以无级调节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侧翼钣金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六向头枕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级调节的方式通过在所述侧翼钣金板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侧翼支架的上下两端对应所述安装孔的位置开设有一圆孔,所述安装孔与圆孔之间设置有平垫圈,所述侧翼支架的下方还依次叠设有耐磨塑料衬套、压簧垫圈组件并利用阶梯螺栓依次穿过压簧垫圈组件、耐磨塑料衬套、圆孔、平垫圈、安装孔以通过螺母来固定阶梯螺栓实现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六向头枕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的两端呈圆弧状、两侧呈直形状,所述阶梯螺栓的阶梯轴包括第一轴和第二轴,所述第二轴的轴端部设置与所述安装孔的形状一致以适于与所述安装孔的配合且该第二轴的直径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陈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广汽优利得汽车内饰系统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