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及汽车。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后排座椅一般不能移动,在后排乘客上、下车时,为了确保安全,避开后部车辆,后排乘客都会从靠近路边的一侧上、下车,而此时坐在外侧的乘客上、下车很方便,但是坐在内侧的乘客上、下车时由于前、后排座椅之间的距离较小,乘客通过十分的困难。CN201821338985.9公开了一种汽车后排座椅靠背角度调节机构,当乘客按动调节角度按钮时,驱动电机通电,驱动电机上的螺杆旋转,驱动螺母驱动连接板旋转,并通过左侧连接板和右侧连接板驱动左侧连接板和右侧连接板旋转,靠背骨架即可旋转角度,从而达到靠背调节角度的目的。但是即使靠背移动,增加了一定的空间,但是这种增加的空间量有限,还是不方便后排的乘客的上、下车,乘坐体验不好。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急需提供一种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及汽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及汽车,通过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的结构设计以解决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分体设置的左后座(1)和右后座(2),与左后座(1)铰接的左后靠背(3),与右后座(2)铰接的右后靠背(4);/n与左后靠背(3)连接的左旋转驱动机构(5),用于驱动左后靠背(3)的向前旋转和复位;/n与左后座(1)底部连接的左前后驱动机构(6),用于驱动左后座(1)的向后移动和复位;/n置于左后座(1)下方与左前后驱动机构(6)连接的左升降驱动机构(14),用于驱动左后座(1)的上升和复位;/n左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7),用于将左后靠背(3)和左后座(1)的启动信号发送给中央控制器;/n左后排座椅复位开关(8),用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分体设置的左后座(1)和右后座(2),与左后座(1)铰接的左后靠背(3),与右后座(2)铰接的右后靠背(4);
与左后靠背(3)连接的左旋转驱动机构(5),用于驱动左后靠背(3)的向前旋转和复位;
与左后座(1)底部连接的左前后驱动机构(6),用于驱动左后座(1)的向后移动和复位;
置于左后座(1)下方与左前后驱动机构(6)连接的左升降驱动机构(14),用于驱动左后座(1)的上升和复位;
左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7),用于将左后靠背(3)和左后座(1)的启动信号发送给中央控制器;
左后排座椅复位开关(8),用于将左后靠背(3)和左后座(1)的复位信号发送给中央控制器;
与右后靠背(4)连接的右旋转驱动机构(9),用于驱动右后靠背(4)的向前旋转和复位;
与右后座(2)的底部连接的右升降驱动机构(10),用于驱动右后座(2)的上升和复位;
与右后座(2)的底部连接的右前后驱动机构(11),用于驱动右后座(2)的后退和复位;
右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12),用于将右后靠背(4)和右后座(2)的启动信号发送给中央控制器;
右后排座椅复位开关(13),用于将右后靠背(4)和右后座(2)的复位信号发送给中央控制器;
中央控制器,接收左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7)的启动信号,依次控制左旋转驱动机构(5)驱动左后靠背(3)的向前旋转、控制左升降驱动机构(14)驱动左后座(1)的上升,以及控制左前后驱动机构(6)驱动左后座(1)的向后移动;接收左后排座椅复位开关(8)的复位信号,依次控制左旋转驱动机构(5)驱动左后靠背(3)的复位,控制左升降驱动机构(14)驱动左后座(1)的复位,以及控制左前后驱动机构(6)驱动左后座(1)的复位;接收右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12)的启动信号,依次控制右旋转驱动机构(9)驱动右后靠背(4)的向前旋转、控制右升降驱动机构(10)驱动右后座(2)的上升,以及控制右前后驱动机构(11)驱动右后座(2)的向后移动;接收右后排座椅复位开关(13)的复位信号,依次控制右旋转驱动机构(9)驱动右后靠背(4)的复位,控制右升降驱动机构(10)驱动右后座(2)的复位及控制右前后驱动机构(11)驱动右后座(2)的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左旋转驱动机构(5)包括与左后靠背(3)固接的左转动杆(51),左转动杆(51)一端与左旋转电机(52)连接;右旋转驱动机构(9)包括与右后靠背(4)固接的右转动杆(91),右转动杆(91)一端与右旋转电机(92)连接,中央控制器分别与左旋转电机(52)和右旋转电机(92)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左前后驱动机构(6)包括置于左后座(1)下方的左支撑板(61),左支撑板(61)固定于左升降驱动机构(14)上,左支撑板(61)的上板面设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两左滑轨(62),置于两左滑轨(62)间的左移动螺纹杆(63),左移动螺纹杆(63)一端通过轴承固定于左后固定板(64)上,另一端从固定于左支撑板(61)上的左前固定板(65)穿出与左前后驱动电机(66)连接,左移动螺纹杆(63)上穿接有左移动螺母(67),左移动螺母(67)上端设有左移动块(68),左移动块(68)与左后座(1)的底部固接,左后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月,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