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驱悬置支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7881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9 0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驱悬置支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动力总成安装位,所述支架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衬套安装孔;其中,所述支架本体在所述衬套安装孔轴向上的两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加强部。由此,一方面,通过设置加强部,可以有效地提高后驱悬置支架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在后驱悬置支架上直接形成衬套安装孔,并使衬套可以安装到后驱悬置支架上,以减少零部件的使用,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动力总成与副车架的配合精度。

Rear drive mounting bracket and vehicle with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驱悬置支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后驱悬置支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车辆的动力总成需要通过悬置固定在副车架上,并通过副车架与车身连接。对于后驱车辆而言,动力总成则需要通过后驱悬置支架与悬置连接。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后驱悬置支架,一端或者一侧与动力总成连接,另一端或者另一侧与悬置连接,而后驱悬置支架与悬置或者与后驱悬置支架与动力总成之间可能存在间隙,进而会导致动力总成的固定效果较差,动力总成容易出现窜动,导致异响,降低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后驱悬置支架,所述后驱悬置支架可以提高动力总成的固定效果。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后驱悬置支架的车辆。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后驱悬置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动力总成安装位,所述支架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衬套安装孔;其中,所述支架本体在所述衬套安装孔轴向上的两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加强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驱悬置支架,一方面,通过设置加强部,可以有效地提高后驱悬置支架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在后驱悬置支架上直接形成衬套安装孔,并使衬套可以安装到后驱悬置支架上,以减少零部件的使用,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动力总成与副车架的配合精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本体包括:动力总成安装部、衬套部和连接在所述动力总成安装部和所述衬套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动力总成安装部上设置有所述动力总成安装位,所述衬套部上设置有衬套安装孔,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所述加强部。进一步地,所述加强部构造为多个彼此交错的第一加强筋。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动力总成安装部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衬套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一挡板或/和所述第二挡板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总成安装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挡板相连的第二加强筋。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衬套部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加强筋,多个所述第三加强筋中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挡板相连。进一步地,所述衬套部包括:外管、芯轴以及连接在所述外管与所述芯轴之间的连接臂,所述外管的端面上设置有所述第三加强筋。可选地,所述外管的端面设置有第三挡板,所述第三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相连以构造为环形板,多个所述第三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环形板围成的容纳空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芯轴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裙板,两个所述限位裙板的背离彼此的侧面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凸起。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后驱悬置支架。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驱左悬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驱左悬置的主视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驱左悬置的左视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驱左悬置的右视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驱右悬置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驱右悬置的主视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驱右悬置的左视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驱右悬置的右视示意图。附图标记:后驱悬置支架100,支架本体10,第一板部10a,第二板部10b,衬套部11,外管111,芯轴112,连接臂113,,衬套安装孔114,连接部12,加强部121,动力总成安装部13,第一挡板14,第二挡板15,第三挡板16,第二加强筋17,第三加强筋18,限位裙板20,安装孔21,定位凹槽22,限位凸起2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驱悬置支架100。如图1-图8所示,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后驱悬置支架100包括:支架本体10,支架本体10的一端设置有动力总成安装位,支架本体10的另一端设置有衬套安装孔114;其中,支架本体10在衬套安装孔114轴向上的两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加强部121。可以理解的是,后驱车辆的动力总成一般采用三点固定或者四点固定,在采用三点固定的实施例中,车辆上仅设置有一个后驱前悬置支架以及对称设置的两个后驱悬置支架100(即后驱左悬置支架和后驱右悬置支架);在采用四点固定的实施例中,车辆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后驱前悬置支架以及后驱左悬置支架、后驱右悬置支架。具体而言,后驱左悬置支架设置在副车架和动力总成之间、后驱右悬置支架设置在副车架和动力总成之间,进而在后驱悬置支架100上设置衬套安装孔114,并使后驱悬置支架100通过设置在衬套安装孔114内的衬套与副车架连接,进而使支架本体10在衬套安装孔114的轴向上的两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加强部12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驱悬置支架100,一方面,通过设置加强部121,可以有效地提高后驱悬置支架100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在后驱悬置支架100上直接形成衬套安装孔114,并使衬套可以安装到后驱悬置支架100上,以减少零部件的使用,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动力总成与副车架的配合精度。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支架本体10为塑料件。塑料件的重量更低,从而可以进一步地降低后驱悬置支架100的重量,使后驱悬置支架100满足轻量化要求。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支架本体10包括:动力总成安装部13、衬套部11和连接在动力总成安装部13和衬套部11之间的连接部12,动力总成安装部13上设置有动力总成安装位,衬套部11上设置有衬套安装孔114,连接部12上设置有加强部121。具体而言,动力总成安装部13上的动力总成安装位适于与动力总成连接,连接部12的一端与动力总成安装部13连接,连接部12的另一端与衬套部11连接,并通过加强部121提高三者的连接强度(即后驱悬置支架100的结构强度),衬套部11内可以设置衬套,进而通过衬套与副车架连接。这样,使后驱悬置支架100的结构强度更高,可以有效地提高副车架与动力总成的连接稳定性。如图1、图2和图5、图6所示,加强部121构造为多个彼此交错的第一加强筋。具体而言,支架本体10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加强筋,多个第一加强筋彼此交错设置,并形成为多个加强部121。这样,多个加强部121可以有效地提高后驱悬置支架100的结构强度。在图5和图6所示的具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驱悬置支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架本体(10),所述支架本体(10)的一端设置有动力总成安装位,所述支架本体(10)的另一端设置有衬套安装孔(114);其中/n所述支架本体(10)在所述衬套安装孔(114)轴向上的两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加强部(1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驱悬置支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本体(10),所述支架本体(10)的一端设置有动力总成安装位,所述支架本体(10)的另一端设置有衬套安装孔(114);其中
所述支架本体(10)在所述衬套安装孔(114)轴向上的两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加强部(1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驱悬置支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0)包括:动力总成安装部(13)、衬套部(11)和连接在所述动力总成安装部(13)和所述衬套部(11)之间的连接部(12),所述动力总成安装部(13)上设置有所述动力总成安装位,所述衬套部(11)上设置有所述衬套安装孔(114),所述连接部(12)上设置有所述加强部(1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驱悬置支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121)构造为多个彼此交错的第一加强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驱悬置支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总成安装部(13)与所述连接部(1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挡板(14),所述连接部(12)与所述衬套部(1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挡板(15),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一挡板(14)或/和所述第二挡板(15)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