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储能的电池组评估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37345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2:17
一种带储能的电池组评估检测系统,包括顺序连接的储能单元、电池组评估检测单元、中位机控制单元,储能单元包括交流输入开关、直流输出开关、电池开关、双向AC/DC变换器、储能蓄电池组,交流输入开关输出端并联连接至少两组双向AC/DC变换器和厂区负荷模块,双向AC/DC变换器通过直流输出开关分别连接电池开关、DC母线、应急负荷及事故照明模块;电池组评估检测单元包括至少两组连接待测电池组的双向DC/DC变换器,DC母线连接双向DC/DC变换器;中位机控制单元包括至少两组中位机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绿色环保、节约能源特点,可以利用储能单元实现电能峰谷电价的削峰填谷策略,真正做到既节能且节约生产费用的日常投入。

A battery evaluation and detection system with energy stor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储能的电池组评估检测系统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更具体地说,尤其是涉及适用于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组所使用的一种带储能的电池组评估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近两年,各国相继出台关于提倡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的政策,大力鼓励新能源的利用与发展,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动力电池在政策的驱动下迎来黄金发展机遇期,随着技术和经营模式不断创新与发掘,动力电池PACK行业在新技术与新模式的带动下也将迎来更高速的增长。未来五年,动力电池PACK行业的增速将保持在30%左右的水平。到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PACK市场规模将达到1863亿美元。目前动力电池PACK生产企业对电池PACK评估检测分能耗型和回馈型两种,能耗型使用电阻转化成热量耗掉,这部分能量不仅没有利用上,而且还会使环境空间温度急剧上升而增加了降温设备的投入,耗电量也随之上升;回馈型通常采用的技术为充电过程利用交流电提供能量来源,放电过程则是通过将直流逆变成交流回馈至电网的方式节约大约40%左右的能量,但是回馈型需要依赖电网政策,节约的能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另外,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交流失电、事故跳闸等故障,因为电池PACK生产的充放电能量需求很大,在电池PACK评估检测过程中的交流事故一般不会造成大的影响,事故恢复后接续原来的工步运行即可,但在一定程度上对参数计算造成一定的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和问题,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储能的电池组评估检测系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储能的电池组评估检测系统,包括顺序连接的储能单元、电池组评估检测单元、中位机控制单元,所述储能单元包括交流输入开关、直流输出开关、电池开关、双向AC/DC变换器、储能蓄电池组,所述交流输入开关输出端并联连接至少两组双向AC/DC变换器和厂区负荷模块,双向AC/DC变换器通过直流输出开关分别连接电池开关、DC母线、应急负荷及事故照明模块;所述电池组评估检测单元包括至少两组连接待测电池组的双向DC/DC变换器,DC母线连接双向DC/DC变换器;所述中位机控制单元包括至少两组中位机控制系统,每只双向DC/DC变换器通过通讯总线连接至中位机控制单元分别连接一组中位机控制系统。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上位机控制系统,所述上位机控制系统通过以太网连接中位机控制单元,保证中位机控制单元接收上位机控制系统的指令。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通讯总线为CAN总线或其它通讯方式之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交流输入开关、直流输出开关、电池开关,均是手动开关,正常工作时都处于闭合状态,用于与交流用电隔离。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待测电池组为整车电池组或整车电池组中的电池串模块。本技术针采用电力储能技术结合以能量互换原理为核心技术的系统集成方案,完成动力电池PACK评估检测所需要的充放电过程,具有绿色环保、节约能源80%以上特点,还可以利用储能单元实现电能峰谷电价的削峰填谷策略,真正做到既节约电能又节约生产费用的日常投入,通过该系统设置的储能蓄电池组,产生一定的备电时间,交流失电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对生产造成任何影响,进一步提高评估检测的准确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技术的结构示意框图。其中:1是交流输入开关、2是直流输出开关、3是电池开关、4是双向AC/DC变换器、5是储能蓄电池组、6是双向DC/DC变换器、7是DC母线、8是中位机控制系统、9是上位机控制系统、10是待测电池组、11是厂区负荷模块、12是应急负荷及事故照明模块、13是交流电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根据图1所示,作为实施例所示的一种带储能的电池组评估检测系统,包括顺序连接的储能单元、电池组评估检测单元、中位机控制单元、上位机控制系统。储能单元目的在于完成储能蓄电池组的储能,并在需要的时候释放能量,储能单元包括交流输入开关、直流输出开关、电池开关、双向AC/DC变换器、储能蓄电池组,交流输入开关输入端连接交流电网,交流输入开关输出端并联连接两组双向AC/DC变换器和厂区负荷模块,双向AC/DC变换器输出端通过直流输出开关分别连接电池开关、DC母线、应急负荷及事故照明模块,DC母线连接若干或至少两只的双向DC/DC变换器正向输入端,双向DC/DC变换器正向输出端连接一组待测的电池组,DC母线为储能蓄电池组在评估检测过程中传递能量,储能蓄电池组选用与DC母线额定电压一致满足需要容量的任意类型蓄电池组,储能蓄电池组其用于调节能量互换过程吸收多余能量或补充能量损失,起到蓄水池的作用,根据需要完成峰谷电价的削峰填谷,节约用电成本;双向AC/DC变换器,用来完成储能电池组的充电,补充评估检测系统内能量损失,交流失电时通过逆变给厂区负荷模块提供电源,双向AC/DC变换器可以是一只或若干只双向高频开关电源模块组来实现;厂区部分负荷交流故障或失电后不能断电的负荷,属于厂区内较重要的负荷;应急负荷及事故照明模块,只有交流故障或失电后才启动的应急负荷及事故照明模块,避免造成生产中的二次事故。电池组评估检测单元包括两组连接待测电池组的双向DC/DC变换器,DC母线连接双向DC/DC变换器,待测电池组为整车电池组或整车电池组中的电池串模块,通过在待测电池组的充放电过程中,采集待测电池组的动态数据,完成数据的存储、分析、计算等,得到需要的评估检测结果,双向DC/DC变换器的作用接受中位机的控制,完成所接动力电池组的充电和放电。交流输入开关、直流输出开关、电池开关,均是手动开关,正常工作时都处于闭合状态,只有在紧急、检修等非正常状态下才断开相应开关,与交流用电隔离。中位机控制单元包括至少两组中位机控制系统,每只双向DC/DC变换器通过CAN总线或其它通讯方式连接至中位机控制单元分别连接一组中位机控制系统,中位机控制系统可以采用一对多或一对一的方式连接双向DC/DC变换器,上位机控制系统通过以太网连接中位机控制单元,保证中位机控制单元接收上位机控制系统的指令,即上位机统一控制整个带储能的电池组评估检测系统,双向DC/DC变换器以及所连接的动力电池组的信息由中位机控制单元接收并上传至上位机控制系统,上位机控制系统的控制指令由中位机控制单元传至双向DC/DC变换器,双向DC/DC变换器按照控制指令完成动作。待测电池组为整车PACK电池组或整车电池组中的电池串模块,适用于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储能的电池组评估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连接的储能单元、电池组评估检测单元、中位机控制单元,所述储能单元包括交流输入开关、直流输出开关、电池开关、双向AC/DC变换器、储能蓄电池组,所述交流输入开关输出端并联连接至少两组双向AC/DC变换器和厂区负荷模块,双向AC/DC变换器通过直流输出开关分别连接电池开关、DC母线、应急负荷及事故照明模块;所述电池组评估检测单元包括至少两组连接待测电池组的双向DC/DC变换器,DC母线连接双向DC/DC变换器;所述中位机控制单元包括至少两组中位机控制系统,每只双向DC/DC变换器通过通讯总线连接至中位机控制单元分别连接一组中位机控制系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储能的电池组评估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连接的储能单元、电池组评估检测单元、中位机控制单元,所述储能单元包括交流输入开关、直流输出开关、电池开关、双向AC/DC变换器、储能蓄电池组,所述交流输入开关输出端并联连接至少两组双向AC/DC变换器和厂区负荷模块,双向AC/DC变换器通过直流输出开关分别连接电池开关、DC母线、应急负荷及事故照明模块;所述电池组评估检测单元包括至少两组连接待测电池组的双向DC/DC变换器,DC母线连接双向DC/DC变换器;所述中位机控制单元包括至少两组中位机控制系统,每只双向DC/DC变换器通过通讯总线连接至中位机控制单元分别连接一组中位机控制系统。


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晓冬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格瑞赛科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