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喷式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7103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底喷式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底喷式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包括位于炉膛底部朝上的一对燃烧器、位于该燃烧器两侧的两排设有落灰管的落灰斗、分别与两排落灰斗对应的两个排渣机,所述落灰管向下背向相邻的另一排落灰管延伸,以增加两个所述排渣机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落灰管向下背向相邻的另一排落灰管延伸,以增加两个所述排渣机之间的距离。两排除渣机之间的间距较大,可以方便对燃烧器、除渣机的检修以及清理除渣机之间的积灰。

A boiler with bottom injection pulverized coal organic heat carr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喷式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
本技术涉及锅炉
,尤其是一种用于底喷式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
技术介绍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近年来,煤炭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煤炭产量快速增长,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煤炭利用方式粗放能效低污染重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目前,我国的中小型有机热载体锅炉一般主要是以链条锅炉或手烧锅炉为主,燃料主要是以煤炭为主,而这些锅炉的传统结构形式不适合于燃用精细粒度的煤粉,而以油、气作为燃料的盘管锅炉,由于其在燃油或燃气过程中,不会产生固体性灰渣,因此无论是立式还是卧式的结构形式,盘管之间的间隙都很小,没有考虑落灰的处置,因此也不适合于直接采用精细粒度的煤粉作为燃料。公告号为CN205579547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低氮立式燃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包括燃烧器1、下部辐射段管组2、上部辐射段管组3、连接管4、炉膛5、三次风管6、顶棚管组7、防爆门8、炉膛出烟口9、检修门10、高低温对流管束11、落灰管12、出渣机13、纵向通道14、高温空预器15、余热设备16、低温空预器17、除尘器18,所述的炉膛5为立式结构,底部设有单个或多个燃烧器1和落灰管12,中部设有三次风管6,上部设有防爆门8,炉膛内设有下部辐射段管组2、上部辐射段管组3和顶棚管组7;所述的高低温对流管束11设置在与炉膛出烟口9联通的纵向通道14内;所述的高低温对流管束11、连接管4、下部辐射段管组2、上部辐射段管组3和顶棚管组7依次联通构成封闭的热媒循环系统;所述的连接管4设置在炉膛5与纵向通道14之间的外部通道28内。该低氮立式燃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的两个落灰管、除渣机之间的间距较小,实际应用中,对燃烧器、除渣机的检修以及清理除渣机之间的积灰都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底喷式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两排除渣机之间的间距较大,可以方便对燃烧器、除渣机的检修以及清理除渣机之间的积灰。为达上述优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底喷式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包括位于炉膛底部朝上的一对燃烧器、位于该燃烧器两侧的两排设有落灰管的落灰斗、分别与两排落灰斗对应的两个排渣机,所述落灰管向下背向相邻的另一排落灰管延伸,以增加两个所述排渣机之间的距离。在本技术的底喷式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炉膛上部通过烟气转角室连接有向下延伸的锅炉尾部烟道。在本技术的底喷式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炉膛设有辐射管、所述烟气转角室上部设有顶棚管、所述锅炉尾部烟道沿烟气行进方向设有相连的高温对流管束、低温对流管束,所述炉膛、所述锅炉尾部烟道外的设有外部连接管,所述炉膛顶部上方设有前集箱和后集箱、所述低温对流管束下部具有有机热载体入口,所述外部连接管用于连接所述高温对流管束上端与所述辐射管下端,所述辐射管通过顶棚管经所述后集箱与所述前集箱连通。在本技术的底喷式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炉膛中部设有两层三次风管。在本技术的底喷式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炉膛设有多层吹灰器。在本技术的底喷式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落灰管包括上管段、下管段及位于该上管段、下管段之间的过渡段,该上管段、下管段的轴线沿重力方向设置,所述过渡段向下背向相邻的另一排落灰管延伸。在本技术的底喷式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段内壁设有耐磨层。在本技术的底喷式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耐磨层为陶瓷制成。在本技术的底喷式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段设有盖子的清灰口。在本技术的底喷式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段与所述上管端、所述下管端通过法兰连接固定。本技术中,落灰管向下背向相邻的另一排落灰管延伸,以增加两个所述排渣机之间的距离。两排除渣机之间的间距较大,可以方便对燃烧器、除渣机的检修以及清理除渣机之间的积灰。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现有的一种低氮立式燃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底喷式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2的底喷式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的A-A剖面图。图4所示为图2的底喷式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的B-B剖面图。图5所示为图2的底喷式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的落灰管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见图2-4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底喷式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包括燃烧器1、炉膛2、辐射管3、自动吹灰器4、防爆门5、顶棚管6、炉膛出烟口7、检修门8、外部连接管9、高温对流管束10、清灰门11、低温对流管束12、落灰管13、出渣机14,三次风15、后集箱16、前集箱17。落灰管13和落灰斗都是两排。所述的燃烧器1为两个,均底部垂直向上布置。所述的上部炉膛2上部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防爆门5。所述的炉膛2及高温对流管束10和低温对流管束12侧壁上各个需检修和清灰的部位设有若干个清灰门11和检修门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煤粉或城市污泥借一次风机通过底部两个燃烧器1喷入炉膛2,同时,经空气预热器加热后的高温空气也进入燃烧器1与粉体燃料混合进入炉膛2内进行猛烈悬浮燃烧;在炉膛燃烧换热后的高温烟气从炉膛上部的烟气转角室向下进入高温对流管10进行对流换热,再垂直向下进入低温对流管12进行对流换热。低温对流管束12、高温对流管束10、外部连接管9、辐射管3和顶棚管6,构成封闭的热媒循环系统。热媒先进入低温对流管束12管再到高温对流管束10管中,再通过外部连接管9进入辐射管3和顶棚管6,通过顶棚管先经后集箱16、最后通过前集箱17进入外部管道输送到用热设备,有机热载体的流程遵循了低进高出的原则,热媒管内不积气,避免管子局部过热,热媒循环安全可靠。请参见图5,落灰管13包括上管段131、下管段132及位于该上管段131、下管段132之间的过渡段133,该上管段131、下管段132的轴线沿重力方向设置,过渡段133向下背向相邻的另一排落灰管延伸。过渡段133与上管端131、所述下管端132通过法兰连接固定。过渡段133内壁设有耐磨层134。耐磨层134优选为陶瓷制成。过渡段133设有盖子135的清灰口130。本技术的底喷式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煤粉或城市污泥借助一次风通过底部燃烧器向上喷入立式炉膛,同时,经空气预热器加热后的高温空气也进入燃烧器与粉体燃料混合进入炉膛进行猛烈悬浮燃烧,烟气流程在11米左右,有利于煤粉的燃尽;在炉膛燃烧换热后的高温烟气转折180°向下进入对流管束进行对流换热,高温烟气依次进入高温对流管束和低温对流管束。本技术中,落灰管向下背向相邻的另一排落灰管延伸,以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喷式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包括位于炉膛底部朝上的一对燃烧器、位于该燃烧器两侧的两排设有落灰管的落灰斗、分别与两排落灰斗对应的两个排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落灰管向下背向相邻的另一排落灰管延伸,以增加两个所述排渣机之间的距离,所述落灰管包括上管段、下管段及位于该上管段、下管段之间的过渡段,该上管段、下管段的轴线沿重力方向设置,所述过渡段向下背向相邻的另一排落灰管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喷式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包括位于炉膛底部朝上的一对燃烧器、位于该燃烧器两侧的两排设有落灰管的落灰斗、分别与两排落灰斗对应的两个排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落灰管向下背向相邻的另一排落灰管延伸,以增加两个所述排渣机之间的距离,所述落灰管包括上管段、下管段及位于该上管段、下管段之间的过渡段,该上管段、下管段的轴线沿重力方向设置,所述过渡段向下背向相邻的另一排落灰管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喷式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上部通过烟气转角室连接有向下延伸的锅炉尾部烟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喷式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设有辐射管、所述烟气转角室上部设有顶棚管、所述锅炉尾部烟道沿烟气行进方向设有相连的高温对流管束、低温对流管束,所述炉膛、所述锅炉尾部烟道外的设有外部连接管,所述炉膛顶部上方设有前集箱和后集箱、所述低温对流管束下部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席向东张又红王改刘东平沈玉华王朝阳于光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君华世野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