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4773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发生器箱体,发生器箱体至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水冷炉排、点火装置、炉膛和对流段,炉膛的侧壁上设置有绕炉膛一周的炉膛过热器,炉膛过热器内中空设置、且在两端形成有汽进口和汽出口;水冷炉排贯穿发生器箱体、于发生器箱体一端形成有水进口,对流段的内设置有加热管,水冷炉排远离水进口的一端与加热管连接,加热管的另一端于发生器箱体上形成有汽水出口。本申请首先可以对蒸发器内热量进行充分的利用,其次,通过两次的加热形成汽水,因此在分离器中能够分离出更多的蒸汽、且分离出的蒸汽的含水量更低,之后再次在炉膛过热器中对蒸汽进行加热后能够提高蒸汽的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汽发生器
本申请涉及蒸汽设备的
,特别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
技术介绍
燃气蒸发器相比于工业锅炉,其占地小,水容积低(一般不大于30L),压力低(一般不大于0.7MPa)。现有的燃气蒸发器系统,多是将从分离器中送入到燃气蒸发器中加热,然后将加热形成的汽水混合气送回到分离器中进行分离,再在分离器中将蒸汽分离出。而由于现有的燃气蒸发器系统其加热效果有限,加之给水水质不高,蒸发器容易在管壁结成一层导热极低的水垢,影响蒸发器的热交换,且会降低蒸发器的使用寿命。此外,因为导热率降低的原因,又会导致蒸汽的温度降低,并且,蒸汽温度降低后会导致汽水分离效果下降、蒸汽量降低,以及分离出的蒸汽的含水率较高,导致蒸汽的温度以及品质都难以达到用户需要的水准。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蒸汽的温度和品质,本申请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蒸汽发生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发生器箱体,所述发生器箱体至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水冷炉排、点火装置、炉膛和对流段,所述炉膛的侧壁上设置有绕炉膛一周的炉膛过热器,所述炉膛过热器内中空设置、且在两端形成有汽进口和汽出口;所述水冷炉排贯穿发生器箱体、于发生器箱体一端形成有水进口,所述对流段的内设置有加热管,所述水冷炉排远离水进口的一端与加热管连接,所述加热管的另一端于发生器箱体上形成有汽水出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离器中的水先送入到水冷炉排中,而燃气混合气在从上向下送入经过水冷炉排后点燃,而由于在水冷炉排下方点燃,所以水在水冷炉排中可以初步进行加热,之后再送入到对流段中的加热管中再次加热,形成的汽水从汽水入口送回到分离器中,分离出的水在重力作用下分离,而蒸汽向上从出汽口送入到炉膛过热器中再次加热后送出,如此首先可以对发生器箱体内热量进行充分的利用,其次,通过两次的加热形成汽水,因此在分离器中能够分离出更多的蒸汽、且分离出的蒸汽的含水量更低,之后再次在炉膛过热器中对蒸汽进行加热后能够提高蒸汽的温度。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水冷炉排包括多根并联设置的翅片管、以及位于翅片管两端的进集水箱和出集水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并联翅片管的设置使得水冷炉排具有比较大的换热面,而进集水箱用于对水进行汇集后均匀的送入各个翅片管中,而翅片管中水送入出集水箱中汇集后再送出,使得送出的水温较为均匀。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炉膛过热器包括多根环形膜式壁管片、设置在环形膜式壁管片两端的配汽集箱和集汽集箱,所述配汽集箱与分离器的出水口连接,所述集汽集箱与主蒸汽管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蒸汽送入到配汽集箱中进行分配,然后均匀的分配到各根环形膜式壁管片中,绕炉膛一周后在集汽集箱汇集,最后送入到主蒸汽管中。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加热管沿对流段内壁螺旋向上盘绕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比较大的接触面,从而有足够的时间将水转换呈汽水,而至下而上设置,则是由于温度从上至下降低,因此,能够更好地形成汽水。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发生器箱体内设置有位于水冷炉排上方的气室,所述气室内设置有用于将气室分隔形成两导流通道的等压导流件,所述等压导流件的两端连接在气室的两内侧壁上;所述等压导流件位于炉膛水冷排上方,且所述等压导流件的下端从两侧到中间呈向下逐渐凸起设置;所述气室的两相对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导流板,两所述导流板分别位于两导流通道中,且所述导流板位于等压导流件和炉膛水冷排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燃气混合气送入气室中,在气室中等压导流件作用下,燃气混合气分流经两导流通道后进入等压导流件和炉膛水冷排之间,由于分流,所以在送入炉膛水冷排时可以更加的均匀。其次,在等压导流件下端凸起的设置,再结合导流板的设置,使得燃气混合气能够较为均匀的进入到炉膛水冷排中。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等压导流件的横截面呈V字形或菱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V字形或菱形都能够形成从两侧到中间呈向下逐渐凸起的结构,而菱形的上菱角还能能够很好的起到分流的作用。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导流板包括一体成型的倾斜部和水平部,所述倾斜部连接在气室侧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部设置能够更好地进行导流,而水平部的设置,则能够使得燃气混合气先与等压导流件接触,从而形成更好地配合,形成更加均匀的进气送入炉膛中。进一步优选为:安装有所述导流板的侧壁上设置有两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一端连接在侧壁上、另一端斜向上与发生器箱体的顶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导向板可以更好的对燃气混合气进行引导,从而与导流板配合,使得燃气混合气具有更快的流速,进而与等压导流件配合,使燃气混合气能够形成更加均匀的分布。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主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主结构示意图,示出了局部的结构;图3是本实施例的侧结构示意图。图中,100、发生器箱体;110、鼓风机;120、进气电磁阀;130、废气出口;200、气室;210、等压导流件;220、导流通道;230、导流板;231、倾斜部;232、水平部;240、导向板;300、水冷炉排;310、翅片管;320、进集水箱;330、出集水箱;400、点火装置;500、炉膛;510、环形膜式壁管片;520、配汽集箱;530、集汽集箱;600、对流段;700、加热管;710、汽水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一种蒸汽发生器,如图1所示,包括发生器箱体100,发生器箱体100至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气室200、水冷炉排300、点火装置400、炉膛500和对流段600。发生器箱体100的顶部连接有燃气混合气进口,然后混合气进口上安装有鼓风机110和进气电磁阀120,燃气从进气电磁阀120送入,再通过鼓风机110与空气一起送入发生器箱体100内。参照图2,气室200内设置有等压导流件210,等压导流件210的横截面呈V字形或菱形,本实施例中等压导流件210为一V形板,等压导流件210位于炉膛500水冷排上方,且等压导流件210的下端通过V字形结构形成从两侧到中间呈向下逐渐凸起的结构。等压导流件210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发生器箱体100的内侧壁上,等压导流件210的两侧与发生器箱体100的侧壁间的空隙形成两导流通道220。导流板230包括倾斜部231和水平部232,倾斜部231和水平部232一体折弯形成,其中,倾斜部231的一侧固定连接在气室200侧壁上、另一侧向下倾斜与水平部232连接。安装有导流板230的侧壁上设置有两导向板240,导向板240一端连接在侧壁上、另一端斜向上与发生器箱体100的顶部连接。水冷炉排300包括翅片管310、进集水箱320和出集水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发生器箱体(100),其特征是:所述发生器箱体(100)至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水冷炉排(300)、点火装置(400)、炉膛(500)和对流段(600),所述炉膛(500)的侧壁上设置有绕炉膛(500)一周的炉膛(500)过热器,所述炉膛(500)过热器内中空设置、且在两端形成有汽进口和汽出口;所述水冷炉排(300)贯穿发生器箱体(100)、于发生器箱体(100)一端形成有水进口,所述对流段(600)的内设置有加热管(700),所述水冷炉排(300)远离水进口的一端与加热管(700)连接,所述加热管(700)的另一端于发生器箱体(100)上形成有汽水出口(7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发生器箱体(100),其特征是:所述发生器箱体(100)至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水冷炉排(300)、点火装置(400)、炉膛(500)和对流段(600),所述炉膛(500)的侧壁上设置有绕炉膛(500)一周的炉膛(500)过热器,所述炉膛(500)过热器内中空设置、且在两端形成有汽进口和汽出口;所述水冷炉排(300)贯穿发生器箱体(100)、于发生器箱体(100)一端形成有水进口,所述对流段(600)的内设置有加热管(700),所述水冷炉排(300)远离水进口的一端与加热管(700)连接,所述加热管(700)的另一端于发生器箱体(100)上形成有汽水出口(7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水冷炉排(300)包括多根并联设置的翅片管(310)、以及位于翅片管(310)两端的进集水箱(320)和出集水箱(3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炉膛(500)过热器包括多根环形膜式壁管片(510)、设置在环形膜式壁管片(510)两端的配汽集箱(520)和集汽集箱(530),所述配汽集箱(520)与分离器的出水口连接,所述集汽集箱(530)与主蒸汽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加热管(700)沿对流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君辉何华明刘东平薛凤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君华世野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