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氧化锆生产用投料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7008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氧化锆生产用投料釜,包括釜体、支撑架、搅拌桨、搅拌轴和电机,搅拌桨包括桨套和桨叶,搅拌轴上轴向设置有若干个六方榫,六方榫的六个柱面上均设置有两个螺孔,所述桨套与六方榫通过螺栓连接,六方榫的两端设置有过渡槽,釜体的内部设置有环形的壁套,壁套包括宽窄相异的过滤端和壁身,釜体的侧面设置有与壁套连通的风管、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风管的输入端设置有风机,壁套的顶部设置有环形的过滤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搅拌轴上采用六方榫与搅拌桨连接,搅拌桨的数量、相邻搅拌桨的高度差以及交错方向都能够调节来实现搅拌高度调节,利用率高,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投料效率较高,适合大规模推广。

A feeding kettle for zirconia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氧化锆生产用投料釜
本技术属于氧化锆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氧化锆生产用投料釜。
技术介绍
用共沉淀法生产氧化锆需要水洗和脱水,氧化锆在生产时,一般把原材料放入反应投料釜中进行反应生成氢氧化锆沉淀,然后在洗涤釜中洗涤后,用压滤机压出水份,形成氢氧化锆滤饼,然后再经过洗涤和压滤三次,再经过煅烧和球磨造粒后,生产氧化锆粉颗粒。现有的反应投料釜一般都包括设置在釜体内部的搅拌装置和顶部设置的用来驱动搅拌装置的防爆电机。其中,现有的搅拌装置在搅拌过程中存在端跳,稳定性不好,噪音大,而且一般的搅拌桨在搅拌轴上的高度固定不能调节,对于一些粘稠度大的物料则需延长搅拌时间,表现出生产能力不足的缺点;再者就是,向釜体中加料的过程中有大量的粉尘聚集在釜体内部顶端,这样容易造成粉料扩散,一方面使工作环境变差,另一方面也浪费了原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反应投料釜在投料过程和搅拌过程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且具有环保效果的一种氧化锆生产用投料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氧化锆生产用投料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多个搅拌桨,所述搅拌桨包括桨套和设置在桨套上的多个桨叶,所述搅拌轴上轴向设置有若干个六方榫,所述釜体内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有与搅拌轴上两端的六方榫接触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中心设置有轴承,所述六方榫包括六个柱面,所述柱面上设置有两个螺孔,所述螺孔中设置有螺栓,所述六方榫的两端设置有过渡槽,所述桨套与六方榫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釜体的内部设置有环形的壁套,所述壁套包括过滤端和壁身,所述过滤端的径向宽度小于壁身的径向宽度,所述釜体的侧面设置有多个与壁套连通的风管,所述风管的输入端设置有风机,所述釜体的侧面设置有与壁套连通的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壁套的顶部设置有环形的过滤盖,所述过滤盖上均匀分布有若干过滤孔。作为优选,所述桨叶的形状沿径向螺旋延伸且至少有两个完整节距。作为优选,所述风管与釜体的连接口处设置有滤芯。作为优选,所述风机固定设置在釜体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氧化锆生产用投料釜,利用不同高度的六方榫与搅拌桨连接来实现搅拌高度调节,搅拌桨与六方榫的不同面配合可以实现让相邻搅拌桨的方向相错,而且可以根据物料的不同粘稠度连接不同数量的搅拌桨;利用壁套、风机以及风管可以减小釜体内部顶端的原料浓度,提高投料效率。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合大规模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氧化锆生产用投料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搅拌桨的结构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釜体;2、电机;3、搅拌轴;31、方榫;32、螺孔;33、过渡槽;4、搅拌桨;41、桨套;42、桨叶;5、螺栓;6、壁套;61、过滤端;62、壁身;7、风管;8、风机;9、进水管;10、排水管;11、过滤盖;111、过滤孔;12、支撑架;13、滤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氧化锆生产用投料釜,包括釜体1,釜体1上设置有电机2,电机2的输出端设置有搅拌轴3,搅拌轴3上设置有多个搅拌桨4,搅拌桨4包括桨套10和设置在桨套上的多个桨叶42。在此基础上,本技术增加了能够避免粉料在釜体内部顶端聚集的结构,同时对搅拌部分的结构提出改进。具体地,本技术提供的搅拌轴3上轴向设置有若干个六方榫31,釜体1内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有与搅拌轴3上两端的六方榫31接触的支撑架12,支撑架12的中心设置有轴承,六方榫31包括六个柱面,柱面上设置有两个螺孔32,螺孔中设置有螺栓5,六方榫31的两端设置有过渡槽33,桨套41与六方榫31通过螺栓5连接。其中,支撑架12的能够起到限位支承的作用,降低搅拌轴3轴向跳动的概率;六方榫31的过渡槽可以起到高度提醒作用,便于操作者进行调节,而且能够减小搅拌轴的质量,但搅拌轴3的强度始终能够满足转矩要求;不同高度的六方榫31与搅拌桨连接可以对搅拌桨的工作高度进行调节,同时,搅拌桨与六方榫的不同面配合调节相邻两个搅拌桨的交错方向和角度,而且根据物料的不同粘稠度连接不同数量的搅拌桨。这样的话,大大提高了搅拌桨4的实际利用率,能够对提高搅拌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为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釜体的内部设置有环形的壁套6,壁套6包括过滤端61和壁身62,过滤端61的径向宽度小于壁身62的径向宽度,釜体1的侧面设置有多个与壁套6连通的风管9,风管9的输入端设置有风机8,釜体1的侧面设置有与壁套连通的进水管9和排水管10,壁套6的顶部设置有环形的过滤盖11,过滤盖11上均匀分布有若干过滤孔111。风机8能够使釜体内形成负压,粉料在投料的过程中会自动下降,而且由于过滤盖11的作用能够避免粉料被风机8抽走。其中,壁套6采用宽窄不同的过滤端和壁身有利于壁套内由足够的气流空间,而过滤端61可以减小粉料进入壁套的概率;进水管9和排水管10是为了在后期清理壁套6的时候外接水管,采用水洗的形式清理壁套。为了提高搅拌效率,本技术提供的桨叶42的形状沿径向螺旋延伸且至少有两个完整节距。采用螺旋形式的桨叶42能够减小搅拌阻力,而且转动稳定性较高,噪音较小。为了避免粉料逃逸,本技术在风管8与釜体1的连接口处设置有滤芯13,风机在工作的过程中,即便有粉料通过过滤盖11进入壁套则会被滤芯13截留在壁套内部,有效避免其从风机8逃逸。为了提高本装置的一体性,本技术将风机固定设置在釜体上,而且需要说明的是,风机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只需满足使粉料下降的压力即可,而从气流的均匀程度上考虑,最佳情况是采用两个对称设置。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氧化锆生产用投料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多个搅拌桨,所述搅拌桨包括桨套和设置在桨套上的多个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上轴向设置有若干个六方榫,所述釜体内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有与搅拌轴上两端的六方榫接触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中心设置有轴承,所述六方榫包括六个柱面,所述柱面上设置有两个螺孔,所述螺孔中设置有螺栓,所述六方榫的两端设置有过渡槽,所述桨套与六方榫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釜体的内部设置有环形的壁套,所述壁套包括过滤端和壁身,所述过滤端的径向宽度小于壁身的径向宽度,所述釜体的侧面设置有多个与壁套连通的风管,所述风管的输入端设置有风机,所述釜体的侧面设置有与壁套连通的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壁套的顶部设置有环形的过滤盖,所述过滤盖上均匀分布有若干过滤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氧化锆生产用投料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多个搅拌桨,所述搅拌桨包括桨套和设置在桨套上的多个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上轴向设置有若干个六方榫,所述釜体内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有与搅拌轴上两端的六方榫接触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中心设置有轴承,所述六方榫包括六个柱面,所述柱面上设置有两个螺孔,所述螺孔中设置有螺栓,所述六方榫的两端设置有过渡槽,所述桨套与六方榫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釜体的内部设置有环形的壁套,所述壁套包括过滤端和壁身,所述过滤端的径向宽度小于壁身的径向宽度,所述釜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兵赵东凯刘荣亮周振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盛太锆业资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