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漏油雾化抽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6676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漏油雾化抽吸装置,包括有外壳以及装设于外壳上的雾化单元;所述外壳具有雾化腔、待雾化液体腔、进气口、出气口、以及,连通进气口和出气口的气流通道;所述雾化腔经插入孔连通待雾化液体腔,所述雾化单元包括发热件和导液件,所述发热件和导液件均装设于雾化腔内且导液件穿过插入孔伸入待雾化液体腔内,所述雾化腔连通于进气口和进气口之间;其将雾化腔、气流通道和待雾化液体腔三者分开设置,避免待雾化液体堵塞气流通道或者通过气流通道向外漏出,解决传统技术中进气口、出气口易漏液体之问题,同时,单独的雾化腔,也提高雾化效果。

Anti leakage oil atomization su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漏油雾化抽吸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抽吸装置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防漏油雾化抽吸装置,其适用于电子烟、医用雾化器、戒烟装置等。
技术介绍
目前市售含有液体储油腔的雾化器电子烟的气腔和雾化腔为上下贯通一体的,其上下浮动容易出现漏油现象,导致烟油经由出气孔或进气口渗透到电子烟外部,影响使用者的使用感受,给使用者带来不便。还有,现有的雾化器电子烟普遍在出货前,已经装好烟油,由于其油腔和雾化腔、气腔都是贯通,在运输过程中(例如空运)或者出货产品地与销售使用地存在较大区域差别,不同的环境因素,存在不同的气压变化,当电子烟内部气压大于外部环境气压时,就容易出现漏油现象,影响了产品质量。上述是针对电子烟的现状作说明,事实上,医用雾化器、戒烟装置等也一样存在这些问题。因此,本技术专利申请中,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防漏油雾化抽吸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不足,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油雾化抽吸装置,其将雾化腔、气流通道和待雾化液体腔三者分开设置,避免待雾化液体堵塞气流通道或者通过气流通道向外漏出,解决传统技术中进气口、出气口易漏液体之问题,同时,单独的雾化腔,也提高雾化效果。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漏油雾化抽吸装置,包括有外壳以及装设于外壳上的雾化单元;所述外壳具有雾化腔、待雾化液体腔、进气口、出气口、以及,连通进气口和出气口的气流通道;所述雾化腔经插入孔连通待雾化液体腔,所述雾化单元包括发热件和导液件,所述发热件和导液件均装设于雾化腔内且导液件穿过插入孔伸入待雾化液体腔内,所述雾化腔连通于进气口和进气口之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内装设有内壳,所述内壳的外侧壁和外壳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前述气流通道,前述雾化腔和待雾化液体腔位于内壳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壳具有开口向上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装设有雾化杯,所述雾化杯的外侧与安装腔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雾化杯的下端具有导液腔,所述雾化腔、插入孔均设置于雾化杯上,所述雾化腔通过插入孔连通导液腔,所述导液腔的壁体外侧与安装腔的内壁之间形成前述待雾化液体腔,所述导液腔连通待雾化液体腔,所述导液件与插入孔的内壁紧密贴合。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雾化杯的外周密封套设有防漏密封件,且,所述防漏密封件的外壁与安装腔的内壁形成密封固定贴合;所述防漏密封件的上端连接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内开设有中空孔,所述中空孔向下连通雾化腔、向上连通气流通道和出气口,所述中空孔的内壁形成有阻挡滞留台阶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的上端形成有吸嘴部,所述外壳的内侧对应吸嘴部的下端一体往下延伸形成有第二延伸部,所述出气口形成于第二延伸部的下端,所述出气口连通吸嘴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伸入中空孔内且第二延伸部的外壁与中空孔的内壁之间保持第一间隙,气流通道通过第一间隙连通中空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待雾化液体腔的下端具有第一注液口和第二注液口,所述导液腔的下方敞口设计,所述第一注液口正对导液腔的下方敞口处;所述发热件分别连接有两电极,两电极具有用于电连接电源的导电端;还设置有第一密封塞、第二密封塞,所述第一密封塞、第二密封塞两者均可拆卸式通用匹配于第一注液口和第二注液口,所述第一密封塞的高度大于第二密封塞的高度,所述第一密封塞和/或第二密封塞具有用于遮挡导电端的遮挡部;当第一密封塞装设于第一注液口处,所述第一密封塞的上端封住导液腔的下方敞口以使得导液腔不连通待雾化液体腔,此时,导液件不能从待雾化液体腔吸液,而且,遮挡部遮挡电极的导电端,此时,电极不能通电;当第二密封塞装设于第一注液口处,所述第二密封塞的上端与导液腔的下方敞口处保持间距以使得导液腔连通待雾化液体腔,此时,导液件能从待雾化液体腔吸液,而且,遮挡部不能遮挡电极的导电端,此时,电极能通电。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出气口处设置有均气板,所述均气板上开设有若干均气孔;所述均气板为金属均气板。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液件为吸液棉条,所述吸液棉条包覆于发热件的内外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发热件呈上下延伸的环状;所述吸液棉条自发热件的下端穿过发热件内部,再从发热件的上端向外翻折沿发热件的外侧向下延伸;所述吸液棉条的起始端、延伸末端汇集一起形成一束状部,所述束状部穿过插入孔伸入待雾化液体腔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漏密封件上,其阻挡滞留台阶部的下侧面与中空孔的内壁形成有第一阻挡滞留区域,其阻挡滞留台阶部的上侧面与中空孔的内壁形成有第二阻挡滞留区域;以及,所述防漏密封件的外周侧上端部位与内壳的内侧壁上端部位之间保持第二间隙以形成第三阻挡滞留区域。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气流通道上设有用于开启或关闭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连通的弹性件。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1、将雾化腔、气流通道和待雾化液体腔三者分开设置,避免待雾化液体堵塞气流通道或者通过气流通道向外漏出,解决传统技术中进气口、出气口易漏液体之问题,同时,单独的雾化腔,也提高雾化效果;2、通过防漏密封件的设计,确保雾化杯于内壳内部的组装密闭,而且,使得即使存在微量的油液沿内壁面覆设,仍能够被阻挡滞留区域阻挡,而且,其设置有多重阻挡滞留区域,进一步提高防漏油效果;3、其进气方式设计巧妙合理,从底部周侧向上进气,在上端向下迂回至雾化腔,相比自下而上的直通式经过雾化腔的进气方式而言,雾化更加充分,有效提高了雾化效果,吸气口感更好,且,有效避免导液件多余的液体从进气口或出气口流出;同时,出气是自雾化腔向上的方式;如此,将雾化腔、进气通道以及出气通道三者分开设置,相比传统技术中的进气、雾化、出气自下而上正对贯通之方案而言,雾化效果及防漏效果均有很大提升;4、通过均气板上均气孔的设置,实现外界进来的空气和雾化后的气体充分混合,也保证出气口的气雾更加顺畅,在雾化腔和出气口之间消除扰流、紊流现象,同时,均气孔的孔径可以设计得很小,可以产生毛细现象,能过气而阻油或液;尤其是,采用金属均流板,吸收雾化后的气体的部分热量,避免对人产生不适感;5、通过第一密封塞和第二密封塞的切换使用,可以根据需要更换不同状态,使用方便,实用性较好;尤其是,在成品出货前,利用第一密封塞的上端封住导液腔的下方敞口以使得导液腔不连通待雾化液体腔,此时,导液件不能从待雾化液体腔吸液,避免液体外漏,且,此状态时遮挡部挡住电极的导电端,避免与电源通电,烧坏导液件;6、雾化单元的发热件和导液件结构设计巧妙,其通过导液件包覆于发热件的内外围,使得加热雾化更充分,同时,导液件设计为吸液棉条,对气雾起到过滤作用,后续吸气口感更好;以及,吸液棉条自发热件的下端穿过发热件内部,再从发热件的上端向外翻折沿发热件的外侧向下延伸,将吸液棉条的起始端、延伸末端汇集一起形成一束状部,利用束状部穿过插入孔伸入待雾化液体腔内,如此,其组装稳固,包覆全面,利用束状部来吸液,吸液效果好,相当于从吸液棉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漏油雾化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壳以及装设于外壳上的雾化单元;所述外壳具有雾化腔、待雾化液体腔、进气口、出气口、以及,连通进气口和出气口的气流通道;/n所述雾化腔经插入孔连通待雾化液体腔,所述雾化单元包括发热件和导液件,所述发热件和导液件均装设于雾化腔内且导液件穿过插入孔伸入待雾化液体腔内,所述雾化腔连通于进气口和进气口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油雾化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壳以及装设于外壳上的雾化单元;所述外壳具有雾化腔、待雾化液体腔、进气口、出气口、以及,连通进气口和出气口的气流通道;
所述雾化腔经插入孔连通待雾化液体腔,所述雾化单元包括发热件和导液件,所述发热件和导液件均装设于雾化腔内且导液件穿过插入孔伸入待雾化液体腔内,所述雾化腔连通于进气口和进气口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油雾化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装设有内壳,所述内壳的外侧壁和外壳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前述气流通道,前述雾化腔和待雾化液体腔位于内壳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漏油雾化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具有开口向上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装设有雾化杯,所述雾化杯的外侧与安装腔的内壁密封连接;
所述雾化杯的下端具有导液腔,所述雾化腔、插入孔均设置于雾化杯上,所述雾化腔通过插入孔连通导液腔,所述导液腔的壁体外侧与安装腔的内壁之间形成前述待雾化液体腔,所述导液腔连通待雾化液体腔,所述导液件与插入孔的内壁紧密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漏油雾化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杯的外周密封套设有防漏密封件,且,所述防漏密封件的外壁与安装腔的内壁形成密封固定贴合;
所述防漏密封件的上端连接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内开设有中空孔,所述中空孔向下连通雾化腔、向上连通气流通道和出气口,所述中空孔的内壁形成有阻挡滞留台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油雾化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上端形成有吸嘴部,所述外壳的内侧对应吸嘴部的下端一体往下延伸形成有第二延伸部,所述出气口形成于第二延伸部的下端,所述出气口连通吸嘴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伸入中空孔内且第二延伸部的外壁与中空孔的内壁之间保持第一间隙,气流通道通过第一间隙连通中空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漏油雾化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雾化液体腔的下端具有第一注液口和第二注液口,所述导液腔的下方敞口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鑫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特拉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