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防漏式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2325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负压防漏式雾化装置,其具有储油腔、进气口、出气口及雾化芯;所述雾化芯具有锁液片,所述锁液片的上端作为吸液及雾化逸出侧;所述储油腔位于锁液片的上方,所述储油腔经送液通道连通于锁液片的上端;所述送液通道的下端设置有过油过气槽;所述储油腔的液体经送液通道从锁液片顶部渗入,外界气体经进气口到达锁液片上端,从出气口排出;当锁液片的上端渗液层低于过油过气槽时,外界气体到达锁液片上端后,经过油过气槽、送液通道进入储油腔,使储油腔内外气压平衡;当锁液片的上端渗液层齐平或高于过油过气槽时,过油过气槽被上端渗液层封住,气体无法进入储油腔内,储油腔内形成负压,储油腔的液体无法经送液通道渗出,达成防漏。

A negative pressure leak proof atomiz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压防漏式雾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雾化装置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负压防漏式雾化装置,其主要但不局限应用于电子烟、医疗雾化器械等。
技术介绍
传统的雾化芯需同时具导油、储油、锁油的功能。而雾化芯的导油和锁油的功能是相矛盾的。因为传统的导油方式是上下贯穿,渗油的同时,空气分子从专用通气气道进入储油仓封闭腔,实现内外气压平衡,导致漏油、渗油一直持续。传统的雾化芯导油性能好而锁油性能差,实现导油性能必须牺牲锁油性能,很难达到完美匹配,所以要么烧糊,要么漏油。此外,在传统雾化芯中,雾化液与雾化芯上部、雾化芯全方位接触。雾化芯每次发热雾化的时候对储油腔内的雾化液加热,相当于:雾化芯每雾化一次,雾化液就加热一次。加热的次数越多,雾化液的口味变化越大,因此,传统雾化芯的烟雾前后差异大、口味一致性差。传统的雾化芯在储油腔里的雾化液还剩20%至30%的时候,雾化的气体基本没什么味道。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负压防漏式雾化装置,利用锁液片的亲油性及表面张力,在锁液片表面形成一层薄膜液体,密封住过油过气槽,雾化装置的储油腔与外界气压形成压强差,实现负压防漏式;同时,对锁液片进行底部,或底部和侧面封闭,仅留顶部开口,提升封油、储油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负压防漏式雾化装置,其具有储油腔、进气口、出气口及雾化芯;所述雾化芯具有多孔微孔材料的锁液片,所述锁液片的上端作为吸液及雾化逸出侧;所述进气口、出气口分别连通于锁液片的上端;所述储油腔位于锁液片的上方,所述储油腔经送液通道连通于锁液片的上端;所述送液通道的侧壁下端设置有过油过气槽;所述储油腔的液体经送液通道从锁液片顶部渗入,外界气体经进气口到达锁液片上端与雾化物混合,再从出气口排出;当锁液片的上端渗液层低于过油过气槽时,外界气体经进气口到达锁液片上端后,部分气体经过油过气槽、送液通道进入储油腔,使储油腔内外气压平衡;当锁液片的上端渗液层齐平或高于过油过气槽时,过油过气槽被上端渗液层封住,气体无法进入储油腔内,储油腔内形成负压,储油腔的液体无法经送液通道继续渗出,达成防漏;所述过油过气槽包括设置于送液通道的侧壁的槽孔、送液通道的侧壁下端与锁液片的上端之间的装配间隙、锁液片的上端的微孔中任一。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油过气槽的高度为0.1-1.5毫米;所述过油过气槽是成型于送液通道的侧壁,或者通过送液通道与锁液片的上端的装配形成间隙作为过油过气槽。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雾化装置包括有可拆卸式组装的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模块具有上壳和硅胶密封件,所述上壳具有居中设置的出气通道和围绕出气通道设置的储油腔,所述出气口于上壳的上端连通出气通道;所述硅胶密封件的底部向上凹设有雾化芯安装位,所述送液通道自硅胶密封件的顶部向下凹设贯通雾化芯安装位,所述硅胶密封件的顶部向下凹设有贯通雾化芯安装位的出气接口;所述硅胶密封件装设于上壳的下端,所述出气接口套接于出气通道的下端;以及,所述进气口经形成于硅胶密封件内的进气通道连通雾化芯安装位,所述硅胶密封件的顶部向下凹设有贯通进气通道的通孔,自硅胶密封件的顶部朝向通孔内塞入硅胶塞,硅胶塞的帽部挡于硅胶密封件的顶部,硅胶塞的尾部设置有薄片单向阀,确保气流只能进不能出;所述第二模块具有前述的雾化芯,所述第二模块装配于雾化芯安装位;所述第三模块具有下壳和装设于下壳内的电源、控制板,所述第三模块装配于上壳的下端,且,包围式遮住第二模块;或者,进一步地,在雾化芯的底部设置识别区,在第三模块上设置有朝向识别区发光的发光元件,在开启设备时,发光元件先发光照射识别区,并反馈至第三模块控制系统,经过对比给出型号,提示用户上部的雾化芯适用信息,接下来设备可正常进入工作状态;若不能识辨给出型号,则表示雾化芯不是正确选用的,此时,设备不能正常进入工作状态,如此,达到防假冒的目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液片的底部密封,或者底部和周侧面均密封;所述锁液片的上端开放作为吸液及雾化逸出侧;所述锁液片的底部下方或周侧壁的外部设置有电源正、负极触盘;所述锁液片自身为金属发热件,和/或,所述锁液片的顶部或内部设置有发热部件;所述电源正、负极触盘分别电连接于相应的锁液片和/或发热部件。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液片的底部密封位置和锁液片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储油腔,锁液片的孔隙在底部与第二储油腔连通,经锁液片的上端吸入的液体部分透过锁液片存留于第二储油腔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液片的顶部凹设有导油槽。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液片内具有定位孔,所述电源正、负极触盘均延伸有导电插脚,所述导电插脚穿过所述定位孔与相应的锁液片和/或发热部件连接导通;所述电源正、负极触盘为磁吸件。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液片的底部,或者底部和周侧面,喷涂有密封层,以达密封。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液片的底部,或者底部和周侧面,烧结有普通陶瓷层,所述密封层是普通陶瓷层外表面喷涂的釉。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液片的外部包覆式设置有杯体,所述杯体顶部开口,所述杯体的底壁、周侧壁分别覆盖锁液片的底部和周侧面以形成相应密封。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出气口周侧向内凸出,形成凸台,所述储油腔顶部与所述凸台之间形成腔体,为冷凝液储存腔;所述冷凝储存腔存储冷凝后的雾化液,同时防止附着与出气通道上的冷凝雾化液倒吸进入使用者口腔;以及,所述冷凝液储存腔底部为斜下坡设计,促使冷凝后的雾化液沿着出气通道通道壁回流至雾化芯重新雾化,实现雾化液的循环利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主要是储油腔的液体经送液通道从锁液片顶部渗入,外界气体经进气口到达锁液片上端与雾化物混合,再从出气口排出,而送液通道的下端侧壁设置有过油过气槽;在锁液片的亲油性及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在锁液片表面形成一层薄膜液体,密封住过油过气槽,雾化装置利用储油腔与外界气压形成压强差,实现负压防漏式;具体而言,当外界气温升高、气压降低时,被储油腔内高气压气体挤出的液体,在当外界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时,储油腔内的负气压可以把挤出来的液体吸回储油腔内;其次是,采用多孔微孔材料锁液片,设置上端开放,而底部和周侧面部分进行烧结陶瓷并喷涂釉进行密封,锁液片的上端作为吸液及雾化逸出侧;进气口、出气口连通于锁液片的上端,而储油腔连通与锁液片上端,使得储油腔内液体从锁液片上端进油,缩短了进油距离,加快了供油速度,提高雾化效率避免热量过于集中引起炸油、烧焦。在雾化芯内增设第二储油腔、导油槽。当产品倒置时或者发热部件功率太大时,第二储油腔进行供油,避免烧糊、干烧。导油槽利用毛细现象把电子烟内储液腔的液体吸附到导油槽内,且粘附在导油槽内的发热部件上。提高了导油速度的同时,增大了雾化面积,从而提高雾化效率,避免热量过于集中而引起炸油、烧焦。最后是,储油腔内液体从雾化芯的侧面渗入雾化芯,从而与发热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压防漏式雾化装置,其具有储油腔、进气口、出气口及雾化芯;其特征在于:/n所述雾化芯具有多孔微孔材料的锁液片,所述锁液片的上端作为吸液及雾化逸出侧;所述进气口、出气口分别连通于锁液片的上端;所述储油腔位于锁液片的上方,所述储油腔经送液通道连通于锁液片的上端;所述送液通道的侧壁下端设置有过油过气槽;/n所述储油腔的液体经送液通道从锁液片顶部渗入,外界气体经进气口到达锁液片上端与雾化物混合,再从出气口排出;/n当锁液片的上端渗液层低于过油过气槽时,外界气体经进气口到达锁液片上端后,部分气体经过油过气槽、送液通道进入储油腔,使储油腔内外气压平衡;/n当锁液片的上端渗液层齐平或高于过油过气槽时,过油过气槽被上端渗液层封住,气体无法进入储油腔内,储油腔内形成负压,储油腔的液体无法经送液通道继续渗出,达成防漏;/n所述过油过气槽包括设置于送液通道的侧壁的槽孔、送液通道的侧壁下端与锁液片的上端之间的装配间隙、锁液片的上端的微孔中任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防漏式雾化装置,其具有储油腔、进气口、出气口及雾化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雾化芯具有多孔微孔材料的锁液片,所述锁液片的上端作为吸液及雾化逸出侧;所述进气口、出气口分别连通于锁液片的上端;所述储油腔位于锁液片的上方,所述储油腔经送液通道连通于锁液片的上端;所述送液通道的侧壁下端设置有过油过气槽;
所述储油腔的液体经送液通道从锁液片顶部渗入,外界气体经进气口到达锁液片上端与雾化物混合,再从出气口排出;
当锁液片的上端渗液层低于过油过气槽时,外界气体经进气口到达锁液片上端后,部分气体经过油过气槽、送液通道进入储油腔,使储油腔内外气压平衡;
当锁液片的上端渗液层齐平或高于过油过气槽时,过油过气槽被上端渗液层封住,气体无法进入储油腔内,储油腔内形成负压,储油腔的液体无法经送液通道继续渗出,达成防漏;
所述过油过气槽包括设置于送液通道的侧壁的槽孔、送液通道的侧壁下端与锁液片的上端之间的装配间隙、锁液片的上端的微孔中任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防漏式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油过气槽的高度为0.1-1.5毫米;所述过油过气槽是成型于送液通道的侧壁,或者通过送液通道与锁液片的上端的装配形成间隙作为过油过气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防漏式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包括有可拆卸式组装的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模块具有上壳和硅胶密封件,所述上壳具有居中设置的出气通道和围绕出气通道设置的储油腔,所述出气口于上壳的上端连通出气通道;所述硅胶密封件的底部向上凹设有雾化芯安装位,所述送液通道自硅胶密封件的顶部向下凹设贯通雾化芯安装位,所述硅胶密封件的顶部向下凹设有贯通雾化芯安装位的出气接口;所述硅胶密封件装设于上壳的下端,所述出气接口套接于出气通道的下端;以及,所述进气口经形成于硅胶密封件内的进气通道连通雾化芯安装位,所述硅胶密封件的顶部向下凹设有贯通进气通道的通孔,自硅胶密封件的顶部朝向通孔内塞入硅胶塞,硅胶塞的帽部挡于硅胶密封件的顶部,硅胶塞的尾部设置有薄片单向阀,确保气流只能进不能出;所述第二模块具有前述的雾化芯,所述第二模块装配于雾化芯安装位;所述第三模块具有下壳和装设于下壳内的电源、控制板,所述第三模块装配于上壳的下端,且,包围式遮住第二模块;
或者,进一步地,在雾化芯的底部设置识别区,在第三模块上设置有朝向识别区发光的发光元件,在开启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鑫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特拉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