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芯及雾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5090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雾化芯及雾化器,所述雾化芯包括导液元件、导电片及雾化元件;其中:所述导液元件采用微孔材料;所述导液元件上设置有通气槽、堵液骨、雾化气体冷却孔,所述雾化气体冷却孔上下贯通导液元件,所述通气槽设置于导液元件的顶部且位于雾化气体冷却孔的上端外周,所述堵液骨隔设于雾化气体冷却孔的上端与通气槽之间;所述导电片连接于雾化元件,所述雾化元件采用可吸液的多孔电热材料,所述雾化元件具有雾化主体部,所述雾化主体部与导液元件之间保持间隙,或者,所述雾化主体部与导液元件的主体部分未形成直接接触;液体从导液元件进入雾化元件,经雾化元件加热成雾化气体。经雾化元件加热成雾化气体。经雾化元件加热成雾化气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雾化芯及雾化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雾化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雾化芯及雾化器,其主要但是不局限于电子烟,也可用于医用雾化产品等。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雾化器主要采用棉芯外面绕发热丝,或者微孔陶瓷表面附发热电路(例如:贴发热铁片/网,或者印刷发热电路等)等方式,它们有个共同特点:发热元件和导液元件直接接触,理想状态下,导液元件既需导液、锁液性能良好,又需耐高温且在高温下不能分解出有异味的物质、有毒物质。但是,一般材料难以同时满足以上要求,例如:1、棉花芯外面绕发热丝的方式,由于棉花芯不耐高温,在供液不足的情况下容易烧糊,而供液太充足也会造成漏液;2、陶瓷芯是将发热元件紧贴陶瓷表面或镶嵌于陶瓷内部,发热元件在加热雾化液的时候同时也在加热陶瓷,造成热能的浪费,且,陶瓷发热后也加热陶瓷上部储液腔的雾化液,使雾化液容易变质变味,缩短保持期,同时,微孔陶瓷内部不可避免地存在盲孔和半盲孔,发热元件紧贴陶瓷或者镶嵌在陶瓷内部,使盲孔内的雾化液不能雾化成气体带走热量,盲孔内的雾化液在反复高温下容易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经加热雾化的气体,由于温差,在后段流通过程中容易出现冷凝液,且,过热的雾化气被吸用可能导致用户烫嘴,这些都会影响用户体验感。还有,在微孔陶瓷烧结前把微孔金属发热材料定位在陶瓷模具里,再浇注陶瓷原料再烧结,由于微孔金属材料比较软,定位困难,导致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
[0003]因此,本专利技术中,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雾化芯及雾化器,其避免导液元件在高温下产生异味或有害物质,提升产品卫生要求及用户体验感;其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雾化芯及雾化器,导液元件的雾化气体冷却孔起到给雾化气体降温的作用,避免用户烫嘴,减小了雾化气体在后段流通过程中的冷凝液,也实现了热量和大颗粒烟液回收重新利用,更加节能环保;其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雾化芯及雾化器,其雾化元件不需随微孔陶瓷烧结埋在微孔陶瓷里面,解决了定位困难、工艺复杂的问题,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雾化芯,包括导液元件、导电片及雾化元件;其中:所述导液元件采用微孔材料;所述导液元件上设置有通气槽、堵液骨、雾化气体冷却孔、导液槽,所述雾化气体冷却孔上下贯通导液元件,所述通气槽设置于导液元件的顶部且位于雾化气体冷却孔的上端外周,所述堵液骨隔设于雾化气体冷却孔的上端与通气槽之间;所述导电片连接于雾化元件,所述雾化元件采用可吸液的多孔电热材料,所述雾化元件
具有雾化主体部;所述雾化主体部与导液元件之间保持间隙,或者,所述雾化主体部与导液元件的主体部分未形成直接接触;液体从导液元件进入雾化元件,经雾化元件加热成雾化气体后向上经过雾化气体冷却孔。
[000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液元件具有导液槽,所述导液槽位于导液元件的底部,所述雾化主体部位于雾化气体冷却孔下方;液体经雾化元件加热成雾化气体后向上经过雾化气体冷却孔。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液元件具有导液槽,所述导液槽上下贯通导液元件,所述雾化主体部伸入导液槽内,所述雾化气体冷却孔位于导液槽的侧旁;常温气体经雾化气体冷却孔向上输送,液体经雾化元件加热成雾化气体后向上输送,雾化气体和常温气体混合冷却。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电片固定在导液元件上形成一个不可拆卸部件,所述导电片向下延伸形成雾化元件安装位和供电连接位,所述雾化元件点焊固定于导电片的雾化元件安装位,以及,所述雾化元件的上端伸入导液元件的导液槽内;或者:所述雾化元件的上端伸入导液元件的导液槽内并通过固定点固定在导液元件上形成一个不可拆卸部件;所述导电片点焊在雾化元件上形成焊点,且焊点位于所述固定点的内侧。
[0009]或者:所述导电片固定在导液元件上形成一个不可拆卸部件,在导液元件的导液槽处或导液槽下方放置有无盲孔导液材料件,所述导电片向下延伸形成雾化元件安装位和供电连接位,所述雾化元件点焊固定于导电片的雾化元件安装位,液体从导液元件的导液槽经无盲孔导液材料件进入雾化元件;或者:所述导液元件的主体部分延伸有加长部,所述雾化元件缠绕设置于加长部外周,直接利用雾化元件与加长部接触吸液,以达成导液元件的主体部分未与雾化元件形成直接接触,液体经导液元件的主体部分传送至加长部。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液元件为微孔陶瓷、微孔纤维或活性炭;和/或:所述雾化元件为小直径电阻丝编织片、小直径电阻丝编织管或多孔微孔金属件、蚀刻孔金属件、通槽金属件、冲压孔金属件或金属网。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雾化元件的部分或整体伸入导液元件的导液槽内;和/或:所述雾化元件的两侧增设有导热绝缘片以加大雾化面积。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液元件烧结成型后,再装雾化元件。
[0013]一种雾化器,包括有气嘴通道、储液腔、雾化芯、供电及控制装置,所述雾化芯为前面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所述供电及控制装置连接于雾化元件;所述通气槽连通于储液腔与气嘴通道,所述储液腔的液体从导液元件上端渗入导液元件;当导液元件顶部的通气槽内未填满液体时,外界空气在储液腔内负气压的作用下经通气槽进入储液腔,达到储液腔内外气压平衡,储液腔内液体在导液材料毛细力的作用下继续往外渗,保证对导液元件供液。
[0014]当导液元件顶部的通气槽内填满液体,所述通气槽被液体封住,则储液腔内形成负气压,阻止储液腔内液体继续往外渗。
[00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雾化器包括有上壳体和密封胶件;所述上壳体具有一体成型连接的内筒体和外筒体,所述气嘴通道形成于内筒体的内部并贯通内筒体的上、下端,所述储液腔形成于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且上端封闭、下端敞口;所述密封胶件具有自上而下依次一体成型设置的上密封圈部、密封端板部、下密封圈部,所述上密封圈部套设于内筒体的下端,所述密封端板部密封嵌设于内筒体的下端和外筒体的内侧壁之间,所述下密封圈部嵌设于外筒体的内侧壁;所述密封端板部上预留有贯通储液腔的出液孔;所述雾化芯嵌设于下密封圈部的内侧壁,所述导液元件的顶部对应出液孔设置,所述雾化气体冷却孔的上端贯通内筒体的下端。
[00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密封圈部的下端通过延伸臂一体成型连接有防漏液及雾化芯存放配件;所述防漏液及雾化芯存放配件的一端具有密封柱,另一端具有雾化芯存放腔;所述密封柱嵌入出液孔达成密封,所述雾化芯可取放式存放定位于雾化芯存放腔。
[001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进气方向上且位于进气口与雾化芯之间,安装有单向阀,进气时在气压差的作用下使单向阀打开,不进气时单向阀关闭,避免雾化芯炸出的液体或者冷凝液流出;或者,从雾化芯的下方两侧进气,在雾化芯的下方设置有容纳腔,以容纳雾化芯炸出的液体或者冷凝液,两侧的进气位高于容纳腔的内底面。
[0018]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一、其通过对雾化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液元件、导电片及雾化元件;所述导液元件采用微孔材料;所述导液元件上设置有通气槽、堵液骨、雾化气体冷却孔,所述雾化气体冷却孔上下贯通导液元件,所述通气槽设置于导液元件的顶部且位于雾化气体冷却孔的上端外周,所述堵液骨隔设于雾化气体冷却孔的上端与通气槽之间;所述导电片连接于雾化元件,所述雾化元件采用可吸液的多孔电热材料,所述雾化元件具有雾化主体部;所述雾化主体部与导液元件之间保持间隙,或者,所述雾化主体部与导液元件的主体部分未形成直接的接触;液体从导液元件进入雾化元件,经雾化元件加热成雾化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元件具有导液槽,所述导液槽位于导液元件的底部,所述雾化主体部位于雾化气体冷却孔下方;液体经雾化元件加热成雾化气体后向上经过雾化气体冷却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元件具有导液槽,所述导液槽上下贯通导液元件,所述雾化主体部伸入导液槽内,所述雾化气体冷却孔位于导液槽的侧旁;常温气体经雾化气体冷却孔向上输送,液体经雾化元件加热成雾化气体后向上输送,雾化气体和常温气体混合冷却。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固定在导液元件上形成一个不可拆卸部件,所述导电片向下延伸形成雾化元件安装位和供电连接位,所述雾化元件点焊固定于导电片的雾化元件安装位,以及,所述雾化元件的上端伸入导液元件的导液槽内;或者:所述雾化元件的上端伸入导液元件的导液槽内并通过固定点固定在导液元件上形成一个不可拆卸部件;所述导电片点焊在雾化元件上形成焊点,且焊点位于所述固定点的内侧;或者:所述导电片固定在导液元件上形成一个不可拆卸部件,在导液元件的导液槽处或导液槽下方放置有无盲孔导液材料件,所述导电片向下延伸形成雾化元件安装位和供电连接位,所述雾化元件点焊固定于导电片的雾化元件安装位,液体从导液元件的导液槽经无盲孔导液材料件进入雾化元件;或者:所述导液元件的主体部分延伸有加长部,所述雾化元件缠绕设置于加长部外周,直接利用雾化元件与加长部接触吸液,以达成导液元件的主体部分未与雾化元件形成直接接触,液体经导液元件的主体部分传送至加长部。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元件为微孔陶瓷、微孔纤维或活性炭;和/或:所述雾化元件为小直径电阻丝编织片、小直径电阻丝编织管、多孔微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鑫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特拉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