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顶立面结构的电迁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4297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顶立面结构的电迁移装置,包括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上端开口,所述安装槽的内壁水平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紧贴滑动设置有阳极板,所述阳极板通过阳极引线与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直流电源通过阴极接线与所述混凝土中的钢筋连接,所述阳极板下方设置有泡沫板,所述泡沫板向下设置有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用于带动泡沫板和阳极板上下运动,所述安装槽与所述混凝土之间设置有阻锈剂吸附件,所述阻锈吸附件的下表面与所述阳极板贴合设置,所述阻锈剂吸附件的两端设置有注射口,所述安装槽通过高度调整机构与脚手架连接,所述脚手架连接在立柱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修复盐害、结构稳定、克服重力的优点。

An electromigration device for concrete top and facad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顶立面结构的电迁移装置
本技术涉及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修补加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顶立面结构的电迁移装置。
技术介绍
混凝土结构性能良好,造价低廉,在建筑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海港工程。但事实上,大量氯离子侵入混凝土内部,加速了钢筋的锈蚀,出现材料劣化、结构功能降低的现象,使得大量的混凝土结构都达不到预定的服役年限,混凝土结构由于耐久性不足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混凝土耐久性问题主要有碳化作用、盐害侵蚀、冻融作用、碱-集料反应等,其中盐害侵蚀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在盐害侵蚀下,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极容易锈蚀,导致混凝土结构性能劣化,影响结构正常使用,危害结构服役安全。因此,为了提升既有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能,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降低工程结构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已成为土木工程中无法回避、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现有混凝土结构在长时间使用后会产生锈蚀、外层脱落、内部钢筋裸露等情况,严重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大部分情况下需要对其进行除锈、阻锈甚至修复,电迁移是指在电场作用下使金属离子发生迁移的现象,他可以对在金属表面形成膜,达到保护和修复的作用,在建筑中常有顶立面(即建筑物的顶面)遭受到侵蚀,但是在进行修复的时候,由于重力的存在,随着电迁移阻锈剂的消耗,容易无法形成回路,导致电迁移中断,从而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修复盐害、结构稳定、克服重力的混凝土顶立面结构的电迁移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顶立面结构的电迁移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上端开口,所述安装槽的开口贴附在混凝土表面,所述安装槽的内壁水平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紧贴滑动设置有阳极板,所述阳极板通过阳极引线与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直流电源通过阴极接线与所述混凝土中的钢筋连接,所述阳极板下方设置有泡沫板,所述泡沫板向下设置有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用于带动泡沫板和阳极板上下运动,所述安装槽与所述混凝土之间设置有阻锈剂吸附件,所述阻锈吸附件的下表面与所述阳极板贴合设置,所述阻锈剂吸附件的两端设置有注射口,所述安装槽通过高度调整机构与脚手架连接,所述脚手架连接在立柱上。在使用时,对待处理顶立面进行简单清理,在其周围的立柱或其它里面上搭建脚手架,便于对电迁移装置进行支撑,也方便了操作人员的操作,将安装槽通过高度调整机构与脚手架进行连接,并将安装槽的开口向上设置,在安装槽与混凝土之间防止阻锈剂吸附件,从注射口将阻锈剂注射入阻锈剂吸附件中,调节高度调整机构,使得安装槽将阻锈剂吸附件紧贴在混凝土上,并且在两者的接触面上紧压,防止阻锈剂外渗,接通直流电源进行供电,此时作为阴极的钢筋、作为阳极的阳极板、作为导体的阻锈剂形成了通路,在电场的作用下,钢筋外侧形成保护膜,对其起到了阻锈的作用,同时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外迁,有效的起到了修复和脱盐的作用,随着阻锈剂的消耗,在重力作用下,阻锈剂会囤积在下方,导致阻锈剂与钢筋断开,无法形成通路,此时调节压紧装置,使得压紧装置带动泡沫板和阳极板上升,从而挤压阻锈剂吸附件内的阻锈剂,使其重新与阴极接触,在此期间,泡沫板保障了安装槽内的密闭环境,防止阻锈剂外漏。本技术能够为电迁移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保障其始终处于工作状态,能够满足顶立面的修复、脱盐等除锈要求,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作为优化,所述压紧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底部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转动配合有螺栓,所述螺栓的上表面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与所述泡沫板连接设置。这样,旋转螺栓,螺栓在螺纹孔内转动上升,从而带动托板压紧了泡沫板,使其上升,保障阻锈剂始终与阴极和阳极连接。作为优化,所述高度调整机构包括螺旋升降机,所述螺旋升降机向下连接在所述脚手架上,所述螺旋升降机向上通过轴承与所述安装槽连接。这样,脚手架能够稳定整个装置,调整螺旋升降机能够调整安装槽的升降高度,既起到定位的作用,又能够使安装槽压紧阻锈剂吸附件,避免阻锈剂吸附件内的阻锈剂外渗。作为优化,所述安装槽与所述阻锈剂吸附件接触面上设置有止水条。这样,止水条能够有效的组织阻锈剂的外漏,与安装槽配合,保障了装置的密封性。作为优化,所述阳极板为钛丝网。这样,钛丝网的性能优异,能够适应海水、低温、湿氯气等而恶劣的远洋环境,在进行工作的同时,自身不易受到外界干扰而产生锈蚀,保障了工作的可持续性,降低了成本。作为优化,所述阻锈剂吸附件为海绵。这样,海绵的吸附能力强,且易于取得,造价低,互换性强。作为优化,所述阳极接线上还串联有电流表。这样,可以及时反馈,通路中的电流情况,进而直观的了解到阻锈剂的消耗情况,正常通路中的电流密度为2A/m2,一但电流表的电流示数过小,则需要对压紧装置进行调节,能够及时反馈,保障工作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混凝土顶立面结构的电迁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螺旋升降机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为安装槽、11为混凝土、12为阳极板、13为阳极接线、14为直流电源、15为阴极接线、16为钢筋、17为泡沫板、18为阻锈剂吸附件、19为注射口、2为脚手架、21为螺栓、22为托板、23为螺旋升降机、24为止水条、25为电流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时,如图1—2所示,一种混凝土顶立面结构的电迁移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安装槽1,所述安装槽1上端开口,所述安装槽1的开口贴附在混凝土11表面,所述安装槽1的内壁水平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紧贴滑动设置有阳极板12,所述阳极板12通过阳极引线13与直流电源14连接,所述直流电源14通过阴极接线15与所述混凝土11中的钢筋16连接,所述阳极板12下方设置有泡沫板17,所述泡沫板17向下设置有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用于带动泡沫板17和阳极板12上下运动,所述安装槽1与所述混凝土11之间设置有阻锈剂吸附件18,所述阻锈吸附件18的下表面与所述阳极板12贴合设置,所述阻锈剂吸附件18的两端设置有注射口19,所述安装槽1通过高度调整机构与脚手架2连接,所述脚手架2连接在立柱上。在使用时,对待处理顶立面进行简单清理,在其周围的立柱或其它里面上搭建脚手架,便于对电迁移装置进行支撑,也方便了操作人员的操作,将安装槽通过高度调整机构与脚手架进行连接,并将安装槽的开口向上设置,在安装槽与混凝土之间防止阻锈剂吸附件,从注射口将阻锈剂注射入阻锈剂吸附件中,调节高度调整机构,使得安装槽将阻锈剂吸附件紧贴在混凝土上,并且在两者的接触面上紧压,防止阻锈剂外渗,接通直流电源进行供电,此时作为阴极的钢筋、作为阳极的阳极板、作为导体的阻锈剂形成了通路,在电场的作用下,钢筋外侧形成保护膜,对其起到了阻锈的作用,同时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外迁,有效的起到了修复和脱盐的作用,随着阻锈剂的消耗,在重力作用下,阻锈剂会囤积在下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顶立面结构的电迁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上端开口,所述安装槽的开口贴附在混凝土表面,所述安装槽的内壁水平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紧贴滑动设置有阳极板,所述阳极板通过阳极引线与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直流电源通过阴极接线与所述混凝土中的钢筋连接,所述阳极板下方设置有泡沫板,所述泡沫板向下设置有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用于带动泡沫板和阳极板上下运动,所述安装槽与所述混凝土之间设置有阻锈剂吸附件,所述阻锈剂吸附件的下表面与所述阳极板贴合设置,所述阻锈剂吸附件的两端设置有注射口,所述安装槽通过高度调整机构与脚手架连接,所述脚手架连接在立柱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顶立面结构的电迁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上端开口,所述安装槽的开口贴附在混凝土表面,所述安装槽的内壁水平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紧贴滑动设置有阳极板,所述阳极板通过阳极引线与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直流电源通过阴极接线与所述混凝土中的钢筋连接,所述阳极板下方设置有泡沫板,所述泡沫板向下设置有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用于带动泡沫板和阳极板上下运动,所述安装槽与所述混凝土之间设置有阻锈剂吸附件,所述阻锈剂吸附件的下表面与所述阳极板贴合设置,所述阻锈剂吸附件的两端设置有注射口,所述安装槽通过高度调整机构与脚手架连接,所述脚手架连接在立柱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顶立面结构的电迁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底部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转动配合有螺栓,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雪原邓林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科行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