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站用降噪防红外隐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02837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站用降噪防红外隐身装置,包括车载电站本体,所述车载电站本体表面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红外线挡板本体,所述车载电站本体内腔前端固定连接有汽油机本体,所述车载电站本体的内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车载电站本体、红外线挡板本体、汽油机本体和隔音板单元,红外线挡板本体为车载电站本体增加了防红外的功能,降低了设备运行的过程中因为热量产生的红外线光还会散发少量可见的光谱边缘的红光,解决现有技术中在野外环境中,发电设备其内部的汽油机在运行期间会产生较大噪音和热量,吸引周围的环境的生物,其中设备本身因为热量产生的红外线光还会散发少量可见的光谱边缘的红光,进一步吸引了周围环境的生物的问题。的生物的问题。的生物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站用降噪防红外隐身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车载电站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电站用降噪防红外隐身装置,减少电站在使用时产生的噪音,以此增加用户在户外使用时产生的噪音,减少用户在户外环境下产生的噪音。

技术介绍

[0002]汽油机发电机组被广泛装于设备车,车载电站通常用于在户外环境下进行发电和用电的需求,汽油机驱动发电机运转,将汽油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再将电能存储在内置的存储电池中,让用户可以在野外环境下连接电力设备;
[0003]但是在野外环境中,发电设备其内部的汽油机在运行期间会产生较大噪音和热量,吸引周围的环境的生物,其中设备本身因为热量产生的红外线光还会散发少量可见的光谱边缘的红光,进一步吸引了周围环境的生物,增加了用户使用设备时的危险性。
[0004]综上,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站用降噪防红外隐身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站用降噪防红外隐身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野外环境中,发电设备其内部的汽油机在运行期间会产生较大噪音和热量,吸引周围的环境的生物,其中设备本身因为热量产生的红外线光还会散发少量可见的光谱边缘的红光,进一步吸引了周围环境的生物,增加了用户使用设备时危险性的问题。
[0006]一种电站用降噪防红外隐身装置,包括车载电站本体,所述车载电站本体表面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红外线挡板本体,所述车载电站本体内腔前端固定连接有汽油机本体,所述车载电站本体的内腔,且位于汽油机本体的四周均设置有隔音板单元,所述隔音板单元包括金属连接框,所述金属连接框内腔的一端通过密封胶固定连接有第一隔音板,所述金属连接框内腔的另一端通过密封胶固定连接有第二隔音板,所述第一隔音板和第二隔音板的内腔填充有氩气,一侧所述隔音板单元的表面开设有通槽,且通槽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隔音棉,所述汽油机本体的排气孔贯穿一侧所述隔音板单元表面的通槽、隔音棉和车载电站本体,且延伸至车载电站本体的外部,下端所述隔音板单元底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下压柱,所述下压柱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板,所述下压柱的下端贯穿安装板并延伸至安装板的底部,且与安装板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下压柱的表面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安装板与下端所述隔音板单元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车载电站本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车载电站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通风框架,所述汽油机本体一侧的排气口延伸至通风框架的内腔,且与通风框架的内腔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通风框架的内腔活动连接有风扇叶,所述通风框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通风框架并与风扇叶的一端传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通风框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壳,所述电机的一端延伸至防护壳的内腔。
[0011]优选的,所述通风框架表面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通气板,所述通气板与风扇叶配合。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通过设置车载电站本体、红外线挡板本体、汽油机本体和隔音板单元,红外线挡板本体为车载电站本体增加了防红外的功能,降低了设备运行的过程中因为热量产生的红外线光还会散发少量可见的光谱边缘的红光,继而吸引野外环境生物的情况发生,同时隔音板单元对汽油机本体进行隔音降噪功能,降低车载电站本体运行时,其内腔的汽油机本体运行产生的噪音。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金属连接框、第一隔音板和第二隔音板,第一隔音板和第二隔音板配合金属连接框形成中空空间,降低汽油机本体运行过程中产生噪音的传递效率,同时通过填充氩气,进一步减少第一隔音板和第二隔音板内部的压力,进一步提高隔音板单元的隔音效率。
[0015]3、本技术通过设置隔音棉、下压柱、安装板和弹簧,汽油机本体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震动通常会增加汽油机本体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在汽油机本体产生震动推动下压柱移动,并对弹簧进行挤压,弹簧的复位弹力对汽油机本体和隔音板单元进行缓冲作业。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风扇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金属连接框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隔音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下压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
[0022]1、车载电站本体;2、红外线挡板本体;3、汽油机本体;4、隔音板单元;401、金属连接框;402、第一隔音板;403、第二隔音板;5、隔音棉;6、下压柱;7、安装板;8、弹簧;9、支撑板;10、通风框架;11、风扇叶;12、电机;13、防护壳;14、通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4]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站用降噪防红外隐身装置,包括车载电站本体1,车载电站本体1表面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红外线挡板本体2,车载电站本体1内腔前端固定连接有汽油机本体3,车载电站本体1的内腔,且位于汽油机本体3的四周均设置有隔音板单元4,隔音板单元4包括金属连接框401,金属连接框401内腔的一端通过密封胶固定连接有第一隔音板402,金属连接框401内腔的另一端通过密封胶固定连接有第二隔音板403,第一隔音板402和第二隔音板403的内腔填充有氩气,一侧隔音板单元4的表面开设有通槽,且通槽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隔音棉5,汽油机本体3的排气孔贯穿一侧隔音板单元4表面的通
槽、隔音棉5和车载电站本体1,且延伸至车载电站本体1的外部,下端隔音板单元4底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下压柱6,下压柱6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板7,下压柱6的下端贯穿安装板7并延伸至安装板7的底部,且与安装板7的内腔活动连接,下压柱6的表面套设有弹簧8,弹簧8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安装板7与下端隔音板单元4固定连接。
[002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安装板7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9,支撑板9的底部与车载电站本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支撑板9,对安装板7进行支撑,且为下压柱6的活动提供空间。
[002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车载电站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通风框架10,汽油机本体3一侧的排气口延伸至通风框架10的内腔,且与通风框架10的内腔连通,通过设置通风框架10,对汽油机本体3排出的气体进行导流。
[002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通风框架10的内腔活动连接有风扇叶11,通风框架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12,电机12的输出轴贯穿通风框架10并与风扇叶11的一端传动连接。
[002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通风框架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壳13,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站用降噪防红外隐身装置,包括车载电站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电站本体(1)表面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红外线挡板本体(2),所述车载电站本体(1)内腔前端固定连接有汽油机本体(3),所述车载电站本体(1)的内腔,且位于汽油机本体(3)的四周均设置有隔音板单元(4),所述隔音板单元(4)包括金属连接框(401),所述金属连接框(401)内腔的一端通过密封胶固定连接有第一隔音板(402),所述金属连接框(401)内腔的另一端通过密封胶固定连接有第二隔音板(403),所述第一隔音板(402)和第二隔音板(403)的内腔填充有氩气,一侧所述隔音板单元(4)的表面开设有通槽,且通槽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隔音棉(5),所述汽油机本体(3)的排气孔贯穿一侧所述隔音板单元(4)表面的通槽、隔音棉(5)和车载电站本体(1),且延伸至车载电站本体(1)的外部,下端所述隔音板单元(4)底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下压柱(6),所述下压柱(6)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板(7),所述下压柱(6)的下端贯穿安装板(7)并延伸至安装板(7)的底部,且与安装板(7)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下压柱(6)的表面套设有弹簧(8),所述弹簧(8)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雪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科行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