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钢线材、改善结构钢线材切削性能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3600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1:44
一种结构钢线材、改善结构钢线材切削性能的方法,属于钢铁冶炼领域。结构钢线材的组成如下:C:0.42~0.48%、Si:0.15~0.35%、Mn:0.6~0.9%、P:0.030%以下、S:0.012%~0.028%、Ni:0.003~0.2%、Cr:0.02~0.2%、Cu:0.02~0.3%、Ni+Cr≤0.35%;Mn/S控制在20~40;A类夹杂物级别为1.0~3.0级;Als:0.010%~0.035%,剩余部分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该结构钢线材具有好的切削性能。

Methods of improving cutting performance of structural steel wire r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结构钢线材、改善结构钢线材切削性能的方法
本申请涉及钢铁冶炼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结构钢线材、改善结构钢线材切削性能的方法。
技术介绍
结构钢线材在应用中通常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以便满足特定尺寸、形状的要求。然而,现有的结构钢线材的切削加工性能并不好,从而往往会导致在切削加工时造成伤刀具、效能低、增加加工成本等问题。针对结构钢线材的这些问题,现有技术中进行了一些尝试,试图解决上述困境。例如,专利号为CN201810458364的专利技术专利为一种提高高硫易切削钢切削性的控制方法,该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过获得较理想的纺锤状的硫化物,从而提高易切削钢切削性能的途径,其中S:0.25%~0.50%,Mn/S≥4.0,以便能形成足够的MnS。该专利技术能大幅提升盘条切削性能,主要用于对切削性能要求较高的产品。但是,在该专利中披露的高硫易切削钢生产难度高,且不适于应用在以机械性能为主、切削性能为辅的结构钢盘条。专利号为CN201710122704的专利技术专利为一种石墨化易切削钢高速线材的制备方法,该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化退火的制备方法,主要采用620℃~Ac1的等温处理,等温时间3~6小时,退火后组织主要由石墨和铁素体晶粒组成,石墨呈近球形,分布均匀,平均直径约为5μm,铁素体晶粒平均直径约为20μm,该组织特点使该钢具有良好的切削性能。然而,该工艺不仅需要热处理设备,而且生产周期长,不适于工业化大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改善结构钢线材切削性能的方法,其能够改善结构钢线材的切削性能且机械性能良好。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在第一方面,本申请示例提供了一种结构钢线材,且该结构钢线材的A类夹杂物级别为1.0~3.0级。结构钢线材的化学组分构成如下,C:0.42~0.48%、Si:0.15~0.35%、Mn:0.6~0.9%、P:0.030%以下、S:0.012%~0.028%、Ni:0.003~0.2%、Cr:0.02~0.2%、Cu:0.02~0.3%、Ni+Cr≤0.35%;Mn/S的值为20~40,Als:0.010%~0.035%,剩余部分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在第二方面,本申请示例提供了一种改善结构钢线材切削性能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线材的目标直径控制对钢坯的轧制温度以获得A类夹杂物级别为1.0级至3.0级的结构钢线材。钢坯的化学组分构成如下:C:0.42~0.48%、Si:0.15~0.35%、Mn:0.6~0.9%、P:0.030%以下、S:0.012%~0.028%、Ni:0.003~0.2%、Cr:0.02~0.2%、Cu:0.02~0.3%、Ni+Cr≤0.35%;Mn/S的值为20~40,Als:0.010%~0.035%,剩余部分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对钢坯进行轧制的轧制制度如下:线材直径大于等于5.5mm且小于等于10mm时,开轧温度950℃至1100℃,终轧温度780℃至840℃。线材直径大于10mm且小于等于15mm时,开轧温度950℃至1100℃,终轧温度800℃至860℃。线材直径大于15mm且小于等于20mm时,开轧温度950℃至1100℃,终轧温度820℃至880℃。有益效果:为了改善结构钢线材的切削性能并获得合适的断屑,同时还兼具机械性能,以满足切削加工和应用于冰箱、空调等家电领域作为机械零件,本申请示例中选择控制结构钢的化学构成,主要涉及对S(硫)、Ni+Cr(锰+铬);Mn/S(锰/硫)、A类夹杂物级别等成分优化、夹杂物控制。此外,上述方案还具有下述的特点:1.S含量控制在0.012%~0.028%,控制降低的锰硫比(Mn/S控制在20~40),A类夹杂物级别(采用GB/T10561A法)由1.0以下提高到1.0~3.0级。由于A类夹杂物成分为Mn与S结合形成的长条状MnS,因此,车削时可阻断基体的连续性而利于断屑,从而改善切削性能。2.通过合理控制冶炼过程,实现S、Mn含量窄范围控制,保证成分达到目标要求。3.此外,固定开轧温度,经大量的试验确定出不同的终轧温度。尤其是根据不同直径线材,确定了开轧温度950℃~1100℃,终轧温度780℃~880℃,使得线材最终组织由心部至表面为均匀的珠光体+铁素体组织,从而得到切削性能、硬度合适、塑性好的盘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图1为现有的结构钢线材的A细夹杂物形貌图;图2为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方案获得结构钢线材的A细夹杂物形貌图;图3为图1结构钢线材的切削物(切屑)形貌;图4为图2结构钢线材的切削物(切屑)形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而不应视为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为了在机械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两方面取得平衡,本申请示例中,专利技术人提出了一种具有新的化学组分构成的结构钢。该结构钢可以被制作为各种结构和形状使用,例如圆钢、线材等等。示例中,结构钢以线材的方式被示例性地说明。承前述,该结构钢的组成如下:C:0.42~0.48%、Si:0.15~0.35%、Mn:0.6~0.9%、P:0.030%以下、S:0.012%~0.028%、Ni:0.003~0.2%、Cr:0.02~0.2%、Cu:0.02~0.3%、Ni+Cr≤0.35%;Mn/S控制在20~40;Als:0.010%~0.035%,剩余部分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并且其A类夹杂物级别为1.0~3.0级。示例性地,C的含量还可以是0.43%、0.44%、0.45%、0.46%或0.47%。硅的含量还可以是0.15%、0.20%、0.25%或0.30%。锰的含量还可以是0.65%、0.70%、0.75%、0.80%或0.85%。磷的含量还可以是0.015%、0.020%或0.025%。硫的含量还可以是0.015%、0.020%、或0.025%。镍的含量还可以是0.005%、0.010%、0.015%或0.020%。铬的含量还可以是0.05%、0.10%或0.15%。铜的含量还可以是0.04%、0.06%、0.08%或0.10%。镍和铬的总量也可以是0.05%、0.10%、0.15%、0.20%或0.25%。锰/硫比也可以是25、28、30、32、35或38。A类夹杂物的级别例如是1.0、1.5、2.0、2.5或3.0。其中结构钢中的化学中可以在上述范围内予以适当的选择。为了避免赘述,对于上述示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构钢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钢线材的A类夹杂物级别为1.0~3.0级;/n所述结构钢线材的化学组分构成如下,C:0.42~0.48%、Si:0.15~0.35%、Mn:0.6~0.9%、P:0.030%以下、S:0.012%~0.028%、Ni:0.003~0.2%、Cr:0.02~0.2%、Cu:0.02~0.3%、Ni+Cr≤0.35%;Mn/S的值为20~40,Als:0.010%~0.035%,剩余部分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钢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钢线材的A类夹杂物级别为1.0~3.0级;
所述结构钢线材的化学组分构成如下,C:0.42~0.48%、Si:0.15~0.35%、Mn:0.6~0.9%、P:0.030%以下、S:0.012%~0.028%、Ni:0.003~0.2%、Cr:0.02~0.2%、Cu:0.02~0.3%、Ni+Cr≤0.35%;Mn/S的值为20~40,Als:0.010%~0.035%,剩余部分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钢线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结构钢线材中,S含量为0.020%至0.025%;
或者,Mn/S比为25至35;或者Mn/S比为28至30;
或者,A类夹杂物为1.5-2.5;
或者,Ni+Cr含量为0.10%至0.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钢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钢线材的直径大于等于5.5mm且小于等于10mm;或者,所述结构钢线材的直径大于10mm且小于等于15mm;或者,所述结构钢线材的直径大于15mm且小于等于20mm。


4.一种改善结构钢线材切削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线材的目标直径控制对钢坯的轧制温度以获得A类夹杂物级别为1.0级至3.0级的结构钢线材;
所述钢坯的化学组分构成如下:C:0.42~0.48%、Si:0.15~0.35%、Mn:0.6~0.9%、P:0.030%以下、S:0.012%~0.028%、Ni:0.003~0.2%、Cr:0.02~0.2%、Cu:0.02~0.3%、Ni+Cr≤0.35%;Mn/S的值为20~40,Als:0.010%~0.035%,剩余部分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
对钢坯进行轧制的轧制制度如下:
线材直径大于等于5.5mm且小于等于10mm时,开轧温度950℃至1100℃,终轧温度780℃至840℃;
线材直径大于10mm且小于等于15mm时,开轧温度950℃至1100℃,终轧温度800℃至860℃;
线材直径大于15mm且小于等于20mm时,开轧温度950℃至1100℃,终轧温度820℃至88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娟李成良黄德智周楠谢杰智雷中钰敖永明农之江刘金源刘春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