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二十辊轧机轧后板形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2915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4 2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善二十辊轧机轧后板形的方法,包括:1)一中间辊锥体长度280~300mm,锥角2.4‰~2.8‰;2)二中间辊凸度:二中间上、下被动辊凸度为300~400mm;3)板形目标曲线:凸度0.002~0.004mm;4)起车前一中间窜辊设定值:上下窜辊40~60mm;5)弯辊七段齿条设定,从操作侧到传动侧:20、30、40、50、40、30、20。优点是:调整一中间的锥度和锥长,使一中间辊在轧制时轴向行程(重叠量)增加,增加有效平面量,板边控制能力得到增强。

A method to improve the shape of 20 high rolling mill after rol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二十辊轧机轧后板形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轧板带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善二十辊轧机轧后板形的方法。
技术介绍
二十辊轧机是取向硅钢生产的重要工序,轧后板形质量是产品重要指标之一,合格的轧后板形质量是确保最终成品质量合格的先决条件。但二十辊轧机自投产以来,轧后板形一直较差,轧机轧制板形在15I左右,远低于同行业其他钢厂。板形较差对生产造成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影响产品质量。轧后板形太差在连退线出口无法消除,造成成品卷存在浪形。另一方面影响轧制效率,增加生产成本。二十辊轧机板形影响因素有轧辊辊形:包括支撑辊、二中间辊凸度、一中间辊锥度和锥长、工作辊凸度等,同行业宝钢、武钢、首钢等二十辊轧机辊系各种辊的辊形都不一样,轧辊直径和材质等也不一样,无法借鉴。所以,需要对二十辊轧机自身的特点进行优化。二十辊轧机由8根支撑辊、6根二中间辊、4根一中间辊和2根工作辊组成。4根一中间辊分别在一端加工成锥度,上下成对且锥度反向布置,轧制过程中通过一中间辊的轴向移动改变辊缝形状来控制板型。一中间辊调节的实质是其圆柱体与圆锥体交接处锥肩的位置变化,在锥体部分相应的板边受到从锥肩到外逐渐减小的轧制压力,使带钢边缘处工作辊的挠度下降,因此为了消除由此造成的带钢边浪,上下两对一中间辊可同向、反向或一对单动移动,一中间辊的轴向移动不仅对带钢边部延伸变形有很大作用,而且对带钢中部延伸也有一定影响,见图1,满足:EF(x)=2(L/2-T+x)=L-2T+2x,式中:L是第一中间辊辊身长度;T是第一中间辊锥体长度;a是第一中间辊锥角;EF是第一中间辊与工作辊有效接触长度;O是带钢与锥体部分重合量;x是第一中间辊横移量。由于一中间辊端部存在锥角、二中间被动辊存在凸度,轧制时为了减小工作辊的挠曲变形,有效地控制带钢边部延伸变形,使一中间和二中间辊的非接触段悬臂长度增加,导致了二中间辊悬臂部分的挠度增大,引起一中间辊锥肩位置的压力峰值增加,造成锥肩位置在滚动和轴向移动过程中快速磨损,使对应处工作辊缝轮廓突变,引起板边处相应的一中间辊锥体部分与二中间辊的接触压力增加,需不断增加重叠量对板边部进行控制。由于重叠量不断增加,使得在同样道次压力的情况下,一中间辊与二中间辊辊间平面接触长度减小,引起辊间平面接触压力增加,弹性压扁增大,影响轧制板形。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二十辊轧机轧后板形的方法,改变轧辊的椎体形状,改变操作方法,实现改善板形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改善二十辊轧机轧后板形的方法,包括:1)一中间辊锥体长度280~300mm,锥角2.4‰~2.8‰;2)二中间辊凸度:二中间上、下被动辊凸度为300~400mm;3)板形目标曲线:凸度0.002~0.004mm;4)起车前一中间窜辊设定值:上下窜辊40~60mm;5)弯辊七段齿条设定,从操作侧到传动侧:20、30、40、50、40、3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调整一中间的锥度和锥长,使一中间辊在轧制时轴向行程(重叠量)增加,增加有效平面量,板边控制能力得到增强。优化板形目标曲线,匹配辊系综合辊形,轧制出理想板形。本专利技术适用于的轧制参数如下:工作辊直径:60~75mm。一中间辊直径:90~105mm。二中间辊直径:170~175mm。本专利技术改善轧后板形,提高成材率。板形由平均I值14.8I降低至7.8I,8I合格率由31%提高81%。同时减少断带事故,成材率由95.62%提高至96.26%,提高轧机成材率0.64%。附图说明图1是原有一中间辊的工作示意图。图2是一中间辊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但是应该指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见图2,一种改善二十辊轧机轧后板形的方法,包括:1)一中间辊锥体长度280~300mm,优选298mm、300mm、292mm、288mm,锥角2.4‰~2.8‰,优选2.6‰、2.8‰、2.7‰;2)二中间辊凸度:二中间上、下被动辊凸度为300~400mm;优选二中间上辊凸度为300mm,下被动辊凸度为400mm。3)板形目标曲线优化:凸度0.002~0.004mm;4)起车前一中间窜辊设定值:上下窜辊40~60mm;5)弯辊七段齿条设定(从操作侧到传动侧):20、30、40、50、40、30、20。调整一中间的锥度和锥长,使一中间辊在轧制时轴向行程(重叠量)增加,增加有效平面量,板边控制能力得到增强。此外,微调整板形目标曲线,增加凸度曲线凸度,减少两边弯曲。操作手法方面,第一道次起车手动调整压下弯辊装置,升速,手动调整一中间窜辊。第二道次起车手动调整压下弯辊装置,自动投入一中间窜辊。第三~五道次投入板形自动闭环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善二十辊轧机轧后板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1)一中间辊锥体长度280~300mm,锥角2.4‰~2.8‰;/n2)二中间辊凸度:二中间上、下被动辊凸度为300~400mm;/n3)板形目标曲线:凸度0.002~0.004mm;/n4)起车前一中间窜辊设定值:上下窜辊40~60mm;/n5)弯辊七段齿条设定,从操作侧到传动侧:20、30、40、50、40、30、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二十辊轧机轧后板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一中间辊锥体长度280~300mm,锥角2.4‰~2.8‰;
2)二中间辊凸度:二中间上、下被动辊凸度为300~40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增本苏皓璐岳军赵健王祥辉吴振宇林勇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