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旁路作业系统专用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17776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10kV旁路作业系统专用连接装置,属于供电设备领域,实现长距离、多分支作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10kV旁路作业系统专用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箱体以及位于所述连接箱体内用于保持输电电缆与至少一根三芯工程电缆电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底座以及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三个L型套管,所述三个L型套管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输电电缆,所述输出端电连接第一电缆头,所述第一电缆头具有第一插接端和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插接端与所述输出端插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处盖合绝缘盖或插接第二电缆头,所述第一电缆头与所述第二电缆头能电连接所述三芯工程电缆。

Special connection device for 10kV bypass oper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10kV旁路作业系统专用连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供电设备领域,尤其涉及10kV旁路作业系统专用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旁路作业是指通过旁路设备的接入,将配网中的负荷转移至旁路系统,实现待检修设备停电检修的目的。旁路电缆是构建旁路系统电流通道的主体,单根旁路柔性电缆长度一般为50米,在需要对多档架空线或电缆线路进行旁路检修时,多根柔性电缆通过中间连接器相连,搭建相应长度的电流通道,柔性电缆搭建的旁路通道超过300米时,单芯电缆环流负效应明显,一般使用70mm2规格的普通三芯工程电缆替代,三芯工程电缆内具有三根电缆,与发电车的连接、彼此之间的连接不够方便,且难以实现多分支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10kV旁路作业系统专用连接装置,实现长距离、多分支作业。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10kV旁路作业系统专用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箱体以及位于所述连接箱体内用于保持输电电缆与至少一根三芯工程电缆电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底座以及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三个L型套管,所述三个L型套管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输电电缆,所述输出端电连接第一电缆头,所述第一电缆头具有第一插接端和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插接端与所述输出端插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处盖合绝缘盖或插接第二电缆头,所述第一电缆头与所述第二电缆头能电连接所述三芯工程电缆。在旁路作业中,通过发电车为电缆供电,工作用的电缆为三芯工程电缆,代替旁路柔性电缆以消除单芯环流问题,三芯工程电缆由三根电缆组成,每根电缆与一个L型套管连接,从而可以将发电车产生的电力传递给一根三芯工程电缆以进行施工,第一电缆头用于电连接三芯工程电缆以及L型套管,第二电缆头用于电连接第一电缆头使两根三芯工程电缆串联,发电车产生的电力可以同时传递给两根三芯工程电缆,第一电缆头与第二电缆头互相插接,第一电缆头插接在L型套管上,连接牢固,在施工工程中电力传输可以保持稳定,提高工作效率,连接箱体能够在施工过程中防止误触电缆头或是连接组件,以免因为漏电而出现危险或是影响施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缆头具有第二插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盖合连接所述绝缘盖,所述第二插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插接。绝缘盖可以起到绝缘作用,避免三芯工程电缆或是输电电缆传输的电流从第一连接端或第二连接端处流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缆头还包括第一T型头以及位于所述第一T型头内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被设置为在所述第一电缆头与所述L型套管插接时与所述L型套管电连接。L型套管通过第一连接件向第一电缆头传递电流,第一连接件被第一T型头包裹在内,其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以防止漏电触电。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缆头还包括第二T型头以及位于所述第二T型头内的第二连接件和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的导电件,所述导电件被设置为在第一电缆头与第二电缆头插接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电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保持电连接。第一T型头与第二T型头插接后,第一连接件与导电件电连接,将L型套管传递的电流通过导电件传递至第二连接件上,以实现第一电缆头与第二电缆头串联,第二连接件被第二T型头包裹在内,其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以防止漏电触电。进一步的,所述L型套管包括L型外壳以及位于所述L型外壳内的L型导电杆,所述L型导电杆的一端与所述输电电缆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缆头电连接。L型导电杆被包裹在L型套管内,有着L型套管的绝缘效果,L型导电杆上的电流不会漏出,在传递电流时,输电电缆的电流传递至L型导电杆上,再从L型导电杆传递至第一连接件。进一步的,所述L型外壳外侧设有用于卡紧所述输电电缆的固定套管。固定套管能够卡持输电电缆,以保持在作业过程中电流稳定传输。进一步的,所述输电电缆端部设有接电杆与插接环,所述接电杆与所述L型导电杆插接以保持电连接,所述插接环与所述固定套管过盈配合。接电杆用于传递电流,插接环在与固定套管过盈配合后卡持输电电缆,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供电不稳定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三个L型套管上设有电容取电接点,所述连接箱体外侧设有与所述电容取电接点电连接的带电显示器。带电显示器可以直观显示出三个L型套管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警示操作人员设备带电,以及在出现故障时快速判断出故障出现的位置。进一步的,所述三个L型套管外侧设有半导电层,所述三个L型套管内设有屏蔽网。通过设置半导电层与屏蔽网改善电场分布,L型导电杆表面不光滑,会造成电场集中,在正常运行时,屏蔽网通过电容电流,当系统发生短路时,作为短路电流的通道,同时也起到屏蔽电场的作用,L型外壳与固定套管、底座存在间隙,可能会出现局部放电,半导电层与被屏蔽的L型外壳有良好接触,避免在绝缘层与固定套管、底座之间发生局部放电,此外,不论半导电层加工工艺多么完善,其运行与施工中的弯曲变形、冷热作用等,多少都会在与L型外壳之间产生环状扁平气隙,它对电场的恶化作用很大,首先导致气隙放电,直至绝缘击穿,屏蔽网则可以消除L型外壳与半导电层之间的气隙。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缆头和所述第二电缆头上设有与所述连接箱体连接的接地芯,所述连接箱体外侧设有接地棒。当第一电缆头与L型套管电连接、第二电缆头与第一电缆头电连接后,将电缆头上的接地芯连接在连接箱体上,接地棒插入地面,防止连接箱体、电缆头、L型套管带电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10kV旁路作业系统专用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10kV旁路作业系统专用连接装置的内部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第一电缆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第二电缆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L型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输电电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L型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中连接箱体的结构示意图一;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中10kV旁路作业系统专用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中连接箱体的连接示意图二;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中10kV旁路作业系统专用连接装置的内部结构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中10kV旁路作业系统专用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连接箱体100、第一通孔101、第二通孔102;底部箱体110、顶部箱体120、固定片130、中间箱体140;输电电缆200、接电杆210、插接环220;三芯工程电缆300;第一电缆头310、第一插接端311、第一连接端312、第一T型头313、第一连接件314;第二电缆头320、第二插接端321、第二连接端322、第二T型头323、第二连接件324、导电件325;绝缘盖330;连接组件400、底座4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10kV旁路作业系统专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箱体以及位于所述连接箱体内用于保持输电电缆与至少一根三芯工程电缆电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底座以及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三个L型套管,所述三个L型套管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输电电缆,所述输出端电连接第一电缆头,所述第一电缆头具有第一插接端和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插接端与所述输出端插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处盖合绝缘盖或插接第二电缆头,所述第一电缆头与所述第二电缆头能电连接所述三芯工程电缆。/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917 CN 20191087428161.10kV旁路作业系统专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箱体以及位于所述连接箱体内用于保持输电电缆与至少一根三芯工程电缆电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底座以及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三个L型套管,所述三个L型套管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输电电缆,所述输出端电连接第一电缆头,所述第一电缆头具有第一插接端和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插接端与所述输出端插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处盖合绝缘盖或插接第二电缆头,所述第一电缆头与所述第二电缆头能电连接所述三芯工程电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0kV旁路作业系统专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缆头具有第二插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盖合连接所述绝缘盖,所述第二插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插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10kV旁路作业系统专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缆头还包括第一T型头以及位于所述第一T型头内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被设置为在所述第一电缆头与所述L型套管插接时与所述L型套管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10kV旁路作业系统专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缆头还包括第二T型头以及位于所述第二T型头内的第二连接件和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的导电件,所述导电件被设置为在第一电缆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晓红周宏辉陈德炜朱圣盼胡元辉肖云佳黄磊施永明陈高其李修可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