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0724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5: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化炉,包括隔热筒体,隔热筒体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旋转连接有端盖,端盖连接有支腿;两个端盖之间固定有电加热棒,隔热筒体内固定有内螺纹叶;一个端盖顶部固定有入料口,另一个底部固定有出料口;所述隔热筒体外固定有外齿轮,外齿轮啮合有动力齿轮;动力齿轮连接有旋转动力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充分利用了加热器的热量且降低了隔热外壳的隔热要求。

A graphitization furn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化炉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墨化炉。
技术介绍
石墨化炉主要用于石墨粉料提纯等高温处理,它的使用温度高达2800℃,但是现有的石墨化炉均是在原料外包裹加热壳加热原料,然后再在加热壳外侧包裹隔热外壳。但是其存在如下问题:1.处于石墨化炉中的原料静止不动导致原料加热不均匀。2.由于加热壳与隔热外壳紧贴设置导致对隔热外壳的隔热要求很高,且不能充分利用热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石墨化炉,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充分利用了加热器的热量且降低了隔热外壳的隔热要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石墨化炉,包括隔热筒体,隔热筒体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旋转连接有端盖,端盖连接有支腿;两个端盖之间固定有电加热棒,隔热筒体内固定有内螺纹叶;一个端盖顶部固定有入料口,另一个底部固定有出料口;所述隔热筒体外固定有外齿轮,外齿轮啮合有动力齿轮;动力齿轮连接有旋转动力装置。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旋转动力装置为电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入料口为锥斗状。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隔热筒体内表面涂有防粘隔热涂层。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防粘隔热涂层为陶瓷隔热层。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端盖通过连通管连通有氩气罐;连通管上安装有气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石墨化炉,包括隔热筒体1,隔热筒体1两端分别通过轴承2旋转连接有端盖3,端盖3连接有支腿4;两个端盖3之间固定有电加热棒6,隔热筒体1内固定有内螺纹叶7;一个端盖3顶部固定有入料口8,另一个底部固定有出料口9;所述隔热筒体1外固定有外齿轮10,外齿轮10啮合有动力齿轮11;动力齿轮11连接有旋转动力装置12。旋转动力装置12为电机。入料口8为锥斗状。隔热筒体1内表面涂有防粘隔热涂层。防粘隔热涂层为陶瓷隔热层。端盖3通过连通管13连通有氩气罐14;连通管13上安装有气泵15。本专利技术使用时,通过入料口8送入原料,然后气泵开启泵入氩气保护,电加热棒6加热,电机转动使得隔热筒体1带动内螺纹叶7转动,使得原料被搅拌,从而保证对原料加热的均匀性,且可以连续进行入料石墨化。此外,由于电加热棒6处于最内部,因此热量可以充分被原料吸收,且加降低了对隔热筒体1的隔热要求。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化炉,包括隔热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筒体(1)两端分别通过轴承(2)旋转连接有端盖(3),端盖(3)连接有支腿(4);两个端盖(3)之间固定有电加热棒(6),隔热筒体(1)内固定有内螺纹叶(7);一个端盖(3)顶部固定有入料口(8),另一个底部固定有出料口(9);所述隔热筒体(1)外固定有外齿轮(10),外齿轮(10)啮合有动力齿轮(11);动力齿轮(11)连接有旋转动力装置(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化炉,包括隔热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筒体(1)两端分别通过轴承(2)旋转连接有端盖(3),端盖(3)连接有支腿(4);两个端盖(3)之间固定有电加热棒(6),隔热筒体(1)内固定有内螺纹叶(7);一个端盖(3)顶部固定有入料口(8),另一个底部固定有出料口(9);所述隔热筒体(1)外固定有外齿轮(10),外齿轮(10)啮合有动力齿轮(11);动力齿轮(11)连接有旋转动力装置(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利文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福伦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