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状钢板自动装配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0403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5: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状钢板自动化装配设备,包括激光检测系统、多个立柱、侧端面调整油缸、工作台、多个立柱滑移导轨、立柱滑移进给机构;所述立柱滑移导轨安装在工作台上,立柱能够沿导轨做往复运动;立柱形成夹具状,其上安装有多个调整油缸,用于夹紧并调整钢板,为了适应锥度型环状钢板,在立柱底板上设置有能改变立柱倾斜角度的立柱斜度调整机构,以适应任意锥度的环状钢板装配要求;所述激光检测系统包括滑移支座、激光检测仪,激光检测仪可以随滑移支座上下移动以及围绕滑移支座中心轴线旋转。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智能化检测与控制,实现环状钢板装配的自动化,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缩短了生产工期,减轻了劳动强度。

Automatic assembling equipment for ring steel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环状钢板自动装配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业装配
,特别是一种环状钢板自动装配设备。
技术介绍
工业自动化是当今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传统的环状钢板装配,采用简易工装,内部配置固定式四腿支撑架,通过拉杆及双头螺纹方式顶出或者拉入;外周采用弓形支架或者焊接调节马板调节,人力投入较大,人员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对于操作人员技术要求较高,环状钢板自动装配机也就应运而生。环状钢板自动装配机用于环状钢板装配,即它是在钢板卷曲成型后,将多件钢板落位、对接、调整钢板状态,以便于实现多件钢板装配点焊成为一个完整的环状钢板的装备,但现有的环状钢板自动装配机结构和操作复杂,装配精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环状钢板自动装配设备,以解决环状钢板装配效率和精度低下的问题。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环状钢板自动装配设备,包括激光检测系统、多个立柱、侧端面调整油缸、工作台、多个立柱滑移导轨,其中,所述多个立柱滑移导轨以所述工作台中心为中心点呈辐射状安装在工作台上,每个立柱滑移导轨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状钢板自动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检测系统(2)、多个立柱(3)、侧端面调整油缸(8)、工作台(5)、多个立柱滑移导轨(6),其中,/n所述多个立柱滑移导轨(6)以所述工作台(5)中心为中心点呈辐射状安装在工作台(5)上,每个立柱滑移导轨(6)上安装有一个立柱(3),所述立柱(3)能够沿立柱滑移导轨(6)做往复运动;/n所述立柱(3)包括立柱底板(3-1)和立柱臂(3-2),所述立柱底板(3-1)设置于立柱滑移导轨(6)上,所述立柱臂(3-2)设置于所述立柱底板(3-1)上,所述立柱臂(3-2)包括立柱臂底座(3-2-3)、前立柱臂(3-2-1)和后立柱臂(3-2-2),所述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状钢板自动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检测系统(2)、多个立柱(3)、侧端面调整油缸(8)、工作台(5)、多个立柱滑移导轨(6),其中,
所述多个立柱滑移导轨(6)以所述工作台(5)中心为中心点呈辐射状安装在工作台(5)上,每个立柱滑移导轨(6)上安装有一个立柱(3),所述立柱(3)能够沿立柱滑移导轨(6)做往复运动;
所述立柱(3)包括立柱底板(3-1)和立柱臂(3-2),所述立柱底板(3-1)设置于立柱滑移导轨(6)上,所述立柱臂(3-2)设置于所述立柱底板(3-1)上,所述立柱臂(3-2)包括立柱臂底座(3-2-3)、前立柱臂(3-2-1)和后立柱臂(3-2-2),所述前立柱臂(3-2-1)和后立柱臂(3-2-2)的底部与立柱臂底座(3-2-3)连接、顶部互相分离设置且所述前立柱臂(3-2-1)和后立柱臂(3-2-2)之间具有用于夹持环状钢板的间隙,所述前立柱臂(3-2-1)和/或后立柱臂(3-2-2)的相对的侧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侧端面调整油缸(8);
所述激光检测系统(2)设置在工作台(5)的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状钢板自动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3)还包括立柱端盖(3-3),所述立柱端盖(3-3)与前立柱臂(3-2-1)或后立柱臂(3-2-2)顶端面铰接设置,所述立柱端盖(3-3)上与所述间隙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上端面调整油缸(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状钢板自动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柱臂(3-2-1)和后立柱臂(3-2-2)的底部与立柱臂底座(3-2-3)一体连接,所述立柱臂底座(3-2-3)位于所述前立柱臂(3-2-1)和后立柱臂(3-2-2)之间的上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底端面调整油缸(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状钢板自动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立柱斜度调整机构(1),所述立柱斜度调整机构(1)包括两个控制油缸(9)、两个连接环(17)、一个双头螺栓(18)、第一铰接机构(19)、第二铰接机构(20),两个控制油缸(9)的下端与所述立柱底板(3-1)上端面铰接、上端与前立柱臂(3-2-1)的侧臂面连接,所述立柱臂底座(3-2-3)的前端通过第一铰接机构(19)与所述立柱底板(3-1)铰接,所述双头螺栓(18)穿过后立柱臂(3-2-2)后在后立柱臂(3-2-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鹏史超张政卞德志陈卫彬李阳卓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江苏杰瑞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