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运行可控的立式活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0340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双向运行可控的立式活套,包括活套支架,所述活套支架上设置固定转向辊组,所述固定转向辊组的下方设置活套小车,所述活套小车上连接有双向行走可控装置,所述双向行走可控装置用于带动所述活套小车正反双向行走和停止所述活套小车运动。该立式活套利用双向行走可控装置保证活套小车双向行走可控,大大提高了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机组的作业率;该立式活套能空载试车,缩短了调试周期,为机组的快速投产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Vertical looper with controllable bidirectional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运行可控的立式活套
本专利技术涉及轧钢
,尤其涉及一种双向运行可控的立式活套。
技术介绍
随着近几年钢铁工业产能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各种带钢的产量不断增加,退火机组、彩涂机组、覆膜铁机组等各种冷轧带钢连续处理线机组不断国产化建设投产。立式活套在连续机组的需求越来越多,其重要性越来越明显。立式活套主要用于存储带钢,保证工艺段在前后段设备停复机时能够稳定连续运行。现在各机组运行的立式活套主要是钢丝绳或者链条拉动活套小车,传动电机提供的张力和带钢张力平衡来实现活套小车的运行。如果带钢发生断带,立式活套中活套小车的张力平衡失去,就容易导致活套小车失控,甚至产生事故以致损坏设备;此结构的立式活套在机组初期调试阶段无法实现活套车的空载试车,必须加载带钢实现单机试车,这样就增加了机组调试的周期。由此,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双向运行可控的立式活套,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运行可控的立式活套,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活套小车易失控、无法空载试车、调试周期长等问题,该立式活套利用双向行走可控装置保证活套小车双向行走可控,大大提高了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机组的作业率;该立式活套能空载试车,缩短了调试周期,为机组的快速投产提供了有利的保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向运行可控的立式活套,包括活套支架,所述活套支架上设置固定转向辊组,所述固定转向辊组的下方设置活套小车,所述活套小车上连接有双向行走可控装置,所述双向行走可控装置用于带动所述活套小车正反双向行走和停止所述活套小车运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双向行走可控装置包括传动卷筒装置,所述传动卷筒装置上连接有驱动组件和从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端卷设于所述传动卷筒装置上的驱动钢丝绳部,所述驱动钢丝绳部的另一端自下而上连接于所述活套小车的底部;所述从动组件包括一端卷设于所述传动卷筒装置上的从动钢丝绳部,所述从动钢丝绳部的另一端自上而下连接于所述活套小车的顶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双向行走可控装置还包括配重组件,所述配重组件包括配重块,所述配重块的顶端连接配重钢丝绳,所述配重钢丝绳的另一端自上而下连接于所述活套小车的顶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活套小车两侧且能同步运动的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所述从动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活套小车两侧且能同步运动的第一从动部和第二从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第一从动部同侧设置,所述第二驱动部和所述第二从动部同侧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钢丝绳部包括第一驱动钢丝绳,所述从动钢丝绳部包括第一从动钢丝绳,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所述第一驱动钢丝绳和第一驱动转向滑轮,所述第一从动部包括所述第一从动钢丝绳和第一从动转向滑轮;所述第一驱动钢丝绳的一端卷设于所述传动卷筒装置上,所述第一驱动钢丝绳的另一端滑动绕设通过所述第一驱动转向滑轮后自下而上连接于所述活套小车的底部;所述第一从动钢丝绳的一端卷设于所述传动卷筒装置上,所述第一从动钢丝绳的另一端滑动绕设通过所述第一从动转向滑轮后自上而下连接于所述活套小车的顶部;所述第一驱动钢丝绳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从动钢丝绳的另一端均连接于所述活套小车上位于带钢前进方向前方的一端;所述活套小车上位于带钢前进方向后方的一端设置一组所述配重组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转向滑轮为设置于所述活套小车下方的定滑轮,数量为1个。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从动转向滑轮的数量为2个,靠近所述传动卷筒装置的一所述第一从动转向滑轮设置于所述活套小车下方的一侧,另一所述第一从动转向滑轮设置于所述活套小车的上方,所述第一从动钢丝绳自所述传动卷筒装置经过两个所述第一从动转向滑轮后自上而下连接于所述活套小车的顶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钢丝绳部包括第二驱动钢丝绳,所述从动钢丝绳部包括第二从动钢丝绳,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所述第二驱动钢丝绳和第二驱动转向滑轮,所述第二从动部包括所述第二从动钢丝绳和第二从动转向滑轮;所述第二驱动钢丝绳的一端卷设于所述传动卷筒装置上,所述第二驱动钢丝绳的另一端滑动绕设通过第二驱动转向滑轮后自下而上连接于所述活套小车的底部;所述第二从动钢丝绳的一端卷设于所述传动卷筒装置上,所述第二从动钢丝绳的另一端滑动绕设通过第二从动转向滑轮后自上而下连接于所述活套小车的顶部;所述第二驱动钢丝绳的另一端、所述第二从动钢丝绳的另一端均连接于所述活套小车上位于带钢前进方向后方的一端;所述活套小车上位于带钢前进方向前方的一端设置一组所述配重组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转向滑轮的数量为2个,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转向滑轮均设置于所述活套小车的下方,所述第二驱动钢丝绳自所述传动卷筒装置经过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转向滑轮后自下而上连接于所述活套小车的底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从动转向滑轮的数量为3个,所述活套小车下方靠近所述传动卷筒装置的一侧设置一所述第二从动转向滑轮,所述活套小车下方的另一侧设置第二个所述第二从动转向滑轮,所述活套小车的另一侧的上方设置第三个所述第二从动转向滑轮,所述第二从动钢丝绳自所述传动卷筒装置经过三个所述第二从动转向滑轮后自上而下连接于所述活套小车的顶部。由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向运行可控的立式活套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向运行可控的立式活套中,双向行走可控装置不仅保证了活套小车在行走过程中的平稳可靠;而且在发生断带事故时,双向行走可控装置能够及时进行张力平衡,保证了活套小车运行可控或者在任何位置停止,保证了机组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了机组的作业率;同时在空载调试阶段,本专利技术也能够实现双向行走可控,大大缩短了机组调试进度,为机组的快速投产提供了有利的保证。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双向运行可控的立式活套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向示意图。图3:为图1中B向示意图。图4:为图1中C向示意图。图5:为图1中D-D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驱动部侧的原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驱动部侧的原理图。图中:100、双向运行可控的立式活套;1、活套支架;2、活套小车;3、固定转向辊组;4、双向行走可控装置;41、传动卷筒装置;42、第一从动部;421、第一从动钢丝绳;422、第一从动转向滑轮;43、第一驱动部;431、第一驱动钢丝绳;432、第一驱动转向滑轮;44、第二从动部;441、第二从动钢丝绳;442、第二从动转向滑轮;45、第二驱动部;451、第二驱动钢丝绳;452、第二驱动转向滑轮;46、配重组件;461、配重钢丝绳;462、配重块;463、配重转向定滑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运行可控的立式活套,包括活套支架,所述活套支架上设置固定转向辊组,所述固定转向辊组的下方设置活套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套小车上连接有双向行走可控装置,所述双向行走可控装置用于带动所述活套小车正反双向行走和停止所述活套小车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运行可控的立式活套,包括活套支架,所述活套支架上设置固定转向辊组,所述固定转向辊组的下方设置活套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套小车上连接有双向行走可控装置,所述双向行走可控装置用于带动所述活套小车正反双向行走和停止所述活套小车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运行可控的立式活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行走可控装置包括传动卷筒装置,所述传动卷筒装置上连接有驱动组件和从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端卷设于所述传动卷筒装置上的驱动钢丝绳部,所述驱动钢丝绳部的另一端自下而上连接于所述活套小车的底部;所述从动组件包括一端卷设于所述传动卷筒装置上的从动钢丝绳部,所述从动钢丝绳部的另一端自上而下连接于所述活套小车的顶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运行可控的立式活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行走可控装置还包括配重组件,所述配重组件包括配重块,所述配重块的顶端连接配重钢丝绳,所述配重钢丝绳的另一端自上而下连接于所述活套小车的顶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运行可控的立式活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活套小车两侧且能同步运动的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所述从动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活套小车两侧且能同步运动的第一从动部和第二从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第一从动部同侧设置,所述第二驱动部和所述第二从动部同侧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运行可控的立式活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钢丝绳部包括第一驱动钢丝绳,所述从动钢丝绳部包括第一从动钢丝绳,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所述第一驱动钢丝绳和第一驱动转向滑轮,所述第一从动部包括所述第一从动钢丝绳和第一从动转向滑轮;
所述第一驱动钢丝绳的一端卷设于所述传动卷筒装置上,所述第一驱动钢丝绳的另一端滑动绕设通过所述第一驱动转向滑轮后自下而上连接于所述活套小车的底部;所述第一从动钢丝绳的一端卷设于所述传动卷筒装置上,所述第一从动钢丝绳的另一端滑动绕设通过所述第一从动转向滑轮后自上而下连接于所述活套小车的顶部;所述第一驱动钢丝绳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从动钢丝绳的另一端均连接于所述活套小车上位于带钢前进方向前方的一端;所述活套小车上位于带钢前进方向后方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安民于静涛王建兵马丽坤严洪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诚之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