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建设铺制路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0175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建设铺制路面,包括素土层,所述素土层的顶部铺设有垫层,所述垫层的顶部铺设有除草层,所述除草层的顶部铺设有储水层,所述储水层的顶部铺设有生态透水层,所述生态透水层的顶部铺设有透水沥青层,所述透水沥青层内腔顶部的中心处盖设有雨水井盖,所述雨水井盖的底部连通有涵道,所述涵道的底端贯穿至素土层内腔的底部并连通有排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素土层、垫层、除草层、储水层、生态透水层、透水沥青层、雨水井盖、涵道和排水管的配合,可对透水沥青层表面的积水进行快速吸收,解决了传统路面吸水性较差的问题,避免积水对过往行人和车辆造成不便,同时也防止城市道路出现内涝。

A kind of urban construction pav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建设铺制路面
本技术涉及城市建设
,具体为一种城市建设铺制路面。
技术介绍
城市建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以规划为依据,通过建设工程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对城市系统内各物质设施进行建设,城市建设的内容包括城市系统内各个物质设施的实物形态,是为管理城市创造良好条件的基础性、阶段性工作,是过程性和周期性比较明显的一种特殊经济工作,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道路路面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传统的路面吸水性较差,不透水,易造成路面出现大量积水,对过往行人和车辆带来麻烦,易造成城市出现内涝,对城市居民的出行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建设铺制路面,具备吸水性好的优点,解决了传统路面吸水性较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城市建设铺制路面,包括素土层,所述素土层的顶部铺设有垫层,所述垫层的顶部铺设有除草层,所述除草层的顶部铺设有储水层,所述储水层的顶部铺设有生态透水层,所述生态透水层的顶部铺设有透水沥青层,所述透水沥青层内腔顶部的中心处盖设有雨水井盖,所述雨水井盖的底部连通有涵道,所述涵道的底端贯穿至素土层内腔的底部并连通有排水管。优选的,所述除草层的材质为石灰粉,所述储水层的内腔铺设有保水球,所述保水球沿储水层的内腔均匀分布。优选的,所述雨水井盖的四周压制有倒角槽,所述倒角槽与雨水井盖之间的角度为锐角。优选的,所述雨水井盖内腔的四周均开设有渗透孔,所述渗透孔的孔径大小为二至五厘米。优选的,所述透水沥青层顶部的两侧均横向铺设有减速带,所述减速带内腔的两侧从前至后均依次铆接有铆钉,所述铆钉的底部贯穿减速带并延伸至透水沥青层的内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素土层、垫层、除草层、储水层、生态透水层、透水沥青层、雨水井盖、涵道和排水管的配合,可对透水沥青层表面的积水进行快速吸收,解决了传统路面吸水性较差的问题,避免积水对过往行人和车辆造成不便,同时也防止城市道路出现内涝。2、本技术通过保水球沿储水层的内腔均匀分布,增强储水层的储水性能,防止储水层出现吸水饱和,通过倒角槽与雨水井盖之间的角度为锐角,便于透水沥青层表面的雨水向雨水井盖内汇聚,通过渗透孔,便于雨水流入涵道内,通过减速带和铆钉,降低车辆行驶的速度,防止路面积水出现迸溅,同时也对透水沥青层进行保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透水沥青层结构局部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储水层结构局部剖视图。图中:1素土层、2垫层、3除草层、4储水层、5生态透水层、6透水沥青层、7雨水井盖、8涵道、9排水管、10保水球、11倒角槽、12渗透孔、13减速带、14铆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城市建设铺制路面,包括素土层1,素土层1的顶部铺设有垫层2,垫层2的顶部铺设有除草层3,除草层3的材质为石灰粉,除草层3的顶部铺设有储水层4,储水层4的内腔铺设有保水球10,保水球10沿储水层4的内腔均匀分布,通过保水球10沿储水层4的内腔均匀分布,增强储水层4的储水性能,防止储水层4出现吸水饱和,储水层4的顶部铺设有生态透水层5,生态透水层5的顶部铺设有透水沥青层6,透水沥青层6顶部的两侧均横向铺设有减速带13,减速带13内腔的两侧从前至后均依次铆接有铆钉14,铆钉14的底部贯穿减速带13并延伸至透水沥青层6的内腔,通过减速带13和铆钉14,降低车辆行驶的速度,防止路面积水出现迸溅,同时也对透水沥青层6进行保护,透水沥青层6内腔顶部的中心处盖设有雨水井盖7,雨水井盖7的四周压制有倒角槽11,倒角槽11与雨水井盖7之间的角度为锐角,通过倒角槽11与雨水井盖7之间的角度为锐角,便于透水沥青层6表面的雨水向雨水井盖7内汇聚,雨水井盖7内腔的四周均开设有渗透孔12,渗透孔12的孔径大小为二至五厘米,通过渗透孔12,便于雨水流入涵道8内,雨水井盖7的底部连通有涵道8,涵道8的底端贯穿至素土层1内腔的底部并连通有排水管9,通过素土层1、垫层2、除草层3、储水层4、生态透水层5、透水沥青层6、雨水井盖7、涵道8和排水管9的配合,可对透水沥青层6表面的积水进行快速吸收,解决了传统路面吸水性较差的问题,避免积水对过往行人和车辆造成不便,同时也防止城市道路出现内涝。使用时,使用者在素土层1顶部的土用压路机进行压制,从而形成硬质的垫层2,接着使用者在垫层2表面铺设石灰粉形成除草层3,接着再铺设储水层4,在储水层4内均匀铺设保水球10,增强储水层4的储水性能,接着使用者在储水层4的顶部将石灰岩砸碎使用石灰石铺设成生态透水层5,在生态透水层5表面再铺设透水沥青层6,从而增强路基的硬度和透水性,雨水从渗透孔12流入涵道8内,接着经过排水管9排至素土层1,从而雨水在素土层1深处进行渗透,路面其余的雨水逐渐渗透入素土层1内。综上所述:该城市建设铺制路面,通过素土层1、垫层2、除草层3、储水层4、生态透水层5、透水沥青层6、雨水井盖7、涵道8和排水管9的配合,可对透水沥青层6表面的积水进行快速吸收,解决了传统路面吸水性较差的问题。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建设铺制路面,包括素土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素土层(1)的顶部铺设有垫层(2),所述垫层(2)的顶部铺设有除草层(3),所述除草层(3)的顶部铺设有储水层(4),所述储水层(4)的顶部铺设有生态透水层(5),所述生态透水层(5)的顶部铺设有透水沥青层(6),所述透水沥青层(6)内腔顶部的中心处盖设有雨水井盖(7),所述雨水井盖(7)的底部连通有涵道(8),所述涵道(8)的底端贯穿至素土层(1)内腔的底部并连通有排水管(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建设铺制路面,包括素土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素土层(1)的顶部铺设有垫层(2),所述垫层(2)的顶部铺设有除草层(3),所述除草层(3)的顶部铺设有储水层(4),所述储水层(4)的顶部铺设有生态透水层(5),所述生态透水层(5)的顶部铺设有透水沥青层(6),所述透水沥青层(6)内腔顶部的中心处盖设有雨水井盖(7),所述雨水井盖(7)的底部连通有涵道(8),所述涵道(8)的底端贯穿至素土层(1)内腔的底部并连通有排水管(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建设铺制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草层(3)的材质为石灰粉,所述储水层(4)的内腔铺设有保水球(10),所述保水球(10)沿储水层(4)的内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立冬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路远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