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灯头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9580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散热灯头构造,是在一隔热性灯头外框的身部开设有复数个透孔,由所述的灯头外框内组设一金属散热座;所述的散热座的底端组设有一电源控制部,且内部形成有一容室,并在所述的容室内组设一导热件与一反光罩,再以一组设在灯头外框前缘的透光前盖封闭反光罩;所述的导热件上具有一与所述的电源控制部电连结的发光二极管,而反光罩的底部,则形成有一穿孔,使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由所述的穿孔穿入反光罩内;灯头外框后端组接有电源供给部。除使发光二极管的工作温度,获得良好的散热效果外,所述的发热的散热座,凭借隔热性灯头外框的保护作用,具有使用更为安全的优点。(*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灯具,特别是一种散热灯头构造
技术介绍
LED发光二极管,以其具有的省电性,广被利用在照明用途上;随着二极管制造技术的提升,用以照明用途的发光二极管,已由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发展到可以发出超强亮光的超发光二极管,但是,超亮发光二极管被电源触发点亮,会产生极高的工作温度,必须作适当的散热,令其能够长时间正常工作;以室外使用必须作好防水的自行车前照明灯而言,现有,如中国台湾证书号第1250104号“前灯”专利技术专利案,是在密闭的框体内设电池盒,由电池盒内的电池对一发光二极管提供电源,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是载设在一散热基板部上,并使基板部与电池盒保持间隔,且以通风口连通基板部与电池盒间的空隙,让基板部的热温,可以由通风口进入电池盒进行空气循环;但是此现有技术,是把基板部的表面温度扩散到电池盒来降温,这种设计,也许在点灯初期有点成效,随着发光二极管工作时间的延长,密封的电池盒内部,逐渐升温的结果,基板部即不再有散热降温的明显成效,甚至影响发光二极管正常工作,因此,其大概只能适用低瓦数发光二极管,若欲增亮增大瓦数功率,则可能缩短发光二极管的寿命;现有对于较大瓦数发光二极管使用所产生的高温散热处理方式,乃有以全铝金属的框体来进行改善,然而却出现制作加工成本商的较不符合经济效益缺失,且存在有高热框体人体触及安全上的疑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灯头构造,是一隔热性灯头外框的身部开设有复数个透孔,由所述的灯头外框内组设一金属散热座;所述的散热座的底端组设有一电源控制部,且内部形成有一容室,并相继在所述的容室内组设一导热件与一反光罩,再以一组设在灯头外框前缘的透光前盖封闭反光罩;所述的导热件上具有一与所述的电源控制部电连结的发光二极管,而反光罩的底部,则形成有一穿孔,使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由所述的穿孔穿入反光罩内;俾灯头外框后端组接电源供给部,由所述的电源控制部的操作,导通电源供给部的电力触发发光二极管显亮,使透光前盖投射出照明光源;据以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点亮所产生的高热温度,可经由导热件导往散热座上散温,再由灯头外框的复数透孔处进行散热;除使发光二极管的工作温度,获得良好的散热效果外,所述的发热的散热座,凭借隔热性灯头外框的保护作用,具有使用更为安全的效益提升。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灯头构造,其中,所述的隔热性灯头外框,是由低导热性高分子材料模塑成型,其身部开设的复数个透孔,所述的每一透孔,为手指无法伸入触及散热座的孔槽,俾散热座可由复数个透孔处接触外界冷空气进行散热,凭借低导热灯头外框隔开散热座的隔热保护作用,能够避免人体触及散热座,增加使用的安全性。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灯头构造,其中,所述的灯头外框内组设一金属散热座,所述的散热座为铝金属材料成型的杯型座体,其相对于灯体外框身部的复数个透孔,乃在散热座本体外部,形成有复数个环凹槽,据以由环凹槽所增加的散热表面积与透气性,得到更佳散热效果。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灯头构造,其中,所述的灯头外框内组装一散热座,并在所述的散热座底端组设有电源控制部,所述的灯头外框对应所述的电源控制部,是开设有一缺口,且所述的电源控制部上具有一切换开关,所述的切换开关的操作部乃由所述的缺口延伸出灯头外框,俾灯头外框后端组接电源供给部,由所述的电源供给部上相对所述的切换开关设一按键组件,并由所述的按键组件对切换开关的按压,可操控发光二极管的电路通断。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灯头构造,其中,所述的组设在灯头外框内的散热座,其与灯头外框固定的后端外缘,是形成有一阶梯部,并在近前端外缘形成一胶环组装部,由所述的阶梯部与胶环组装部分别装设有第一防水软胶环与第二防水软胶环,俾由所述的第一防水软胶环与第二防水软胶环的防水作用,避免水液由灯头外框的透孔处渗入灯头外框内。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灯头构造,其中,所述的组设在灯头外框前缘封闭反光罩的透光前盖,其相对灯头外框前缘,是设有第三防水软胶环,由所述的第三防水软胶环在灯头外框前缘的挤迫密封作用,防止水液由透光前盖外部渗入反光罩与灯头外框内。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灯头构造,其中,所述的灯头外框前缘组设一透光前盖封闭反光罩,所述的灯头外框的前缘内部,设有一个以上的卡沟,而透光前盖相对所述的卡沟,乃设有对应数目的卡扣部,俾由所述的卡扣部挤压扣入卡沟内的固定,使透光前盖在灯头外框前缘,能够简便完成组装。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灯头构造,其中,所述的灯头外框后端组接电源供给部,所述的灯头外框后端,是形成为一阶梯状的组接部供电源供应部套接固定,且所述的组接部上设有第四防水软胶环,防止水液渗入灯头外框与电源供给部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散热灯头构造,其特征在于是在一隔热性灯头外框的身部开设有复数个透孔,由所述的灯头外框内组设一金属散热座;所述的散热座的底端组设有一电源控制部,且内部形成有一容室,并在所述的容室内组设一导热件与一反光罩,再以一组设在灯头外框前缘的透光前盖封闭反光罩;所述的导热件上具有一与所述的电源控制部电连结的发光二极管,而反光罩的底部,则形成有一穿孔,使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由所述的穿孔穿入反光罩内;灯头外框后端组接有电源供给部。所述的隔热性灯头外框,是由低导热性高分子材料模塑成型,上述其身部开设的复数个透孔,为手指无法伸入触及散热座的孔槽。所述的灯头外框内组设一金属散热座,所述的散热座为铝金属材料成型的杯型座体,其相对于灯体外框身部的复数个透孔,在散热座本体外部,形成有复数个环凹槽。所述的灯头外框内组装一散热座,并在所述的散热座底端组设有电源控制部,所述的灯头外框对应所述的电源控制部,是开设有一缺口,且所述的电源控制部上具有一切换开关,所述的切换开关的操作部由所述的缺口延伸出灯头外框,灯头外框后端组接电源供给部,由所述的电源供给部上相对所述的切换开关设一按键组件,并由所述的按键组件对切换开关的按压,可操控发光二极管的电路通断。所述的组设在灯头外框内的散热座,其与灯头外框固定的后端外缘,是形成有一阶梯部,并在近前端外缘形成一胶环组装部,由所述的阶梯部与胶环组装部分别装设有第一防水软胶环与第二防水软胶环。所述的组设在灯头外框前缘封闭反光罩的透光前盖,其相对灯头外框前缘,是设有第三防水软胶环。所述的灯头外框前缘组设一透光前盖封闭反光罩,所述的灯头外框的前缘内部,设有一个以上的卡沟,而透光前盖相对所述的卡沟,设有对应数目的卡扣部,由所述的卡扣部挤压扣入卡沟内的固定,使透光前盖在灯头外框前缘,能够简便完成组装。所述的灯头外框后端组接电源供给部,所述的灯头外框后端,是形成为一阶梯状的组接部供电源供应部套接固定,且所述的组接部上设有第四防水软胶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有的优点是灯光明亮、使用方便、结构紧凑、散热效果好并且使用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构造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构造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构造组接电源供给部的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构造完成电源供给部组接的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构造完成电源供给部组接后的平面外观图;图6是本技术构造完成电源供给部组接的剖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灯头构造,其特征在于:是在一隔热性灯头外框的身部开设有复数个透孔,由所述的灯头外框内组设一金属散热座;所述的散热座的底端组设有一电源控制部,且内部形成有一容室,并在所述的容室内组设一导热件与一反光罩,再以一组设在灯头外框前缘的透光前盖封闭反光罩;所述的导热件上具有一与所述的电源控制部电连结的发光二极管,而反光罩的底部,则形成有一穿孔,使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由所述的穿孔穿入反光罩内;灯头外框后端组接有电源供给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速璋廖帝顺
申请(专利权)人:世阳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