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磁装置、无线充电发射端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9031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隔磁装置、无线充电发射端及系统。所述隔磁装置为平面状且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隔磁装置固定于电能发射线圈朝向电能接收线圈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通孔完全暴露或部分暴露所述电能发射线圈。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电能发射线圈上方近距离贴装有隔磁装置,使电能发射线圈的电磁波从第一通孔中发射给电能接收线圈,一方面,隔磁装置吸收和阻隔掉第一通孔以外的电磁波,减少或屏蔽掉电能发射线圈向电能接收线圈以外方向发射的散射电磁波,大幅降低对周边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影响;另一方面,提高无线充电系统的电能发射线圈与电能接收线圈的电磁能量耦合效果,达到电磁能量的定向传输效果。

A magnetic isolation device, wireless charging transmitter and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磁装置、无线充电发射端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隔磁装置、无线充电发射端及系统。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技术可以以无线方式在电子设备之间传输电能,因而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人工智能和其它类型的电子设备中。无线充电技术通常通过发射端线圈和接收端线圈的相互电磁耦合来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发射端将直流电压转换为交变电流,交变电流通过发射端线圈产生交变磁场。接收端耦合交变的磁场感应出相应的交变电压,然后通过整流电路将交变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给电子设备充电,发射端与接收端的交变磁场的传输效率取决于磁通量大小。根据磁通量公式:Φ=BS其中Φ为磁通量,B为磁感应强度,S为与磁力线垂直的面积,也是穿过某一垂直面积的总磁感应线的条数。目前被广泛采用的无线充电磁场感应技术,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传输电能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发射线圈如图A极,接收线圈如图B极,电能转化成磁能以磁力线散射出去,被B极感应后集中接收,磁能转化电能在接收端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隔磁装置、无线充电发射端及系统,以实现降低对周边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影响和提高无线充电系统的电能发射线圈与电能接收线圈的电磁能量耦合效果。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磁装置,所述隔磁装置为平面状且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隔磁装置固定于电能发射线圈朝向电能接收线圈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通孔完全暴露或部分暴露所述电能发射线圈。可选的,所述第一通孔的面积、形状和/或尺寸与所述电能发射线圈相对应。可选的,所述隔磁装置选择性屏蔽掉非垂直于电能接收线圈平面的磁力线,让垂直于电能接收线圈平面的磁力线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发射至电能接收线圈。可选的,所述隔磁装置包括磁片。可选的,所述隔磁装置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被配置为将所述磁片固定在承载所述电能发射线圈的设备。可选的,所述隔磁装置还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被配置为与承载所述电能发射线圈的设备结合,所述磁片附着在所述保护壳里面或表面。可选的,所述隔磁装置贴设于电能发射线圈朝向电能接收线圈的一侧。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发射端,包括:电能发射线圈,被配置以无线方式发射电能;以及基于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隔磁装置。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电能发射线圈,被配置为以无线方式发射电能;电能接收线圈,被配置为以无线方式接收电能;以及基于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隔磁装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电能发射线圈上方近距离贴装有隔磁装置,使电能发射线圈的电磁波从第一通孔中发射给电能接收线圈,一方面,隔磁装置固定于电能发射线圈朝向电能接收线圈的一侧,可以稳定地吸收和阻隔掉第一通孔以外的电磁波,减少或屏蔽掉电能发射线圈向电能接收线圈以外方向发射的散射电磁波,大幅降低对周边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影响;另一方面避免了隔磁装置固定于电能接收线圈朝向电能发射线圈的一侧时随接收线圈移动造成隔磁装置和电能发射线圈之间的位置不固定产生的漏磁和辐射,提高无线充电系统的电能发射线圈与电能接收线圈的电磁能量耦合效果,达到电磁能量的定向传输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电磁感应原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无线充电系统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隔磁装置的磁片的形状;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隔磁装置选择性屏蔽磁力线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隔磁装置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隔磁装置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隔磁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专利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专利技术。为了避免混淆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无线充电系统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电能发射线圈11、隔磁装置12和电能接收线圈13。所述隔磁装置12为平面状且设置有第一通孔14,所述隔磁装置12固定于电能发射线圈11朝向电能接收线圈13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通孔14完全暴露或部分暴露所述电能发射线圈11。隔磁装置12包括磁片,一般为片状、亦有其他外形拼合为需要形状。所述磁片在无线充电系统中起到增强感应磁场和屏蔽线圈干扰的作用。优选地,所述磁片可以采用一种软磁材料,例如NiZn铁氧体磁片和MnZn铁氧体磁片等。电能发射线圈11被配置为以无线的方式发射电能。具体地,电能发射线圈11利用流过电能发射线圈11的交变电流产生交变磁场。电能接收线圈13被配置为以无线的方式接收电能。具体地,电能接收线圈13耦合由电能发射线圈11产生的交变磁场感应出相应的交变电压,通过后续电路中的整流电路将该交变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给充电设备充电。虚线部分为电磁波,运动方向为从电能发射线圈11向电能接收线圈13运动。电能发射线圈11可以设置在任何便于充电设备充电的地方,例如桌子、茶几或柜子等家具的底部,也可以设置在任意形状的盒子中,将放有电能发射线圈11的盒子放在诸如桌子、茶几或柜子等家具上以便充电设备充电,也可以单独设为无线充/供电桩、无线充/供电平台。电能接收线圈13嵌在充电设备的内部,充电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平板电脑、阅读器、台灯、小家电、电动工具、机器人、无人机或AGV(AutomatedGuidedVehicle,自动导引运输车)等电子设备。隔磁装置12适于固定于电能发射线圈11朝向电能接收线圈13的一侧。一方面,隔磁装置12吸收和阻隔掉第一通孔14以外的电磁波,减少或屏蔽掉电能发射线圈11向电能接收线圈13以外方向发射的散射电磁波,大幅降低对周边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影响;另一方面,提高无线充电系统的电能发射线圈11与电能接收线圈13的电磁能量耦合效果,达到电磁能量的定向传输效果。隔磁装置12中的磁片可以为如图3所示的各种形状。如图3所示,形状31、32为圆环形,形状33、34、35、36为方环形。其中,形状31为全覆盖的圆环,形状32为条状间隔的圆环。形状33为全覆盖的方环,形状34为四角缺口的方环,形状35、36为条状间隔的方环,其中形状35的间隔距离比形状36的间隔距离大。对于采用圆环形还是采用方环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装置为平面状且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隔磁装置固定于电能发射线圈朝向电能接收线圈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通孔完全暴露或部分暴露所述电能发射线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装置为平面状且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隔磁装置固定于电能发射线圈朝向电能接收线圈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通孔完全暴露或部分暴露所述电能发射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面积、形状和/或尺寸与所述电能发射线圈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装置选择性屏蔽掉非垂直于电能接收线圈平面的磁力线,让垂直于电能接收线圈平面的磁力线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发射至电能接收线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装置包括磁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装置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被配置为将所述磁片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向东孙明亮郑锐畅
申请(专利权)人:中惠创智深圳无线供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