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驱动行李箱及自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驱动行李箱及自驱动装置,特别是有关一种具有自动跟随功能的自驱动行李箱及自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行李箱可提供一置物空间,以供用户放置个人行李,以便用户可以在外出旅行或出公差时携带个人行李。然而,现有的行李箱并无配置用以移动行李箱的动力源。因此,在移动行李箱时,需用户需人手移动,除使用上较为不便外,现有的行李箱的结构配置及设计上,也不具备智能化的基础,不符合当代产品的发展潮流,也无法提供使用进一步的使用体验。另外,虽然有部份现有文件或产品揭示了智能行李箱的概念,然而这些驱动轮都是使用固定轮式的设计,操纵自由度小导致使用不便。即便是有提到多方向的驱动轮概念,也都缺乏严谨的研究与结构实施细节,无法成为跨时代的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自动跟随功能的自驱动行李箱及自驱动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自动跟随功能的自驱动行李箱,包含一箱体、至少一致动轮模块、一第一跟随传感模块以及一中央处理单元。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自动跟随功能的自驱动行李箱,其特征在于,包含:/n一本体,具有一正面、一背面、一顶侧、一底侧、一第一旁侧及一第二旁侧,所述顶侧与所述底侧相对,所述第一旁侧连接所述顶侧与所述底侧,所述第二旁侧连接所述顶侧与所述底侧且与所述第一旁侧相对,所述正面与所述背面相对且分别连接所述顶侧、所述底侧、所述第一旁侧与所述第二旁侧,自所述第二旁侧朝向所述第一旁侧且沿所述本体走向的方向定义为一本体跟随方向向量;/n至少一致动轮模块,耦接并驱动所述本体;/n一第二跟随传感模块,设置于所述本体的所述背面并用以感测位于所述本体的所述背面的一旁的对象;/n一中央处理单元,耦接于所述第二跟随传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具有自动跟随功能的自驱动行李箱,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本体,具有一正面、一背面、一顶侧、一底侧、一第一旁侧及一第二旁侧,所述顶侧与所述底侧相对,所述第一旁侧连接所述顶侧与所述底侧,所述第二旁侧连接所述顶侧与所述底侧且与所述第一旁侧相对,所述正面与所述背面相对且分别连接所述顶侧、所述底侧、所述第一旁侧与所述第二旁侧,自所述第二旁侧朝向所述第一旁侧且沿所述本体走向的方向定义为一本体跟随方向向量;
至少一致动轮模块,耦接并驱动所述本体;
一第二跟随传感模块,设置于所述本体的所述背面并用以感测位于所述本体的所述背面的一旁的对象;
一中央处理单元,耦接于所述第二跟随传感模块与所述至少一致动轮模块,所述中央处理单元根据所述第二跟随传感模块对所述对象的感测结果,控制所述至少一致动轮模块以驱动所述本体跟随位于所述本体的所述背面的一旁的所述对象,以执行一第二跟随模式;以及
一第一跟随传感模块,所述第一跟随传感模块设置于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一旁侧并用以感测位于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一旁侧前的一对像,其中:当所述中央处理单元执行所述第二跟随模式且当所述第一跟随传感模块感测在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一旁侧前具有一障碍物时,所述中央处理单元将所述第二跟随模式切换为一第一跟随模式,以避开所述障碍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驱动行李箱,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央处理单元判断所述本体已绕过所述障碍物时,所述中央处理单元另将所述第一跟随模式切换回所述第二跟随模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驱动行李箱,其特征在于,当经过一预设时间、或一预设行进距离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将所述第一跟随模式切换回所述第二跟随模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驱动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跟随传感模块包含:
一摄像头模块,用以撷取所述对象的一对象影像;
其中所述中央处理单元对所述对象影像进行图像处理,以决定所述本体与所述对象的相对方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驱动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跟随传感模块还包含:
一第一传感器,用以感测所述对象相对所述本体的一第一距离值;以及
一第二传感器,用以感测所述对象相对所述本体的一第二距离值;
其中所述中央处理单元根据所述对象影像、所述第一距离值与所述第二距离值,计算所述本体与所述对象的相对方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驱动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跟随传感模块包含:
两个摄像头,使用双目视觉算法计算所述本体与所述对象间的距离。
技术研发人员:齐欧,陈召强,廉兴宇,任国荣,樊斌,
申请(专利权)人:灵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