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北太平洋鱿鱼缠卵腺抗氧化酶解寡肽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28295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鱿鱼寡肽的制备技术领域,为进一步提升北太平洋缠卵腺抗氧化酶解寡肽的提取率,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北太平洋缠卵腺抗氧化酶解寡肽的提取方法,使用离子液体EMIMBF4与γ‑丁内酯按1:1混合制成复配溶剂处理鱿鱼内脏组织,并在‑50~‑60℃低温协同脉冲电场处理,然后再碱性蛋白酶酶解,提高了北太平洋缠卵腺抗氧化酶解寡肽的提取率,相比前期研究可以提升12.14%~13.66%,而且北太平洋缠卵腺抗氧化酶解寡肽的生物活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antioxidant oligopeptide from squid oviduct gland in the North Pacific Oce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北太平洋鱿鱼缠卵腺抗氧化酶解寡肽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鱿鱼寡肽的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北太平洋鱿鱼缠卵腺抗氧化酶解寡肽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鱿鱼是海洋生物中重要的头足类动物,其生长周期短、繁殖能力强及资源恢复迅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海洋渔业资源。近年随着国内外深海捕捞技术的发展,鱿鱼业已成为中国主要的远洋捕捞和水产加工品种。目前,中国年鱿鱼加工量达40~50万t,居世界第一位,加工品种主要为阿根廷鱿鱼、北太平洋鱿鱼和秘鲁鱿鱼。在鱿鱼的加工过程中,一般对其胴体进行加工,产生约有35%的鱿鱼头、内脏及表皮等下脚料。其中生殖腺(缠卵腺、精巢、卵巢等)占内脏的20%,这些内脏副产物通常被加工成饲料,鱿鱼缠卵腺等通常只作烹饪食用,生物附加值低并且未及时处理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团队从开发鱿鱼下胶料、提升鱿鱼附加值角度出发,以北太平洋鱿鱼缠卵腺为原料,提取制备了一种鱿鱼缠卵腺寡肽,见中国专利申请CN201710160710.4,专利名称“一种北太平洋鱿鱼缠卵腺抗氧化酶解寡肽的制备方法”,所得寡肽分子量497.50Da,氨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北太平洋鱿鱼缠卵腺抗氧化酶解寡肽的制备方法,所述被太平洋鱿鱼缠卵腺抗氧化酶解寡肽的氨基酸序列为Ala-Tyr-Ala-Ser-Ser,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取北太平洋鱿鱼缠卵腺捣碎后匀浆处理得到匀浆液;/n(2)将匀浆液与复配溶剂按料液比1:2~5混合均匀获得浸泡液,所用复配溶剂为离子液体EMIMBF4与γ-丁内酯按体积比1:1混合制成;/n(3)降低浸泡液温度至-50~-60℃的低温,向浸泡液中通入脉冲电场处理,然后升至室温;/n(4)离心分离步骤(3)处理后的浸泡液,回收上清液,去离子水洗涤固体并离心得破碎物;/n(5)向破碎物中加入碱性蛋白酶溶液处理得到酶解液,灭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北太平洋鱿鱼缠卵腺抗氧化酶解寡肽的制备方法,所述被太平洋鱿鱼缠卵腺抗氧化酶解寡肽的氨基酸序列为Ala-Tyr-Ala-Ser-Ser,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取北太平洋鱿鱼缠卵腺捣碎后匀浆处理得到匀浆液;
(2)将匀浆液与复配溶剂按料液比1:2~5混合均匀获得浸泡液,所用复配溶剂为离子液体EMIMBF4与γ-丁内酯按体积比1:1混合制成;
(3)降低浸泡液温度至-50~-60℃的低温,向浸泡液中通入脉冲电场处理,然后升至室温;
(4)离心分离步骤(3)处理后的浸泡液,回收上清液,去离子水洗涤固体并离心得破碎物;
(5)向破碎物中加入碱性蛋白酶溶液处理得到酶解液,灭酶活性,离心分离;
(6)将步骤(5)中离心分离后的上清液经0.22μm滤膜过滤后,超滤膜处理,截留分子量在3~5kDa的分子段产物得到粗肽液;
(7)将粗肽液经层析分离,收集第一个峰对应的组份,然后经HPLC分离纯化,冷冻干燥,得到青蛤多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北太平洋鱿鱼缠卵腺抗氧化酶解寡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脉冲电场处理方法为:脉冲数为300~400次,电场强度15~25kV/cm,脉冲宽度为50~60μs,脉冲频率1500~2000Hz,浸泡液在低温保持时间为7~8小时。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最素唐云平余方苗黄芳芳陈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