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回收无人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8151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回收无人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顶部左侧安装有控制模块,所述船体的右侧加工有收集槽,所述收集槽的左侧上方固接有液压缸,所述收集槽的内部顶部设有勾取组件。该垃圾回收无人船,通过收集槽、液压缸、船体和勾取组件的配合,且其运动轨迹呈刨拉状,进而提升垃圾回收效率,减少勾取时垃圾外溢,通过收集槽、滤网、凹槽和吸附组件的配合,使得垃圾在收集槽内时可通过水泵带动分流槽呈弧形往复转动,扩大水泵通过对水的引流进而对垃圾的吸附面积,避免垃圾外泄,造成二次回收,大大降低工作量,通过导流组件、船体和液压缸的配合,进一步扩大钩耙对垃圾的回收效率,同时扩大钩耙单次勾取量。

A kind of garbage recycling unmanned shi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回收无人船
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回收无人船
,具体为一种垃圾回收无人船。
技术介绍
垃圾是失去使用价值、无法利用的废弃物品,是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是不被需要或无用的固体、流体物质,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垃圾处理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尤其时水内漂浮垃圾。现有技术中的垃圾回收无人船,船体在运动至垃圾处时不可运动轨迹呈刨拉状对垃圾进行勾取,进而降低垃圾回收效率,勾取时垃圾容易外溢,大大降低实用性和便捷性,且对垃圾的吸附面积小,大大降低可对垃圾的限位能力,进一步导致垃圾外泄,造成二次回收,增大工作量,同时不可对船体周围垃圾进行导流,降低钩耙对垃圾的回收效率,使得钩耙单次勾取量小,大大延长工作时间,进而不方便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回收无人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技术中的垃圾回收无人船,船体在运动至垃圾处时不可运动轨迹呈刨拉状对垃圾进行勾取,进而降低垃圾回收效率,勾取时垃圾容易外溢,大大降低实用性和便捷性的问题。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垃圾回收无人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顶部左侧安装有控制模块,所述船体的右侧加工有收集槽,所述船体的底部左侧加工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收集槽的连通处固接有滤网,所述收集槽的左侧上方固接有液压缸,所述收集槽的内部顶部设有勾取组件;所述勾取组件包括滑块、滑槽、曲杆、销轴、钩耙、扭力弹簧、第一滑轨和第一圆杆;所述滑块的顶部通过滑槽与收集槽的内壁顶部间隙配合,所述滑块的底部固接有曲杆,所述曲杆的右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钩耙,所述钩耙的外壁与收集槽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销轴的外壁套接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曲杆和钩耙相卡接,所述钩耙的底部左侧固接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的内壁间隙配合有第一圆杆,所述第一圆杆的后端面与液压缸的活塞杆右端固接连接。优选的,所述滑块与滑槽构成滑动结构。优选的,所述钩耙由多个L形杆等距焊接而成。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内部设有吸附组件;所述吸附组件包括电机、圆板、细杆、方套、齿条、竖杆、齿轮、转杆、水泵和分流槽;所述电机的左端与凹槽的内壁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接有圆板,所述圆板的顶部左侧固接有细杆,所述细杆的外壁间隙配合有方套,所述方套的右端固接有齿条,所述齿条的外壁与竖杆内部下方开设的开口间隙配合,所述竖杆的顶部固与凹槽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齿条的正面右侧啮合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内壁固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顶部通过轴承与凹槽的内壁顶部转动相连,所述转杆的底部固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端连通有分流槽。优选的,所述分流槽有方壳右端加工无数通孔制成。优选的,所述分流槽与滤网的对应设置。优选的,所述船体的右侧设有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包括拉杆、通槽、第二圆杆、第二滑轨和导流板;所述拉杆的顶部与液压缸的活塞杆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外壁通过通槽与收集槽的内壁间隙配合,且拉杆的贯穿通槽并延伸至船体外侧,所述拉杆的顶部固接有第二圆杆,所述第二圆杆的外壁间隙配合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的左端固接有导流板,两个所述导流板的左端与船体的外壁上下两侧转动相连。优选的,所述拉杆为T形杆。优选的,所述通槽加工为横条状。优选的,所述导流板关于船体轴对称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垃圾回收无人船,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1.该垃圾回收无人船,通过收集槽、液压缸、船体和勾取组件的配合,使得船体在运动至垃圾处时可通过控制液压缸的伸缩来带动钩耙对垃圾进行勾取,且其运动轨迹呈刨拉状,进而提升垃圾回收效率,减少勾取时垃圾外溢,大大提升实用性和便捷性。2.该垃圾回收无人船,通过收集槽、滤网、凹槽和吸附组件的配合,使得垃圾在收集槽内时可通过水泵带动分流槽呈弧形往复转动,扩大水泵通过对水的引流进而对垃圾的吸附面积,大大提升可对垃圾的限位能力,避免垃圾外泄,造成二次回收,大大降低工作量。3.该垃圾回收无人船,通过导流组件、船体和液压缸的配合,使得两侧的导流板可对船体周围垃圾进行导流,使其向钩耙位置靠拢,进一步扩大钩耙对垃圾的回收效率,同时扩大钩耙单次勾取量,大大缩短工作时间,进而方便人们使用。4.该垃圾回收无人船,当使用该垃圾回收无人船时,使用者通过控制模块控制船体运动,将电机和水泵均接通外界电源,通过控制模块控制液压缸的活塞杆进行伸缩,通过拉杆与通槽的间隙配合,以及第二圆杆与第二滑轨的间隙配合,使得两个导流板同时往复转动,进而将垃圾导向钩耙方向,同时,通过滑块与滑槽的间隙配合,以及第一圆杆与第一滑轨的间隙配合,使得钩耙在伸出收集槽时通过扭力弹簧的弹力使得钩耙的右端向上转动,在收回时通过液压缸活塞杆的拉动时钩耙的右端向下转动,进而将垃圾钩进收集槽内。5.该垃圾回收无人船,通过细杆圆周运动可带动齿条左右往复运动,进而通过齿条与齿轮的啮合连接,使得转杆带动水泵往复转动,通过分流槽与滤网的对应设置,进而对收集槽内垃圾进行弧形往复吸附,扩大吸附面积,避免垃圾溢出,方便人们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局部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为图1的俯视连接关系示意图;图4为图1中钩耙、收集槽和滑槽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5为图1中电机、竖杆和转杆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6为图3中导流板、船体和第二滑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中:1、船体,2、控制模块,3、收集槽,4、凹槽,5、滤网,6、液压缸,7、勾取组件,701、滑块,702、滑槽,703、曲杆,704、销轴,705、钩耙,706、扭力弹簧,707、第一滑轨,708、第一圆杆,8、吸附组件,801、电机,802、圆板,803、细杆,804、方套,805、齿条,806、竖杆,807、齿轮,808、转杆,809、水泵,810、分流槽,9、导流组件,901、拉杆,902、通槽,903、第二圆杆,904、第二滑轨,905、导流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垃圾回收无人船,包括船体1,船体1的顶部左侧安装有控制模块2,控制模块2为控制处理器,用于对船体1进行控制,船体1的右侧加工有收集槽3,收集槽3用于存放垃圾,船体1的底部左侧加工有凹槽4,凹槽4与收集槽3的连通处固接有滤网5,滤网5为不锈钢制二十目滤网,收集槽3的左侧上方固接有液压缸6,收集槽3的内部顶部设有勾取组件7。勾取组件7包括滑块701、滑槽702、曲杆703、销轴704、钩耙705、扭力弹簧706、第一滑轨707和第一圆杆708,滑块701的顶部通过滑槽702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回收无人船,包括船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的顶部左侧安装有控制模块(2),所述船体(1)的右侧加工有收集槽(3),所述船体(1)的底部左侧加工有凹槽(4),所述凹槽(4)与收集槽(3)的连通处固接有滤网(5),所述收集槽(3)的左侧上方固接有液压缸(6),所述收集槽(3)的内部顶部设有勾取组件(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回收无人船,包括船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的顶部左侧安装有控制模块(2),所述船体(1)的右侧加工有收集槽(3),所述船体(1)的底部左侧加工有凹槽(4),所述凹槽(4)与收集槽(3)的连通处固接有滤网(5),所述收集槽(3)的左侧上方固接有液压缸(6),所述收集槽(3)的内部顶部设有勾取组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回收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勾取组件(7)包括滑块(701)、滑槽(702)、曲杆(703)、销轴(704)、钩耙(705)、扭力弹簧(706)、第一滑轨(707)和第一圆杆(708);
所述滑块(701)的顶部通过滑槽(702)与收集槽(3)的内壁顶部间隙配合,所述滑块(702)的底部固接有曲杆(703),所述曲杆(703)的右端通过销轴(704)转动连接有钩耙(705),所述钩耙(705)的外壁与收集槽(3)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销轴(704)的外壁套接有扭力弹簧(706),所述扭力弹簧(706)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曲杆(703)和钩耙(705)相卡接,所述钩耙(705)的底部左侧固接有第一滑轨(707),所述第一滑轨(707)的内壁间隙配合有第一圆杆(708),所述第一圆杆(708)的后端面与液压缸(6)的活塞杆右端固接连接;所述滑块(701)与滑槽(702)构成滑动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回收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钩耙(705)由多个L形杆等距焊接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回收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4)的内部设有吸附组件(8);
所述吸附组件(8)包括电机(801)、圆板(802)、细杆(803)、方套(804)、齿条(805)、竖杆(806)、齿轮(807)、转杆(808)、水泵(809)和分流槽(810);
所述电机(801)的左端与凹槽(4)的内壁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801)的输出端固接有圆板(802),所述圆板(802)的顶部左侧固接有细杆(803),所述细杆(803)的外壁间隙配合有方套(804),所述方套(804)的右端固接有齿条(805),所述齿条(805)的外壁与竖杆(806)内部下方开设的开口间隙配合,所述竖杆(806)的顶部固与凹槽(4)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齿条(805)的正面右侧啮合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鑫肖长诗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交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