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缓冲构件及电池模组,缓冲构件包括缓冲垫和边框。缓冲垫在周向上具有外周面、在第三方向上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边框面向缓冲垫的外周面设置并固定连接于缓冲垫的外周面。缓冲垫的第一表面与边框一起形成有第一凹槽、第二表面与边框一起形成有第二凹槽。在电池模组中,由于缓冲垫自身的弹性以及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与对应的电池形成的间隙均能吸收对应电池产生的膨胀力,从而使得缓冲构件满足电池的膨胀力要求。同时,由于边框将缓冲垫与对应电池分隔开、并基于边框自身的强度和缓冲效果,边框不仅提高了电池模组整体的强度,还能够在组装过程中吸收电池之间的组装公差,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整个电池模组的装配尺寸。
Buffer components and battery modu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缓冲构件及电池模组
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缓冲构件及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电池模组通常包括并排的多个电池以及分别位于多个电池两端的端板。在电池模组的成组过程中,两个端板会向内施加一定的预紧力以夹紧所述多个电池。在电池模组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电池会产生膨胀力,而过大的膨胀力会导致电池模组散架。目前,为了缓解电池的膨胀力对电池模组的影响,通常在相邻两个电池间加入缓冲垫。但是,由于传统的缓冲垫一般由弹性材料制成,在端板向内施加预紧力时,缓冲垫与对应的电池直接接触并产生变形。由于电池壳体表面是不平整的,在电池模组组装时,缓冲垫与电池壳体表面接触后不同位置的变形量是不一致的,从而导致整个电池模组在组装时的预紧力波动大,进而无法保证电池模组的装配尺寸。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构件及电池模组,当缓冲构件应用于电池模组中时,缓冲构件不仅满足电池的膨胀力要求,还能保证电池模组的装配尺寸,同时提高了电池模组的强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缓冲构件,其包括缓冲垫和边框。缓冲垫在周向上具有外周面、在第三方向上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边框面向缓冲垫的外周面设置并固定连接于缓冲垫的外周面。缓冲垫的第一表面与边框一起形成有第一凹槽、第二表面与边框一起形成有第二凹槽。边框包括两个第一本体,所述两个第一本体分别沿第二方向固定设置于缓冲垫的两侧。和/或,边框包括两个第二本体,所述两个第二本体分别沿第一方向固定设置于缓冲垫的两侧。边框的强度大于缓冲垫的强度。缓冲垫在第三方向上的厚度为h1,边框在第三方向上的厚度为h2,且h2/5≤h1≤h2/2。缓冲垫为平板状结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为矩形凹槽。边框具有第三表面,第三表面在第三方向上位于缓冲垫的第一表面外侧。缓冲构件还包括第一保护件,第一保护件至少覆盖边框的第三表面。缓冲垫的第一表面的表面积为A1,边框的第三表面的表面积为A2,且A2≤(A1+A2)/5。边框还具有第四表面,第四表面在第三方向上位于缓冲垫的第二表面外侧。缓冲构件还包括第二保护件,第二保护件至少覆盖边框的第四表面。缓冲垫的第二表面的表面积为A3,边框的第四表面的表面积为A4,且A4≤(A3+A4)/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多个电池以及上述所述的缓冲构件,缓冲构件设置于相邻两个电池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在电池模组中,由于缓冲垫自身的弹性以及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与对应的电池形成的间隙均能吸收对应电池产生的膨胀力,从而使得缓冲构件满足电池的膨胀力要求。同时,由于边框将缓冲垫与对应电池分隔开、并基于边框自身的强度和缓冲效果,边框不仅提高了电池模组整体的强度,还能够在组装过程中吸收电池之间的组装公差,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整个电池模组的装配尺寸。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池模组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的缓冲构件的分解图。图3是缓冲构件除去第一保护件和第一保护件后的主视图。图4是沿图3中的A-A线切分后的剖视图。图5是图3的一变形例。图6是图3的另一变形例。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缓冲构件14第二凹槽11缓冲垫15第一保护件111外周面16第二保护件112第一表面2电池113第二表面3端板12边框4侧板121第三表面5上盖122第四表面X第一方向12A第一本体Y第二方向12B第二本体Z第三方向13第一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是指两个以上(包括两个);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或信号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照图1,电池模组包括缓冲构件1、多个电池2、端板3、侧板4以及上盖5。所述多个电池2沿第三方向Z并排布置,缓冲构件1设置于相邻两个电池2之间。端板3为两个且分别沿第三方向Z设置于所述多个电池2两侧、侧板4为两个且分别沿第二方向Y设置于所述多个电池2两侧,且端板3和侧板4互相连接(如焊接)以夹紧固定所述多个电池2以及设置于相邻两个电池2之间的缓冲构件1。上盖5沿第一方向X位于所述多个电池2上方并固定连接于端板3和/或侧板4。参照图2至图6,缓冲构件1可包括缓冲垫11、边框12、第一凹槽13、第二凹槽14、第一保护件15以及第二保护件16。参照图4,缓冲垫11在周向(即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具有外周面111、在第三方向Z上具有第一表面112和第二表面113。其中,缓冲垫11的外周面111可通过粘接方式固定连接于边框12,而第一表面112和第二表面113分别面向对应的电池2。缓冲垫11可形成为矩形状结构,此时缓冲垫11的外周面111由四个侧面组成。为了提高缓冲垫11与边框12的连接强度,边框12形成为中空的框架结构(如图2所示)并在周向上包围整个缓冲垫11,且缓冲垫11的四个侧面均固定连接于边框12。缓冲垫11不仅具有弹性以吸收对应电池2产生的膨胀力,还具有隔热效果以保证电池2之间的隔热需求。具体地,缓冲垫11可由气凝胶、复合纤维等材料制成。参照图4,边框12面向缓冲垫11的外周面111设置并固定连接于缓冲垫11的外周面111。其中,为了保证边框12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足够的缓冲效果,边框12可由橡胶类、发泡胶类、塑料类等材料制成硬质结构。第一凹槽13由缓冲垫11的第一表面112与边框12一起形成、第二凹槽14由缓冲垫11的第二表面113与边框12一起形成。此时,缓冲垫11在第三方向Z上的厚度与第一凹槽13在第三方向Z上的深度以及第二凹槽14在第三方向Z上的深度之和等于边框12在第三方向Z上的厚度。换句话说,边框12在第三方向Z上同时突出于缓冲垫11两侧。第一凹槽13和第二凹槽14分别面向对应的电池2,且第一凹槽13和第二凹槽14分别与对应的电池2形成间隙以吸收对应电池2产生的膨胀力。基于缓冲垫11和边框12的结构,第一凹槽13和第二凹槽14可均形成为矩形凹槽。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缓冲构件(1),其特征在于,缓冲构件(1)包括缓冲垫(11)和边框(12);/n缓冲垫(11)在周向上具有外周面(111)、在第三方向(Z)上具有第一表面(112)和第二表面(113);/n边框(12)面向缓冲垫(11)的外周面(111)设置并固定连接于缓冲垫(11)的外周面(111);/n缓冲垫(11)的第一表面(112)与边框(12)一起形成有第一凹槽(13)、第二表面(113)与边框(12)一起形成有第二凹槽(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冲构件(1),其特征在于,缓冲构件(1)包括缓冲垫(11)和边框(12);
缓冲垫(11)在周向上具有外周面(111)、在第三方向(Z)上具有第一表面(112)和第二表面(113);
边框(12)面向缓冲垫(11)的外周面(111)设置并固定连接于缓冲垫(11)的外周面(111);
缓冲垫(11)的第一表面(112)与边框(12)一起形成有第一凹槽(13)、第二表面(113)与边框(12)一起形成有第二凹槽(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构件(1),其特征在于,边框(12)的强度大于缓冲垫(11)的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构件(1),其特征在于,缓冲垫(11)在第三方向(Z)上的厚度为h1,边框(12)在第三方向(Z)上的厚度为h2,且h2/5≤h1≤h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构件(1),其特征在于,
缓冲垫(11)为平板状结构;
第一凹槽(13)和第二凹槽(14)均为矩形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构件(1),其特征在于,
边框(12)具有第三表面(121),第三表面(121)在第三方向(Z)上位于缓冲垫(11)的第一表面(112)外侧;
缓冲构件(1)还包括第一保护件(15),第一保护件(15)至少覆盖边框(12)的第三表面(1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睿琪,陈智明,朱建伟,于晶晶,陈天明,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