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7661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超导电力应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传力装置。该装置包括超导骨架、内杜瓦、冷屏、外壳和传力杆,设置有超导线圈的超导骨架置于内杜瓦中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内杜瓦连接,冷屏设置在内杜瓦外,传力杆从超导线圈的中心依次穿过内杜瓦和冷屏且与内杜瓦连接而与冷屏不接触,外壳设置在冷屏外且具有与伸出冷屏的传力杆配合的外凸部分,外凸部分内部与传力杆连接且外凸部分外部与运动载体连接,外壳和内杜瓦间为真空层,冷屏与内杜瓦和外壳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在超导线圈与外部线圈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的情况下,超导线圈的电磁力通过超导骨架、第一连接件、内杜瓦、传力杆和外壳传递至运动载体。由此,实现高载荷传力装置的轻量化设计。

Force transfer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传力装置
本技术涉及超导电力应用
,尤其涉及一种传力装置。
技术介绍
超导磁体因其产生磁场大、体积小、重量轻和损耗低等诸多优点,常常应用于超高速环境中,如超高速磁悬浮列车,超高速电磁弹射,高速立体水库等领域。以超高速磁悬浮列车中超导直线电机为例,超导磁体作为超导直线电机的动子部分,超导磁体产生的磁场与直线电机定子部分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在超导磁体中产生巨大的推力,使超导磁体快速向前推进。众所周知,超导磁体与外部线圈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力为电磁力,首先作用在超导磁体内的超导线圈中。如何将超导线圈的电磁力传递到外部车体或其他运动载体中,使得车体和其他运动载体受超导线圈传递而来的电磁力高速运动是核心问题之一。尤其是在有限的超导磁体空间内,且对超导磁体有轻量化要求的前提下,超导磁体必须要有一种传力装置,将超导线圈的电磁力传递至运动载体上。由于现阶段大部分超导应用中,对运动的超导磁体没有太多的重量和空间限制,且超导磁体所受载荷不大,因此目前的超导磁体内部并没有设计特定的电磁力传力转置,而是直接将超导线圈与超导磁体外壳采用支撑部件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用于支撑超导线圈(1)的超导骨架(2)、内杜瓦(3)、冷屏(4)、外壳(5)和传力杆(6),其中,/n设置有超导线圈(1)的超导骨架(2)置于所述内杜瓦(3)中并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内杜瓦(3)连接,所述内杜瓦(3)中存放有制冷介质用于冷却所述超导线圈(1),所述冷屏(4)设置在所述内杜瓦(3)外,所述传力杆(6)从所述超导线圈(1)的中心依次穿过所述内杜瓦(3)和所述冷屏(4)且与所述内杜瓦(3)连接而与所述冷屏(4)不接触,所述外壳(5)设置在所述冷屏(4)外且具有与伸出所述冷屏(4)的传力杆(6)配合的外凸部分,所述外凸部分内部与所述传力杆(6)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用于支撑超导线圈(1)的超导骨架(2)、内杜瓦(3)、冷屏(4)、外壳(5)和传力杆(6),其中,
设置有超导线圈(1)的超导骨架(2)置于所述内杜瓦(3)中并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内杜瓦(3)连接,所述内杜瓦(3)中存放有制冷介质用于冷却所述超导线圈(1),所述冷屏(4)设置在所述内杜瓦(3)外,所述传力杆(6)从所述超导线圈(1)的中心依次穿过所述内杜瓦(3)和所述冷屏(4)且与所述内杜瓦(3)连接而与所述冷屏(4)不接触,所述外壳(5)设置在所述冷屏(4)外且具有与伸出所述冷屏(4)的传力杆(6)配合的外凸部分,所述外凸部分内部与所述传力杆(6)连接且所述外凸部分外部与运动载体(7)连接,所述外壳(5)和所述内杜瓦(3)之间为真空层,所述冷屏(4)与所述内杜瓦(3)和所述外壳(5)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在所述超导线圈(1)与外部线圈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的情况下,所述超导线圈(1)的电磁力依次通过所述超导骨架(2)、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内杜瓦(3)、所述传力杆(6)和所述外壳(5)传递至所述运动载体(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缓冲层(8),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伟毛凯张艳清翟茂春谭浩张志华李超刘伟龚珺刘坤张营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