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导冷却超导线圈限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7680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超导线圈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传导冷却超导线圈限位装置,包括低温容器,所述低温容器内腔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外壁开设有螺纹,所述限位杆的中部固定套接有定位环和承力环,所述定位环位于承力环的左侧,所述定位环的上方固定安装有上端板,所述上端板底部的中心处固定安装有下端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承力环的螺纹调节限位杆与低温容器侧壁间的相对位置,使限位杆顶紧低温容器侧壁,从而防止超导线圈沿圆周径向晃动;正常运行时,由于限位杆直接固定在超导线圈下方,随超导线圈一起冷却;限位杆冷却后开始收缩而脱离低温容器侧壁,从而使得限位杆与低温容器间的传导漏热变为0,降低了系统的漏热。

A kind of limiting device for conducting cooling superconducting c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导冷却超导线圈限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超导线圈
,具体为一种传导冷却超导线圈限位装置。
技术介绍
传导冷却超导线圈不需要使用低温液体进行冷却,目前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与低温液体浸泡冷却不同,传导冷却超导线圈对热更为敏感。由于传导冷却超导线圈一般都是通过拉杆悬吊在真空容器上端部的下方,为保证超导线圈在径向的稳定性,必须在超导线圈与低温容器外壁之间增加限位装置,以防止超导磁体在运输等工况下的晃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4319057A提出了一种用于低温超导磁体氦槽的悬挂装置,其在氦槽的不同位置配置可调节的拉杆,通过锁紧螺母调节氦槽顶端和底端的安装中心,其结构形式和分布形式使得被悬挂的氦槽在受力和安装对中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但是,沿该结构的漏热会一直存在,是影响系统热稳定性的重要原因,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传导冷却超导线圈限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传导冷却超导线圈限位装置,具备针对传导冷却超导磁体限位装置的漏热问题,提出一种传导冷却超导线圈限位装置,可以在保证正常运输的工况结构强度的条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导冷却超导线圈限位装置,包括低温容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容器(5)内腔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所述限位杆(1)的另一端外壁开设有螺纹(11),所述限位杆(1)的中部固定套接有定位环(2)和承力环(3),所述定位环(2)位于承力环(3)的左侧,所述定位环(2)的上方固定安装有上端板(21),所述上端板(21)底部的中心处固定安装有下端板(22),所述下端板(22)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固定螺栓(23),且固定螺栓(23)的上表面与上端板(21)固定连接,所述下端板(22)的中心处开设有定位通孔(24),所述定位通孔(24)与螺纹(11)相适配,所述承力环(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导冷却超导线圈限位装置,包括低温容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容器(5)内腔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所述限位杆(1)的另一端外壁开设有螺纹(11),所述限位杆(1)的中部固定套接有定位环(2)和承力环(3),所述定位环(2)位于承力环(3)的左侧,所述定位环(2)的上方固定安装有上端板(21),所述上端板(21)底部的中心处固定安装有下端板(22),所述下端板(22)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固定螺栓(23),且固定螺栓(23)的上表面与上端板(21)固定连接,所述下端板(22)的中心处开设有定位通孔(24),所述定位通孔(24)与螺纹(11)相适配,所述承力环(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上端板(31),所述第二上端板(31)的底部中心处固定安装有第二下端板(32),所述第二下端板(32)的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螺栓(33),所述第二固定螺栓(33)的上边面与第二上端板(3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下端板(32)的中心处开设有紧定螺纹孔(34),所述紧定螺纹孔(34)与螺纹(11)相适配,所述定位环(2)和承力环(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超导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韬周呈劼吴启峰倪国华饶志文黄建民谭云海杨平李芳昕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联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