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虹吸实验演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7570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虹吸实验演示装置,包括一个具有台阶状坡面的支座,所述支座上沿其台阶状坡面依次设置有多个顶部开口的容器,所述容器与支座相连接,所述支座上由上至下的容器上分别设置有吸管,所述吸管的一端位于容器内,另一端伸出容器外并位于与其相邻的容器中;该虹吸实验演示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可以使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到虹吸物理现象的优点。

A siphon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虹吸实验演示装置
本技术属于物理实验教学器材
,具体涉及一种虹吸实验演示装置。
技术介绍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它的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它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虹吸(syphonage)是利用液面高度差的作用力现象,将液体充满一根倒U形的管状结构内后,将开口高的一端置于装满液体的容器中,容器内的液体会持续通过虹吸管向更低的位置流出。虹吸的实质是因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而产生。在大气压和液体压强的共同作用下,水朝一个方向移动。但是对关于虹吸的这些物理现象如果只通过抽象、枯燥、复杂的理论知识对于学龄儿童进行传授的话,可能不但不利于学生接受并理解这些物理知识,而且还可能引起学生对物理学的抵触心理,从而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成果;因此,需要能直观反映相应物理现象且简单易操作的实验器材,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体验,并在体验相应的物理现象中了解、学习到相应的物理知识,从而能提高相应的教学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可以使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到虹吸物理现象的实验器材。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虹吸实验演示装置,包括一个具有台阶状坡面的支座,所述支座上沿其台阶状坡面依次设置有多个顶部开口的容器,所述多个容器也呈台阶状设置,所述支座上由上至下的容器上分别设置有吸管,每根吸管的第一端位于上方的容器内,第二端伸出所述上方的容器外并伸入与其相邻的下方的容器中,所述吸管的第一端高于所述吸管的第二端。作为优选,所述支座上台阶状坡面的最下方还设置有收集盒,所述收集盒用于收集与其相邻的容器中流出的液体。作为优选,所述吸管上具有一个U形弯,所述U形弯贯穿容器壁并与容器密封,所述U形弯位于容器上不超过3/4的高度。作为优选,所述吸管上位于容器内的一端延伸到容器的底部,所述吸管上伸出容器的另一端延伸到与容器相邻的另一容器中,且伸出容器的另一端低于其位于容器内的端部。作为优选,所述支座上还设置有水循环装置,所述水循环装置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和水泵,所述进水管与收集盒相连通,所述出水管与位于支座顶部的容器相连通,所述水泵与进水管和出水管相连接,且水泵与支座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容器为透明容器、所述慢集盒为透明收集盒,所述吸管为透明吸管。作为优选,所述支座由多个容器堆叠而成。作为优选,所述吸管的第一端穿过位于上方的容器的侧壁,伸入所述容器内,所述吸管的第二端自位于下方的容器的顶部开口处伸入所述下方的容器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由于在支座上设置了多个依次增高的容器以及与容器相互配合的吸管,当在支座上位于最高处的容器内倒放液体,如水时,当水没过吸管上U形弯的最高处时,水即可通过吸管并通过虹吸原理流入到与其相邻的容器中,当上一容器中的水都流入下一容器中时,并且水没过吸管上U形弯的最高处时,便会再次向下一容器流动,直到最低处。从而形象直观的向学生展示了虹吸这一物理现象,进而有助于加深学生们对物理的认知并提高相应的教学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技术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技术的主旨。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虹吸实验演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虹吸实验演示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虹吸实验演示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焊接固定或销轴固定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详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虹吸实验演示装置,包括一个具有台阶状坡面的支座1,支座1上沿其台阶状坡面依次设置有多个顶部开口的容器2,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三个容器2,当然,容器2的数量可以根据同的使用需求进行灵活的配置,容器2与支座1相卡接或者通过螺栓固定,支座1上由上至下的容器2上分别设置有吸管3,吸管3的一端位于容器2内,另一端伸出容器2外并位于与其相邻的容器2中。在对虹吸实验演示装置进行演示时,将水注入位于支座1上位于最高处的容器2中,当水没过连接通于容器上的吸管3上U形弯31的最高处时,水即可通过吸管3流入到与其相邻的容器2中,当容器2中的液面低于吸管3的最高处时仍可在虹吸现象继续流出,直到将容器2中的水吸干;当上一容器2中的水都流入下一容器2中时,并且水没过吸管3上U形弯31的最高处时,便会再次向下一容器2流动,直到最低处。从而形象直观的向学生展示了虹吸这一物理现象,同时容器2内的水在虹吸作用下依次逐级向下流动,从而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如图1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支座1上台阶状坡面的最下方还设置有收集盒4,收集盒4用于收集与其相邻的容器2中流出的液体,从而提高了实验演示装置使用的便捷性。如图1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吸管3上具有一个U形弯31,U形弯31贯穿容器2壁并与容器2密封,U形弯31位于容器2上不超过3/4的高度,U形弯的最高点不高于容器2的高度,有助于容器2内的水位高于U形弯时水能自行流出,而避免了吸管3的U形弯31的高度高于容器2时水不能自行流出并形成虹吸。如图1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吸管3上位于容器2内的一端延伸到容器2的底部,有助于将容器2内的液体都吸出,吸管3上伸出容器2的另一端延伸到与容器2相邻的另一容器2中,且伸出容器2的另一端低于其位于容器2内的端部,即吸管3伸出容器2外的长度要大于位于容器2内的长度,从而可以使吸管3内最高点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往低位管口处移动,在吸管3内部产生负压,导致高位管口的液体被吸进最高点。如图2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支座1上还设置有水循环装置5,水循环装置5包括进水管51、出水管52和水泵53,进水管51与收集盒4相连通,出水管52与位于支座1顶部的容器2相连通,水泵53与进水管51和出水管52相连接,且水泵53与支座1通过螺栓固定,在当水从容器2中流入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虹吸实验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具有台阶状坡面的支座,所述支座上沿其台阶状坡面依次设置有多个顶部开口的容器,所述多个容器也呈台阶状设置,所述支座上由上至下的容器上分别设置有吸管,每根吸管的第一端位于上方的容器内,第二端伸出所述上方的容器外并伸入与其相邻的下方的容器中,所述吸管的第一端高于所述吸管的第二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虹吸实验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具有台阶状坡面的支座,所述支座上沿其台阶状坡面依次设置有多个顶部开口的容器,所述多个容器也呈台阶状设置,所述支座上由上至下的容器上分别设置有吸管,每根吸管的第一端位于上方的容器内,第二端伸出所述上方的容器外并伸入与其相邻的下方的容器中,所述吸管的第一端高于所述吸管的第二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实验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上台阶状坡面的最下方还设置有收集盒,所述收集盒用于收集与其相邻的容器中流出的液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实验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上具有一个U形弯,所述U形弯贯穿容器壁并与容器密封,所述U形弯位于容器上不超过3/4的高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虹吸实验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上位于容器内的一端延伸到容器的底部,所述吸管上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占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赛恩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