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虹吸导热管采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87004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0 0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虹吸导热管采暖装置,包括:虹吸导热管机构、光伏板、外部水管、控制器、电热能发热体及蓄电池,所述光伏板的倾斜角度为71°~75°,所述外部水管上设有进水口、水温传感器及循环泵,所述虹吸导热管机构包括:大换热管及小换热管,所述大换热管的一端设有第一端盖,所述大换热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端盖,所述大换热管内设有数个管支架,所述大换热管与小换热管之间形成真空腔,所述第一端盖上安装有第一逆止阀,所述第二端盖上安装有第二逆止阀,所述真空腔的底部设有扩散剂,所述外部水管与小换热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太阳能来为循环泵及电热能发热体提供动力,大大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采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虹吸导热管采暖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不管在夏季还是冬季,均能吃到各种各样的蔬菜和水果,现有技术中,种植户主要是通过大棚来提高大棚内的温度,进而改善蔬菜的种植温度,然而该种方式不仅花费大、容易损坏,升温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虹吸导热管采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虹吸导热管采暖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虹吸导热管采暖装置,包括:虹吸导热管机构、光伏板、外部水管、控制器、电热能发热体及蓄电池,所述光伏板的倾斜角度为71° ~75°,所述电热能发热体安装于外部水管上,所述蓄电池分别与控制器、电热能发热体及光伏板相连接,所述外部水管上设有进水口、水温传感器及循环泵,所述水温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所述循环泵与蓄电池相连,所述虹吸导热管机构包括:大换热管及安装于大换热管内的小换热管,所述大换热管的一端设有与大换热管相焊接的第一端盖,所述大换热管的另一端设有与大换热管相焊接的第二端盖,所述小换热管穿过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并与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相焊接,所述大换热管内设有数个用于支撑小换热管的管支架,所述大换热管与小换热管之间形成真空腔,所述第一端盖上安装有凸伸入真空腔内的第一逆止阀,所述第二端盖上安装有凸伸入真空腔内的第二逆止阀,所述真空腔的底部设有扩散剂,所述外部水管与小换热管相连通。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虹吸导热管采暖装置中,所述大换热管、小换热管、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均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小换热管的圆心与大换热管的圆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小换热管的圆心位于大换热管的圆心的下方。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虹吸导热管采暖装置中,所述大换热管、小换热管、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均由不锈钢或销合金制成。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虹吸导热管采暖装置中,所述管支架由高强度ABS材料制成。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虹吸导热管采暖装置中,所述光伏板的倾斜角度为73°。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虹吸导热管采暖装置中,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中的虹吸导热管采暖装置结构简单、投资少、换热效率高、占地面积较少、用处较广泛,通过利用太阳能来为循环泵及电热能发热体提供动力,大大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中虹吸导热管采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1、虹吸导热管机构,2、光伏板,3、外部水管,4、控制器,5、电热能发热体,6、蓄电池,7、进水口,8、水温传感器,9、循环泵,10、大换热管,11、小换热管,12、第一端盖,13、第二端盖,14、管支架,15、真空腔,16、第一逆止阀,17、第二逆止阀,18、扩散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这些优选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进行了例示。附图中所示和根据附图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参图1所示,一种虹吸导热管采暖装置,包括:虹吸导热管机构1、光伏板2、外部水管3、控制器4、电热能发热体5及蓄电池6,控制器4可以包括微处理器(MCU),该MCU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只读存储模块(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模块(random access memory, RAM)、定时模块、数字模拟转换模块(A/Dconverter)、以及复数输入/输出埠。当然,控制器4也可以采用其它形式的集成电路,如: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pplicat1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现场可程序化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4优选为PLC控制器。所述光伏板2的倾斜角度为71° ~7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光伏板2的倾斜角度优选为73°。所述电热能发热体5安装于外部水管3上,所述蓄电池6分别与控制器4、电热能发热体5及光伏板2相连接,所述外部水管3上设有进水口 7、水温传感器8及循环泵9,所述水温传感器8与控制器4相连,所述循环泵9与蓄电池6相连,所述虹吸导热管机构I包括:大换热管10及安装于大换热管10内的小换热管11,所述大换热管10的一端设有与大换热管10相焊接的第一端盖12,所述大换热管10的另一端设有与大换热管10相焊接的第二端盖13,所述小换热管11穿过第一端盖12及第二端盖13并与第一端盖12及第二端盖13相焊接,所述大换热管10内设有数个用于支撑小换热管11的管支架14,所述管支架14由高强度ABS材料制成。所述大换热管10与小换热管11之间形成真空腔15,所述第一端盖12上安装有凸伸入真空腔15内的第一逆止阀16,所述第二端盖13上安装有凸伸入真空腔15内的第二逆止阀17,所述真空腔15的底部设有扩散剂18,所述外部水管3与小换热管11相连通。所述大换热管10、小换热管11、第一端盖12及第二端盖13均由金属材料制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大换热管10、小换热管11、第一端盖12及第二端盖13均由不锈钢或铝合金制成。所述小换热管11的圆心与大换热管10的圆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小换热管11的圆心位于大换热管10的圆心的下方。本技术中虹吸导热管采暖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光伏板2接收到太阳光后会将太阳光的光能转换为电能,并将电能储蓄在蓄电池6内,由蓄电池6对电热能发热体5、循环泵9及控制器4供电,电热能发热体5对外部水管3中的水进行加热,外部水管3中的热水通过循环泵9进入小换热管11中循环,通过小换热管11管壁导热给扩散剂18加热,由于扩散剂18具有高效聚热作用使得扩散剂18温度迅速提高,向外不断传递热量。扩散剂18温度不断通过大换热管10管壁向周围导热,有些扩散剂向管壁外不断扩散热量,这部分扩散剂温度也不断下降形成冷凝液温度并沿大换热管10内壁不断回流到大换热管10底部,在不断吸收小换热管11管壁热量后再通过大换热管10管壁与环境温度不断交换,这样不断循环,放热冷凝,环境温度不断升高,最终达到预想的环境温度。外部水管3中的热水一般保持在50~60°,当外部水管3中的热水温度超过这一值时,水温传感器8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4,控制器4控制蓄电池6暂停对电热能发热体5进行供电。综上所述,本技术中的虹吸导热管采暖装置结构简单、投资少、换热效率高、占地面积较少、用处较广泛,通过利用太阳能来为循环泵及电热能发热体提供动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虹吸导热管采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虹吸导热管机构、光伏板、外部水管、控制器、电热能发热体及蓄电池,所述光伏板的倾斜角度为71°~75°,所述电热能发热体安装于外部水管上,所述蓄电池分别与控制器、电热能发热体及光伏板相连接,所述外部水管上设有进水口、水温传感器及循环泵,所述水温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所述循环泵与蓄电池相连,所述虹吸导热管机构包括:大换热管及安装于大换热管内的小换热管,所述大换热管的一端设有与大换热管相焊接的第一端盖,所述大换热管的另一端设有与大换热管相焊接的第二端盖,所述小换热管穿过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并与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相焊接,所述大换热管内设有数个用于支撑小换热管的管支架,所述大换热管与小换热管之间形成真空腔,所述第一端盖上安装有凸伸入真空腔内的第一逆止阀,所述第二端盖上安装有凸伸入真空腔内的第二逆止阀,所述真空腔的底部设有扩散剂,所述外部水管与小换热管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永康吴兴中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君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