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山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束流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7031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束流加热装置,包括加热腔体、盖体、连接管和束流罩,所述加热腔体设有进水口,盖体盖合在进水口上,连接管安装于盖体下,连接管的底端设加热管,在加热管外部设有束流罩,束流罩呈漏斗状设计,其顶端和底端均设有开口,且顶端开口的直径小于底端开口,连接管从束流罩顶端开口穿下,在连接管上设有若干连接索,连接索的另一端与束流罩内壁连接,将束流罩固定在加热管外部,连接管、加热管和束流罩均位于加热腔体内部,在连接管和盖体内设有为加热管供电的导线。其应用时,可以通过束流的设计使加热过程中的水产生循环流动,有效防止水垢在加热管上聚集。

A new type of beam hea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束流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加热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束流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工业、生活用水加热器件很多都是靠加热管直接与水接触进行热传导加热的,但是水在加热后会产生水垢,加热器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有大量水垢附着在加热管上。随着加热管上水垢的聚积增多,加热管的加热效率会大大降低,这样也就会增加能源消耗和维护费用,并且,如果加热管上水垢聚积太多,导致热量传导不出,加热管的表面负荷会越来越高,容易产生爆管现象,既不安全又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束流加热装置,其应用时,可以通过束流的设计使加热过程中的水产生循环流动,有效防止水垢在加热管上聚集。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束流加热装置,包括加热腔体、盖体、连接管和束流罩,所述加热腔体设有进水口,盖体盖合在进水口上,连接管安装于盖体下,连接管的底端设加热管,在加热管外部设有束流罩,束流罩呈漏斗状设计,其顶端和底端均设有开口,且顶端开口的直径小于底端开口,连接管从束流罩顶端开口穿下,在连接管上设有若干连接索,连接索的另一端与束流罩内壁连接,将束流罩固定在加热管外部,连接管、加热管和束流罩均位于加热腔体内部,在连接管和盖体内设有为加热管供电的导线。优选的,所述连接索设有至少三根,其围绕连接管均匀分布。优选的,所述连接索为碳纤维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盖体与连接管的接合处和连接管与加热管的接合处均防水密封。优选的,所述盖体盖合的进水口直径大于束流罩底端的外径。优选的,所述连接索与束流罩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一种新型束流加热装置,可以通过束流的设计使加热过程中的水产生循环流动,有效防止水垢在加热管上聚集。2、本技术一种新型束流加热装置,可取出和拆卸的部件设计,便于拆卸维护处理3、本技术一种新型束流加热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束流罩和连接管部分的仰视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加热腔体,2-盖体,3-连接管,4-加热管,5-束流罩,6-连接索。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新型束流加热装置,包括加热腔体1、盖体2、连接管3和束流罩5,所述加热腔体1设有进水口,盖体2盖合在进水口上,连接管3安装于盖体2下,连接管3的底端设加热管4,在加热管4外部设有束流罩5,束流罩5呈漏斗状设计,其顶端和底端均设有开口,且顶端开口的直径小于底端开口,连接管3从束流罩5顶端开口穿下,在连接管3上设有若干连接索6,连接索6的另一端与束流罩5内壁连接,将束流罩5固定在加热管4外部,连接管3、加热管4和束流罩5均位于加热腔体1内部,在连接管3和盖体2内设有为加热管4供电的导线。具体实施时,加热管4对加热腔体1内的水进行直接加热,加热后的热水会上升,从束流罩5底端的大开口流向顶端的小开口,经过束流后热水上升流速加快,使水中加热产生的水垢被热水流快速带出束流罩5,向加热腔体1顶部水体扩散,有效防止水垢在加热过程中吸附于加热管4上,加热腔体1底部的冷水又汇聚在束流罩5底部进行加热,形成加热循环。实施例2作为对上述实施例的方案优化,连接索6设有至少三根,全部围绕连接管3均匀分布,使束流罩5连接更稳固;同时,连接索6为碳纤维材料制成,在使用时具有耐高温,耐腐蚀,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实施例3作为对上述实施例的方案优化,盖体2与连接管3的接合处和连接管3与加热管4的接合处均做防水密封处理,防止水分浸入造成漏电的情况。实施例4作为对上述实施例的方案优化,盖体2盖合的进水口直径大于束流罩5底端的外径,其应用时,便于将连接管3、加热管4和束流罩5连着盖体2从进水口取出;同时,连接索6与束流罩5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便于将束流罩5和连接管3拆分进行维修更换。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束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腔体(1)、盖体(2)、连接管(3)和束流罩(5),所述加热腔体(1)设有进水口,盖体(2)盖合在进水口上,连接管(3)安装于盖体(2)下,连接管(3)的底端设加热管(4),在加热管(4)外部设有束流罩(5),束流罩(5)呈漏斗状设计,其顶端和底端均设有开口,且顶端开口的直径小于底端开口,连接管(3)从束流罩(5)顶端开口穿下,在连接管(3)上设有若干连接索(6),连接索(6)的另一端与束流罩(5)内壁连接,将束流罩(5)固定在加热管(4)外部,连接管(3)、加热管(4)和束流罩(5)均位于加热腔体(1)内部,在连接管(3)和盖体(2)内设有为加热管(4)供电的导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束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腔体(1)、盖体(2)、连接管(3)和束流罩(5),所述加热腔体(1)设有进水口,盖体(2)盖合在进水口上,连接管(3)安装于盖体(2)下,连接管(3)的底端设加热管(4),在加热管(4)外部设有束流罩(5),束流罩(5)呈漏斗状设计,其顶端和底端均设有开口,且顶端开口的直径小于底端开口,连接管(3)从束流罩(5)顶端开口穿下,在连接管(3)上设有若干连接索(6),连接索(6)的另一端与束流罩(5)内壁连接,将束流罩(5)固定在加热管(4)外部,连接管(3)、加热管(4)和束流罩(5)均位于加热腔体(1)内部,在连接管(3)和盖体(2)内设有为加热管(4)供电的导线。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山
申请(专利权)人:杨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