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割枪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5853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等离子切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切割枪控制电路,其能够调节转移弧电流,延长切割枪使用寿命,降低整机故障率,其包括连接整流逆变模块和第一电流传感器的控制电路模块,控制电路模块连接电流调节电位器和割枪开关,其特征在于,控制电流模块还连接转移弧电流预置电路,转移弧电流预置电路包括第一运放,第一运放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2一端,第一运放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1一端、电阻R10一端、电容C3一端、第二运放的同相输入端,电容C3另一端和电阻R10另一端均接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6一端、电子开关模块一端,电阻R6另一端连接第二运放的反相输入端,第二运放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8一端。

A control circuit of cutting gu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切割枪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等离子切割
,具体为一种切割枪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等离子切割是以等离子弧为热源,将被切割的金属局部熔化,并同时用高速气流将已融化的金属吹走而形成狭窄切口的一种过程。常用的等离子弧有非转移型与转移型。目前广泛使用的转移型等离子弧,采用机械触点式,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工作时闭合触点,输出转移弧,该电弧的电流由大功率电阻限流,在主电弧引燃后,断开触点,关闭转移弧。由于采用机械触点,容易出现触点损伤,导致无法正常使用。同时,切割枪作为等离子切割机的附件,生产厂家众多,不同规格的切割枪需要不同的转移弧电流,如果该电流不可调,必然影响切割枪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机械触电开关容易出现损伤,切割枪因电流不可调导致缩短切割枪使用寿命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切割枪控制电路,其能够调节转移弧电流,延长切割枪使用寿命,降低整机故障率。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切割枪控制电路,其包括连接整流逆变模块和第一电流传感器的控制电路模块,所述控制电路模块连接电流调节电位器和割枪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流模块还连接转移弧电流预置电路,所述转移弧电流预置电路包括第一运放,所述第一运放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2一端,所述第一运放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1一端、电阻R10一端、电容C3一端、第二运放的同相输入端,所述电容C3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10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6一端、电子开关模块一端,所述电阻R6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运放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二运放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8一端,所述电阻R8另一端连接电容C2一端、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滑动变阻器RP1的一端和滑动片、电阻R9一端、二极管D1的负极、第三运放的同相输入端,所述电阻R9另一端连接负电源,所述电阻R1另一端与所述滑动变阻器RP1另一端均连接电源,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通过电阻R5连接所述电子开关模块另一端和控制电路模块,所述第三运放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相连后连接电阻R7一端,所述电阻R7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1一端并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容C1和所述控制电路模块。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模块包括光耦和第四运放,所述光耦的1脚连接电阻R11一端,所述电阻R11另一端连接电阻R12一端和电源,所述电阻R12另一端连接光耦的4脚和所述电子开关模块,所述光耦的3脚接地、1脚连接所述割枪开关一端,所述割枪开关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运放的12脚连接所述电流调节电位器和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采用本技术后,采用电子开关取代原有的机械触点式开关,通过控制电路模块来控制电子开关,不容易出现损坏,并且转移弧电流预置电路配合控制电路模块可以实现转移弧电流大小的调节,满足不同规格割枪需求,提高了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切割枪控制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切割枪控制原理图;图3为转移弧电流预置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2,图3所示,一种切割枪控制电路,其包括连接整流逆变模块和第一电流传感器的控制电路模块,控制电路模块连接电流调节电位器W1和割枪开关S1,控制电流模块还连接转移弧电流预置电路,转移弧电流预置电路包括第一运放IC1A,第一运放IC1A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2一端,第一运放IC1A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1一端、电阻R10一端、电容C3一端、第二运放IC1C的同相输入端,电容C3另一端和电阻R10另一端均接地,第一运放IC1A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6一端、电子开关模块一端,电阻R6另一端连接第二运放IC1C的反相输入端,第二运放IC1A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8一端,电阻R8另一端连接电容C2一端、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滑动变阻器RP1的一端和滑动片、电阻R9一端、二极管D1的负极、第三运放IC1D的同相输入端,电阻R9另一端连接负电源,电阻R1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RP1另一端均连接15V电源,二极管D1的正极通过电阻R5连接电子开关模块另一端和控制电路模块,第三运放IC1D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相连后连接电阻R7一端,电阻R7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1一端并接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容C1和控制电路模块。控制电路模块包括光耦和第四运放IC2,光耦的1脚连接电阻R11一端,电阻R11另一端连接电阻R12一端和电源,电阻R12另一端连接光耦的4脚和电子开关模块,光耦的3脚接地、1脚连接割枪开关S1一端,割枪开关S1另一端接地,第四运放IC2的12脚连接电流调节电位器W1和三极管Q1的发射极。本技术工作原理如下所述:割枪开关S1未闭合状态下,控制电路模块停止输出脉冲波形,图中A点电位为高电平,第二电流传感器输出零电平,B点高电平,C点低电平,D点高电平,三极管Q1工作在截止状态,E点电位完全受电流调节电位器W1的控制,此时,调节电流调节电位器W1,可以预置主电弧电流的大小。割枪开关S1闭合状态下,控制电路模块输出脉冲波形,A点电位为低电平,打开电子开关模块,电弧转移未成功前,第二电流传感器输出电平低于阈值,B点高电平,C点低电平,D点低电平,三极管Q1工作在放大状态,调节滑动变阻器RP1可改变D点电平值,从而改变E点电平值,E点电平不再仅受电流调节电位器控制。割枪开关S1闭合状态下,控制电路模块输出脉冲波形,A点电位为低电平,打开电子开关模块,电弧转移成功后,第二电流传感器输出电平高于阈值,B点低电平,关闭电子开关模块;同时C点高电平,D点高电平,三极管Q1工作在截止状态,E点电位完全受电流调节电位器W1的控制,此时,调节电流调节电位器W1,可以改变主电弧电流的大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切割枪控制电路,其包括连接整流逆变模块和第一电流传感器的控制电路模块,所述控制电路模块连接电流调节电位器和割枪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模块还连接转移弧电流预置电路,所述转移弧电流预置电路包括第一运放,所述第一运放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2一端,所述第一运放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1一端、电阻R10一端、电容C3一端、第二运放的同相输入端,所述电容C3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10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6一端、电子开关模块一端,所述电阻R6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运放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二运放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8一端,所述电阻R8另一端连接电容C2一端、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滑动变阻器RP1的一端和滑动片、电阻R9一端、二极管D1的负极、第三运放的同相输入端,所述电阻R9另一端连接负电源,所述电阻R1另一端与所述滑动变阻器RP1另一端均连接电源,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通过电阻R5连接所述电子开关模块另一端和控制电路模块,所述第三运放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相连后连接电阻R7一端,所述电阻R7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1一端并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容C1和所述控制电路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切割枪控制电路,其包括连接整流逆变模块和第一电流传感器的控制电路模块,所述控制电路模块连接电流调节电位器和割枪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模块还连接转移弧电流预置电路,所述转移弧电流预置电路包括第一运放,所述第一运放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2一端,所述第一运放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1一端、电阻R10一端、电容C3一端、第二运放的同相输入端,所述电容C3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10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6一端、电子开关模块一端,所述电阻R6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运放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二运放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8一端,所述电阻R8另一端连接电容C2一端、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滑动变阻器RP1的一端和滑动片、电阻R9一端、二极管D1的负极、第三运放的同相输入端,所述电阻R9另一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党院殷玥婷徐兵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格林威德焊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