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5580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包括壳体和过滤介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所述过滤介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并且将所述流体入口和所述流体出口间隔开;所述过滤介质包括第一过滤介质和第二过滤介质,所述第一过滤介质的过滤精度小于所述第二过滤介质的过滤精度,所述第一过滤介质在流体流动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介质的上游,所述第二过滤介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该过滤器过滤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且制造和维护成本低。

Fil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过滤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过滤器。
技术介绍
过滤器被广泛地使用在车辆的传动机构中,其用于过滤传动机构(例如变速箱)中的机油,以去除机油中存在的杂质,进而保证机油的润滑效率。在传统的过滤器中,在机油流动方向上,位于上游的过滤介质的过滤精度大于位于下游的过滤介质的过滤精度,因此,上游过滤介质对机油的流通阻力也较大。在机油流动压力的作用下,上游过滤介质会被压向与其相邻的下游过滤介质,使得二者贴合在一起。不仅如此,由于上游的过滤介质的过滤精度大,上游的过滤介质在使用中很容易发生堵塞,这会导致机油的流通阻力逐渐增大,使得机油难以通过该过滤介质,导致该过滤介质失去过滤效果。在现有技术中,为缓解上述问题,通常在相邻的过滤介质之间设置有间隔元件,以防止相邻的过滤介质相互贴合。然而,间隔元件并不能完全解决上述问题,上游过滤介质依然容易发生堵塞,进而影响过滤器的过滤效果,对车辆传动机构的运作产生负面影响。此时,必须对过滤器进行维修或更换,这使得车辆的维护成本进一步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过滤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且制造和维护成本低的过滤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包括壳体和过滤介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所述过滤介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并且将所述流体入口和所述流体出口间隔开;所述过滤介质包括第一过滤介质和第二过滤介质,所述第一过滤介质的过滤精度小于所述第二过滤介质的过滤精度,所述第一过滤介质在流体流动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介质的上游,所述第二过滤介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在本技术提供的过滤器中,由于设置在流体流动方向上游的第一过滤介质的过滤精度较低,也就是说,该第一过滤介质的过滤间隙较大,在流体通过该第一过滤介质时,流体中的杂质不易堵塞该第一过滤介质的过滤间隙。不仅如此,由于第一过滤介质不易被堵塞,因此第一过滤介质也不易因流体的流动压力而紧贴在第二过滤介质上。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得过滤介质不易被杂质堵塞,从而在保证过滤效果的同时延长过滤器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无需在相邻的第一过滤介质和第二过滤介质之间设置额外的间隔件,从而降低过滤器的制造成本;因此,根据本技术的过滤器过滤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且制造和维护成本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介质还包括第三过滤介质,所述第三过滤介质的过滤精度大于所述第二过滤介质的过滤精度,所述第三过滤介质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介质的下游,所述第三过滤介质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三过滤介质使用在某些对于杂质极为敏感的流体环境中(例如高档汽车的自动变速箱),用于滤除极小的杂质颗粒。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偏置地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同心地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围成过滤腔,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流体入口,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流体出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体入口设置为靠近所述壳体的第一侧边缘,所述流体出口设置为靠近所述壳体的与所述第一侧边缘相对的第二侧边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还包括支撑网,所述支撑网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过滤腔内,并且用于支撑所述过滤介质中处于最下游的过滤介质。最下游的过滤介质是过滤器中过滤精度最高的过滤介质,其过滤间隙也最小,因此在流体的流动压力的作用下,有可能贴合在过滤腔的内壁上。如果发生这样情况,流体将很难继续通过该过滤介质进行过滤,因此该过滤介质将失去正常的过滤能力。所设置的支撑网可以防止出现上述的情况,从而保证处于最下游的过滤介质能够正常发挥作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介质为过滤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滤介质的材料为纤维质材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过滤介质的材料为纤维质材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为油液过滤器。在上述的过滤器中,在流体的流动方向上,过滤介质的过滤精度依次增加,流体中的杂质逐渐被滤除;并且上游过滤介质不易被杂质堵塞,无需设置间隔件;因此,即保证了过滤器的过滤效果和使用寿命,又降低了过滤器的制造和维护成本。附图说明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更具体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技术的主旨。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过滤器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过滤器的分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参考图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过滤器100,该过滤器100包括壳体110和过滤介质120。其中,壳体内部具有过滤腔150,壳体110底部靠近第一侧边缘130的位置设置有至少一个流体入口1110,壳体100顶部靠近第二侧边缘140的位置设置有至少一个流体出口1120。应该理解,流体入口1110和流体出口1120的数量和位置都是示例性的,流体入口1110和流体出口1120的数量和位置可以设置为任何合适的数量和位置,其设置原则为:流体入口1110、过滤腔150和流体出口1120需要能够形成流体流动的通路。优选地,流体入口1110和流体出口1120分别设置在壳体110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并且分别靠近壳体110的相对的两个侧边。同时参考图1和图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过滤器100的壳体110包括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其中,流体入口1110设置在第一壳体111上靠近第一侧边缘130的位置;流体出口1120设置在第二壳体112上靠近第二侧边缘140的位置;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接合在一起形成过滤腔150,其中,流体入口1110和流体出口1120与过滤腔150流体地连通。待过滤流体从流体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包括壳体和过滤介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所述过滤介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并且将所述流体入口和所述流体出口间隔开;所述过滤介质包括第一过滤介质和第二过滤介质,所述第一过滤介质的过滤精度小于所述第二过滤介质的过滤精度,所述第一过滤介质在流体流动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介质的上游,所述第二过滤介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包括壳体和过滤介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所述过滤介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并且将所述流体入口和所述流体出口间隔开;所述过滤介质包括第一过滤介质和第二过滤介质,所述第一过滤介质的过滤精度小于所述第二过滤介质的过滤精度,所述第一过滤介质在流体流动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介质的上游,所述第二过滤介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介质还包括第三过滤介质,所述第三过滤介质的过滤精度大于所述第二过滤介质的过滤精度,所述第三过滤介质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介质的下游,所述第三过滤介质上设置有第二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偏置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同心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基奥·基隆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索菲玛汽车滤清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