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5408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装置,包括:刀头导管结构与插座结构;所述刀头导管结构包括外管组件、内管组件与插接本体,所述插接本体中设有贯通其两端的空腔;所述插座结构中设有真空通道;所述外管组件的后端连接所述插接本体的前端,所述内管组件依次穿过所述外管组件与所述空腔,所述内管组件与所述外管组件之间具有第一真空间隙,所述空腔的内壁与所述内管组件具有第二真空间隙;所述第一真空间隙连通所述第二真空间隙;所述插接本体插接于所述插座结构中,所述第二真空间隙与所述真空通道连通,所述真空通道的后端连接真空软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中实现了真空通路的分离与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装置。
技术介绍
在冷冻治疗的部分场景下,要求所插入的冷刀探针应具有柔性,以尽可能小地减少冷刀探针在进入腔道(如呼吸道、肺泡、食道等)的自然滑入过程中对组织造成的创伤。传统冷刀由于刀柄是由金属制成,很难实现上述目标,一般只能对组织采取破坏性的穿刺,而一旦上述腔道的管壁穿通后,所导致的结果往往是致命的。所以,柔性冷冻消融针在腔道肿瘤的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相关技术中,柔性冷冻消融针在进气与出气以外,还可设有用于保温的例如真空夹层的真空通路,以及用于测量刀头温度的热电偶线、用于刀头复温的电加热丝等电线。然而,柔性冷冻消融针只有刀头和柔性导管段会与人体的肿瘤或正常组织接触,因此,仅将刀头和柔性导管段作为一次性无菌耗材、剩下的手柄和延长管段作为重复使用器械,会大大降低耗材端的成本、减少浪费。故而,需要实现柔性冷冻消融针的分离与连接。然而,现有技术中无法在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中实现真空通路与电线线路的分离与连接。更无法通过一次插拔操作,同时实现真空通路、进气通路、回气通路,以及电线线路的分离与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装置,以解决无法实现真空通路的分离与连接的问题,并在其可选方案中解决了无法实现电线的分离与连接的问题,还在进一步的可选方案中解决如何通过一次插拔操作,同时实现真空夹层通路、进气通路、回气通路,以及电线线路的分离与连接的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装置,包括:刀头导管结构与插座结构;所述刀头导管结构包括外管组件、内管组件与插接本体,所述插接本体中设有贯通其两端的空腔;所述插座结构中设有真空通道;所述外管组件的后端连接所述插接本体的前端,所述内管组件依次穿过所述外管组件与所述空腔,所述内管组件与所述外管组件之间具有第一真空间隙,所述空腔的内壁与所述内管组件具有第二真空间隙;所述第一真空间隙连通所述第二真空间隙;所述插接本体插接于所述插座结构中,所述第二真空间隙与所述真空通道连通,所述真空通道的后端连接真空软管。可选的,所述外管组件包括外导管与外管固定部件,所述外导管包括外管本体与设于所述外管本体后端的连接管部;所述连接管部套设于所述插接本体的靠近前端的外壁,所述外管固定部件装配于所述插接本体外侧,所述连接管部部夹持于所述外管固定部件与所述插接本体之间。可选的,所述插接本体的靠近前端的外壁为锥形外壁,且所述锥形外壁的前端外径小于所述锥形外壁后端的外径;所述外管固定部件包括内壁形状与所述锥形外壁相匹配的夹持部,以及设于所述夹持部后端的第一连接部,所述插接本体的外侧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装配固定。可选的,所述插接本体的靠近后端的侧壁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内侧连通所述第二真空间隙;所述插接本体插接于所述插座结构时,所述通气孔的外侧连通所述真空通道。可选的,所述真空通道通过真空宝塔接头连接所述真空软管。可选的,所述内管组件包括内导管、挤压管与回气连接管;所述挤压管的靠近其前端的部分为挤压段;所述回气连接管包括第一管段与设于所述第一管段后端的第二管段,以及设于所述第二管段后端的第三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内径与外径均小于所述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的内径与外径均小于所述第三管段;所述内导管的靠近其后端的部分沿所述内导管的径向挤压于所述挤压段与所述第一管段之间,所述第三管段的外壁与所述挤压管还通过焊点焊接,所述第二管段位于所述挤压管的内侧,所述挤压管的靠近其后端的内壁套设于所述第三管段的外壁。可选的,所述插座结构中还设有回气通道与进气通道,所述内管组件中穿设有J-T槽结构,所述回气通道连通至所述内管组件与所述J-T槽结构之间的回气间隙,所述J-T槽结构的前端连接所述刀头结构,所述J-T槽结构的后端连接所述进气通道。可选的,所述真空通道与所述回气通道沿参考方向位于所述进气通道的两侧,所述参考方向为所述插座结构的横截面中经过其轴心的直线方向。可选的,所述插座结构包括插座主体、接头结构与锁紧组件;所述接头结构连接于所述插接本体的后端,所述插接本体与所述接头结构插入所述插座主体,所述锁紧组件用于锁紧所述插座主体与所述插接本体;所述真空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回气通道均设于所述插座主体;所述J-T槽结构依次穿过所述内管组件与所述接头结构连接位于所述接头结构后端一侧的所述进气通道;所述接头结构内设有回气腔,所述回气通道位于所述接头结构的外侧,所述接头结构的侧壁设有回气孔,所述回气间隙、所述回气腔、所述回气孔与所述回气通道依次连通。可选的,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一端连接至刀头的电线,所述插座主体中还设有供延长线穿过的电线通道,所述接头结构的侧壁设有第一导通组件,所述第一导通组件与所述电线的另一端导通连接,所述延长线的一端与第二导通组件导通连接,所述第一导通组件与所述第二导通组件能够接触导通。可选的,所述第一导通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接头结构侧壁的插针孔,以及设于所述插针孔的插针,所述插针能够与所述第二导通组件接触导通,所述插针与所述电线的另一端导通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二导通组件包括固定设于所述插座主体的导电弹片,所述导电弹片能够与所述第一导通组件接触导通,所述导电弹片与所述延长线的一端导通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二导通组件包括导电环;所述导电环环设于所述接头结构的外侧,所述导电环能够与所述第一导通组件接触导通,所述导电环与所述延长线的一端导通连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装置,通过所述内管组件与所述外管组件之间的第一真空间隙、所述空腔的内壁与所述内管组件之间的第二真空间隙、真空通道,以及真空软管,可在分离与连接后,实现刀头导管结构与插座结构间真空夹层通路的匹配接通,即本技术在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中实现了真空通路的分离与连接。本技术进一步可选方案中,由于回气通道、进气通道、插接本体、插座主体、接头结构等的设置,可通过一次插拔,同时实现真空夹层、进气通路与回气通路的分离与连接。本技术进一步可选方案中,由于电线、延长线、电线通道、第一导通组件、第二导通组件的设置,可利用第一导通组件与第二导通组件的接触导通,实现了电线与延长线之间的分离与连接。其中,还可通过一次插拔,同时实现真空通路、进气通路、回气通路,以及电线线路的分离与连接。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刀头导管结构与插座结构;所述刀头导管结构包括外管组件、内管组件与插接本体,所述插接本体中设有贯通其两端的空腔;所述插座结构中设有真空通道;/n所述外管组件的后端连接所述插接本体的前端,所述内管组件依次穿过所述外管组件与所述空腔,所述内管组件与所述外管组件之间具有第一真空间隙,所述空腔的内壁与所述内管组件具有第二真空间隙;所述第一真空间隙连通所述第二真空间隙;/n所述插接本体插接于所述插座结构中,所述第二真空间隙与所述真空通道连通,所述真空通道的后端连接真空软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柔性冷冻消融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刀头导管结构与插座结构;所述刀头导管结构包括外管组件、内管组件与插接本体,所述插接本体中设有贯通其两端的空腔;所述插座结构中设有真空通道;
所述外管组件的后端连接所述插接本体的前端,所述内管组件依次穿过所述外管组件与所述空腔,所述内管组件与所述外管组件之间具有第一真空间隙,所述空腔的内壁与所述内管组件具有第二真空间隙;所述第一真空间隙连通所述第二真空间隙;
所述插接本体插接于所述插座结构中,所述第二真空间隙与所述真空通道连通,所述真空通道的后端连接真空软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组件包括外导管与外管固定部件,所述外导管包括外管本体与设于所述外管本体后端的连接管部;所述连接管部套设于所述插接本体的靠近前端的外壁,所述外管固定部件装配于所述插接本体外侧,所述连接管部部夹持于所述外管固定部件与所述插接本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本体的靠近前端的外壁为锥形外壁,且所述锥形外壁的前端外径小于所述锥形外壁后端的外径;所述外管固定部件包括内壁形状与所述锥形外壁相匹配的夹持部,以及设于所述夹持部后端的第一连接部,所述插接本体的外侧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装配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本体的靠近后端的侧壁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内侧连通所述第二真空间隙;所述插接本体插接于所述插座结构时,所述通气孔的外侧连通所述真空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通道通过真空宝塔接头连接所述真空软管。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组件包括内导管、挤压管与回气连接管;所述挤压管的靠近其前端的部分为挤压段;
所述回气连接管包括第一管段与设于所述第一管段后端的第二管段,以及设于所述第二管段后端的第三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内径与外径均小于所述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的内径与外径均小于所述第三管段;所述内导管的靠近其后端的部分沿所述内导管的径向挤压于所述挤压段与所述第一管段之间,所述第三管段的外壁与所述挤压管还通过焊点焊接,所述第二管段位于所述挤压管的内侧,所述挤压管的靠近其后端的内壁套设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迟徐彬凯吴银龙常兆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导向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