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4885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5 0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加湿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的加湿装置不能够使水蒸汽与空气充分混合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加湿装置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置有蒸汽发生部,在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进风口或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风机,加湿装置还设置有回风管,当第一风机运行时,壳体外的空气通过进风口被引入壳体内部,并与蒸汽发生部产生的蒸汽混合后,一部分混合空气通过出风口排出,另一部分混合空气通过回风管返回壳体内部。通过上述方式设置,使混合后的气体部分能够继续返回壳体内进行多次重复混合,从而使水蒸汽与空气得到充分混合。

Humidification device and air conditioner with th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湿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器
本技术属于空调器
,具体提供一种加湿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空调器通常仅能够完成室内空气循环,如果室内比较干燥,需要进行加湿,通常还需要配备一台加湿器。基于上述问题,各大厂商开始尝试将加湿装置也配置进空调器,使室内空气得到加湿,但是,由于空间有限,现有技术的空调器中往往配置的加湿装置结构单一,仅仅是将水蒸汽直接吹出,而没有将空气与水蒸汽进行充分混合,导致输出的加湿空气不够均匀,影响用户体验。相应的,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加湿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器来解决现有的加湿装置不能够使水蒸汽与空气充分混合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加湿装置不能够使水蒸汽与空气充分混合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加湿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能够容纳液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蒸汽发生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加湿装置还设置有第一风机和回风管,当所述第一风机运行时,所述壳体外的空气通过所述进风口被引入所述壳体内部,并与所述蒸汽发生部产生的水蒸汽混合后,一部分混合空气通过所述出风口排出,另一部分混合空气通过所述回风管返回所述壳体内部。在上述加湿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内部还设置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接,第二端伸入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回风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进风管连通,第二端伸入所述壳体内部。在上述加湿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回风管内还设置有第二风机。在上述加湿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蒸汽发生部包括超声波雾化器。在上述加湿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紫外线发生装置,并且/或者,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负离子发生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在上述加湿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透气隔板,所述透气隔板将所述壳体分割成混合腔体和蒸发腔体,所述蒸汽发生部设置在所述蒸发腔体内,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对应于所述混合腔体处,所述进风管和所述回风管的第二端均与所述混合腔体连通。在上述加湿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透气隔板上设置有蒸汽散发孔。在上述加湿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蒸汽发生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与所述进风口或所述出风口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一风机,所述加湿装置还设置有回风管,当所述第一风机运行时,所述壳体外的空气通过所述进风口被引入所述壳体内部,并与所述蒸汽发生部产生的水蒸汽混合后,一部分混合空气通过所述出风口排出,另一部分混合空气通过所述回风管返回所述壳体内部;其中,所述壳体内部还设置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接,第二端伸入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回风管第一端与所述进风管连通,第二端伸入所述壳体内部;其中,所述回风管内还设置有第二风机;其中,所述蒸汽发生部包括超声波雾化器;其中,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紫外线发生装置,并且/或者,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负离子发生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其中,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透气隔板,所述透气隔板将所述壳体分割成混合腔体和蒸发腔体,所述蒸汽发生部设置在所述蒸发腔体内,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混合腔体内,所述进风管和所述回风管的第二端均与所述混合腔体连通;其中,所述透气隔板上设置有蒸汽散发孔;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本领域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加湿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能够容纳液体,在壳体内设置有蒸汽发生部,在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加湿装置还设置有第一风机和回风管,当第一风机运行时,壳体外的空气通过进风口被引入壳体内部,并与蒸汽发生部产生的蒸汽混合后,一部分混合空气通过出风口排出,另一部分混合空气通过回风管返回壳体内部。通过上述设置方式,使得本技术的加湿装置能够将壳体外的空气引入壳体内部后,进行第一次混合,混合后的气体一部分从出风口排出,另一部分从回风通道返回壳体内部进行第二次混合,如此往复循环,壳体内部的气体将大部分是经过多次混合的气体,使排出的部分混合空气越来越均匀,从而达到空气与水蒸汽的充分混合。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加湿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加湿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B-B处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加湿装置的第二种实施例的原理图;图5为本技术的加湿装置的第三种实施例的原理图。附图标记列表:1、壳体;11、进风口;12、出风口;13、混合腔体;14、蒸发腔体;15、上壳体;16、下壳体;2、蒸汽发生部;3、第一风机;4、回风管;5、进风管;6、第二风机;7、紫外线发生装置;8、负离子发生器;9、透气隔板;91、蒸汽散发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尽管说明书中是以蒸汽发生部为超声波雾化器为例进行描述的,但是,本技术显然可以采用其他的蒸汽发生部,例如空气压缩雾化器、电加热器或者网式雾化器等,只要该蒸汽发生部能够产生水蒸汽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至图3,对本技术的加湿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加湿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B-B处的剖视图。如图1至图3所示,为解决现有的加湿装置不能够使水蒸汽与空气充分混合的问题,本技术的加湿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透气隔板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能够容纳液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蒸汽发生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加湿装置还设置有第一风机和回风管,/n当所述第一风机运行时,所述壳体外的空气通过所述进风口被引入所述壳体内部,并与所述蒸汽发生部产生的水蒸汽混合后,一部分混合空气通过所述出风口排出,另一部分混合空气通过所述回风管返回所述壳体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能够容纳液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蒸汽发生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加湿装置还设置有第一风机和回风管,
当所述第一风机运行时,所述壳体外的空气通过所述进风口被引入所述壳体内部,并与所述蒸汽发生部产生的水蒸汽混合后,一部分混合空气通过所述出风口排出,另一部分混合空气通过所述回风管返回所述壳体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还设置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接,第二端伸入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回风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进风管连通,第二端伸入所述壳体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管内还设置有第二风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部包括超声波雾化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紫外线发生装置,并且/或者,
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负离子发生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透气隔板,所述透气隔板将所述壳体分割成混合腔体和蒸发腔体,所述蒸汽发生部设置在所述蒸发腔体内,所述出风口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书佳黄罡张乃伟李建萍宋佳琳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