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以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23738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1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以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包括光伏组件,设置在室外;通风结构,通风结构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室内与室外的连通处,通风结构与光伏组件连接,以通过光伏组件向通风结构提供电能;其中,通风结构包括风机和加湿机构,风机可转动地设置,以通过风机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加湿机构的至少部分与风机相对设置,加湿机构具有用于向风机引入的新风提供水分的加湿部,以提高进入室内的新风的湿度。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的舒适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系统以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系统以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一般的空调系统均具有制冷模式,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能够便于降低室内的空气。现有技术中部分空调系统具有新风模式,通过该新风模式能够便于向室内引入新风,便于提升用户的舒适度。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的能耗较高,不利于节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以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能耗较高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光伏组件,设置在室外;通风结构,通风结构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室内与室外的连通处,通风结构与光伏组件连接,以通过光伏组件向通风结构提供电能;其中,通风结构包括风机和加湿机构,风机可转动地设置,以通过风机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加湿机构的至少部分与风机相对设置,加湿机构具有用于向风机引入的新风提供水分的加湿部,以提高进入室内的新风的湿度。进一步地,加湿部包括湿膜,湿膜的至少部分与风机的出风口或进风口相对设置,以提高经过湿膜的新风的湿度。进一步地,加湿机构还包括:第一喷淋机构,第一喷淋机构与湿膜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以使第一喷淋机构喷淋出的水的落至湿膜上。进一步地,加湿机构还包括:第一接水盘,第一接水盘设置在湿膜的下方,以使第一接水盘盛接从湿膜上落下的水。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压缩机、冷凝装置和蒸发装置,压缩机、冷凝装置和蒸发装置通过管路依次连接以形成冷媒循环系统;压缩机具有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第一吸气口和第二吸气口,第一排气口用于与第一吸气口连通,第二排气口用于与第二吸气口连通;冷凝装置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第一冷凝器与第一排气口连通,第二冷凝器与第二排气口连通;蒸发装置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第一蒸发器与第一吸气口连通,第二蒸发器与第二吸气口连通。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冷却装置,冷却装置与冷凝装置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以通过冷却装置对冷凝装置进行冷却处理。进一步地,冷却装置与第一冷凝器的换热部相对设置,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相对设置,第一冷凝器位于第二冷凝器远离室内的一侧。进一步地,冷却装置包括:第二喷淋机构,第二喷淋机构的喷水口与第一冷凝器相对设置,以使第二喷淋机构喷淋处的水落在第一冷凝器的换热部上。进一步地,冷却装置还包括:第二接水盘,第二接水盘位于第一冷凝器的下方,以通过第二接水盘盛接从第一冷凝器上落下的水。进一步地,冷却装置包括:喷雾机构,喷雾机构的喷雾口与第一冷凝器的换热部相对设置,以通过喷雾机构喷出的雾水对第一冷凝器进行降温。进一步地,空调系统包括中间换热器,中间换热器具有第一冷媒入口、第一冷媒出口和第二冷媒出口,第一冷凝器的流出口和第二冷凝器的流出口均与第一冷媒入口连通,第一冷媒出口与第一蒸发器连通,第二冷媒出口与第二蒸发器连通。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室外控制器,室外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件,光伏组件和外部供电电源均与第一控制件连接,以通过第一控制件控制光伏组件和外部供电电源的供电量比例。进一步地,室外控制器还包括第二控制件,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以及通风结构均与第二控制件连接,以通过第二控制件控制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以及通风结构的运行状况。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室内温度的第一检测装置和用于检测室外温度的第二检测装置,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均与室外控制器连接,以使室外控制器根据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温度信号和第二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温度信号进行控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上述提供的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检测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根据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的温差,控制空调系统的通风结构的运行状况。进一步地,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控制通风结构的风机运转;当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且室外空气焓值低于预设焓值时,控制通风结构的风机和通风结构的加湿机构运行;当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且室外空气焓值高于预设焓值时,控制空调系统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系统的空调室外机运行。进一步地,空调系统为上述提供的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当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且室外温度高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空调系统的冷却装置运行。进一步地,空调系统为上述提供的的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检测空调系统的光伏组件的发电量;根据空调系统的光伏组件的发电量,控制空调系统的光伏组件与外部供电电源的供电量比例。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当室内外温差不大时,通过设置通风结构,当室内空气质量较低时,可以使通风结构的风机运转以向室内提供新风;当室内空气的湿度较低时,可以同时使风机和加湿机构同时运行,以便于通过加湿机构的加湿部向新风提供水分,以提高进入室内的新风的湿度,从而能够提高用于的使用舒适度,这样不需要使用启动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降低了能耗。同时,通过将通风结构与光伏组件连接,能够便于实现太阳能的高效利用,能够实现节能环保。因此,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能耗较高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系统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系统的安装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系统的通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光伏组件;20、通风结构;21、风机;22、加湿机构;221、加湿部;222、第一喷淋机构;223、第一接水盘;30、压缩机;40、冷凝装置;41、第一冷凝器;42、第二冷凝器;50、蒸发装置;51、第一蒸发器;52、第二蒸发器;60、冷却装置;61、第二喷淋机构;62、第二接水盘;70、中间换热器;80、室外控制器;90、空调室内机;100、空调室外机;110、室内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光伏组件10和通风结构20,光伏组件10设置在室外。通风结构2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室内与室外的连通处,通风结构20与光伏组件10连接,以通过光伏组件10向通风结构20提供电能。其中,通风结构20包括风机21和加湿机构22,风机21可转动地设置,以通过风机21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加湿机构22的至少部分与风机21相对设置,加湿机构22具有用于向风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光伏组件(10),设置在室外;/n通风结构(20),所述通风结构(2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室内与室外的连通处,所述通风结构(20)与所述光伏组件(10)连接,以通过所述光伏组件(10)向所述通风结构(20)提供电能;/n其中,所述通风结构(20)包括风机(21)和加湿机构(22),所述风机(21)可转动地设置,以通过所述风机(21)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所述加湿机构(22)的至少部分与所述风机(21)相对设置,所述加湿机构(22)具有用于向所述风机(21)引入的新风提供水分的加湿部(221),以提高进入所述室内的新风的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伏组件(10),设置在室外;
通风结构(20),所述通风结构(2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室内与室外的连通处,所述通风结构(20)与所述光伏组件(10)连接,以通过所述光伏组件(10)向所述通风结构(20)提供电能;
其中,所述通风结构(20)包括风机(21)和加湿机构(22),所述风机(21)可转动地设置,以通过所述风机(21)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所述加湿机构(22)的至少部分与所述风机(21)相对设置,所述加湿机构(22)具有用于向所述风机(21)引入的新风提供水分的加湿部(221),以提高进入所述室内的新风的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部(221)包括湿膜,所述湿膜的至少部分与所述风机(21)的出风口或进风口相对设置,以提高经过所述湿膜的新风的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机构(22)还包括:
第一喷淋机构(222),所述第一喷淋机构(222)与所述湿膜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喷淋机构(222)喷淋出的水的落至所述湿膜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机构(22)还包括:
第一接水盘(223),所述第一接水盘(223)设置在所述湿膜的下方,以使所述第一接水盘(223)盛接从所述湿膜上落下的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压缩机(30)、冷凝装置(40)和蒸发装置(50),所述压缩机(30)、所述冷凝装置(40)和所述蒸发装置(50)通过管路依次连接以形成冷媒循环系统;
所述压缩机(30)具有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第一吸气口和第二吸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用于与所述第一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排气口用于与所述第二吸气口连通;
所述冷凝装置(40)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冷凝器(41)和第二冷凝器(42),所述第一冷凝器(41)与所述第一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凝器(42)与所述第二排气口连通;
所述蒸发装置(50)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蒸发器(51)和第二蒸发器(52),所述第一蒸发器(51)与所述第一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二蒸发器(52)与所述第二吸气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
冷却装置(60),所述冷却装置(60)与所述冷凝装置(40)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以通过所述冷却装置(60)对所述冷凝装置(40)进行冷却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60)与所述第一冷凝器(41)的换热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冷凝器(41)和所述第二冷凝器(4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冷凝器(41)位于所述第二冷凝器(42)远离所述室内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60)包括:
第二喷淋机构(61),所述第二喷淋机构(61)的喷水口与所述第一冷凝器(41)相对设置,以使所述第二喷淋机构(61)喷淋处的水落在所述第一冷凝器(41)的换热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60)还包括:
第二接水盘(62),所述第二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有林庄嵘李欣梁祥飞杨瑞琦郭清风岳锐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