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23738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1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该空调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装置和蒸发装置以形成冷媒循环系统;空调系统还包括:通风加湿结构,通风加湿结构的至少部分设置于室内与室外之间的通风处,以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通风加湿结构具有用于对引入室内的新风提供水分的加湿部;压缩机具有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和吸气口,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均与吸气口连通;蒸发装置的冷媒出口与吸气口连通;冷凝装置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第一冷凝器的冷媒进口与第一排气口连通,第二冷凝器的冷媒进口与第二排气口连通。通过增设通风加湿结构,使得空调系统具备加湿功能。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常规空调系统虽然也能够对室内的相对湿度进行调节,但其仅具备除湿功能而不具备加湿功能。当室内湿度较低时,该常规空调系统就不能够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来调节室内的相对湿度,这对常规空调系统在实际的应用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不具备加湿功能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其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装置和蒸发装置以形成冷媒循环系统;空调系统还包括:通风加湿结构,通风加湿结构的至少部分设置于室内与室外之间的通风处,以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通风加湿结构具有用于对引入室内的新风提供水分的加湿部;压缩机具有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和吸气口,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均与吸气口连通;蒸发装置的冷媒出口与吸气口连通;冷凝装置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第一冷凝器的冷媒进口与第一排气口连通,第二冷凝器的冷媒进口与第二排气口连通。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四通阀,第一四通阀具有第一接口、第三接口、第五接口和第七接口;第一接口和第三接口或第七接口连通,第一排气口与第五接口连通,第七接口与第一冷凝器的冷媒进口连通,以使第一冷凝器通过第一四通阀与压缩机连通;第五接口和第七接口或第三接口连通,蒸发装置的冷媒出口与第三接口连通,第一接口与吸气口连通,以使蒸发装置通过第一四通阀与压缩机连通。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四通阀,第二四通阀具有第二接口、第四接口、第六接口和第八接口;第二接口与第四接口或第八接口连通,第二排气口与第六接口连通,第八接口与第二冷凝器的冷媒进口连通,以使第二冷凝器通过第二四通阀与压缩机连通;第六接口和第八接口或第四接口连通,蒸发装置的冷媒出口与第四接口连通,第二接口与吸气口连通,以使蒸发装置通过第二四通阀与压缩机连通。进一步地,通风加湿结构包括:风机,风机可转动地设置,以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其中,加湿部与风机的进气口或出气口相对设置,以对风机所引入室内的新风提供水分。进一步地,加湿部包括湿膜,湿膜的至少部分与风机的出风口或进风口相对设置,以提高经过加湿部的新风的湿度。进一步地,通风加湿结构还包括:喷淋装置,喷淋装置与通风加湿结构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以使喷淋装置喷淋出的水的至少部分落到通风加湿结构上。进一步地,通风加湿结构还包括:第二接水盘,第二接水盘位于湿膜的下方,以盛接从湿膜上落下的水。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冷却装置,冷却装置与第一冷凝器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以对第一冷凝器进行冷却处理。进一步地,冷却装置包括:淋水装置,淋水装置具有喷水口,喷水口朝向第一冷凝器相对设置,以使淋水装置喷淋出的水的至少部分用于喷至第一冷凝器的翅片或者换热管上。进一步地,冷却装置还包括:第一接水盘,第一接水盘位于第一冷凝器的下方,以盛接从第一冷凝器上落下的水。进一步地,冷却装置包括:喷雾装置,喷雾装置具有多个喷雾口,多个喷雾口均朝向第一冷凝器设置,以使喷雾装置喷出的雾水对第一冷凝器周围的空气进行降温处理。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节流装置,第一节流装置设置于第二冷凝器和蒸发装置之间的管路上,第一节流装置与第二冷凝器串联设置。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设置于冷凝装置和蒸发装置之间的管路上,第二节流装置与蒸发装置串联设置。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通风加湿结构连接,以控制通风加湿结构的运行状态。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光伏供电装置,光伏供电装置和外界供电装置的供电电路均与控制装置连接,以使光伏供电装置和外界供电装置向通风加湿结构和压缩机供电,并使控制装置控制光伏供电装置和外界供电装置的供电比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其用于控制上述的空调系统,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包括:检测空调系统所处环境的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根据所检测到的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之间的温差,控制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和/或通风加湿结构运行状态。进一步地,控制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和/或通风加湿结构运行的方式包括: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控制通风加湿结构的风机启动,以使通风加湿结构处于单通风模式;当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且室外空气焓值高于预设焓值时,控制空调系统的压缩机运行,并控制通风加湿结构的风机停止运行;其中,室外空气焓值由室外温度得出;当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时,且室外空气的焓值低于预设焓值时,控制通风加湿结构的风机和加湿部运行;当室外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控制空调系统的压缩机运行,并控制冷却装置启动。进一步地,在通风加湿结构的风机和加湿部均处于运行状态时,控制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和/或通风加湿结构运行的方式还包括:检测通风加湿结构的出风温度;根据所检测到的通风加湿结构的出风温度,调整通风加湿结构的运行状态。进一步地,调整通风加湿结构的运行状态的方法包括:当通风加湿结构的出风温度低于室内干球温度时,控制通风加湿结构的风机和加湿部维持运行状态;当通风加湿结构的出风温度高于室内干球温度时,控制通风加湿结构的风机和加湿部停止运行,并控制空调系统的压缩机运行。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空调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装置和蒸发装置以形成冷媒循环系统;空调系统还包括:通风加湿结构,通风加湿结构的至少部分设置于室内与室外之间的通风处,以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通风加湿结构具有用于对引入室内的新风提供水分的加湿部;压缩机具有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和吸气口,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均与吸气口连通;蒸发装置的冷媒出口与吸气口连通;冷凝装置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第一冷凝器的冷媒进口与第一排气口连通,第二冷凝器的冷媒进口与第二排气口连通。在本专利技术的空调系统中,增设了通风加湿结构,通过通风加湿结构的加湿部向室内空气提供水分,来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处理,这使得空调系统具备加湿功能,能够调节室内的相对湿度,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不具备加湿功能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系统的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流程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系统的通风加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系统的第一安装结构示意图;以及图4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系统的第二安装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空调系统;11、压缩机;112、吸气口;113、第一排气口;114、第二排气口;12、第一冷凝器;13、第二冷凝器;14、蒸发装置;16、通风加湿结构;161、湿膜;162、风机;163、喷淋装置;164、第二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11)、冷凝装置和蒸发装置(14)以形成冷媒循环系统;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n通风加湿结构(16),所述通风加湿结构(16)的至少部分设置于室内与室外之间的通风处,以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所述通风加湿结构(16)具有用于对引入室内的新风提供水分的加湿部;/n所述压缩机(11)具有第一排气口(113)、第二排气口(114)和吸气口(112),所述第一排气口(113)和所述第二排气口(114)均与所述吸气口(112)连通;所述蒸发装置(14)的冷媒出口与所述吸气口(112)连通;/n所述冷凝装置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冷凝器(12)和第二冷凝器(13),所述第一冷凝器(12)的冷媒进口与所述第一排气口(113)连通,所述第二冷凝器(13)的冷媒进口与所述第二排气口(114)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11)、冷凝装置和蒸发装置(14)以形成冷媒循环系统;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
通风加湿结构(16),所述通风加湿结构(16)的至少部分设置于室内与室外之间的通风处,以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所述通风加湿结构(16)具有用于对引入室内的新风提供水分的加湿部;
所述压缩机(11)具有第一排气口(113)、第二排气口(114)和吸气口(112),所述第一排气口(113)和所述第二排气口(114)均与所述吸气口(112)连通;所述蒸发装置(14)的冷媒出口与所述吸气口(112)连通;
所述冷凝装置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冷凝器(12)和第二冷凝器(13),所述第一冷凝器(12)的冷媒进口与所述第一排气口(113)连通,所述第二冷凝器(13)的冷媒进口与所述第二排气口(114)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
第一四通阀(25),所述第一四通阀(25)具有第一接口(S1)、第三接口(E1)、第五接口(D1)和第七接口(C1);所述第一接口(S1)和所述第三接口(E1)或所述第七接口(C1)连通,所述第一排气口(113)与所述第五接口(D1)连通,所述第七接口(C1)与所述第一冷凝器(12)的冷媒进口连通,以使所述第一冷凝器(12)通过所述第一四通阀(25)与所述压缩机(11)连通;所述第五接口(D1)和所述第七接口(C1)或所述第三接口(E1)连通,所述蒸发装置(14)的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三接口(E1)连通,所述第一接口(S1)与所述吸气口(112)连通,以使所述蒸发装置(14)通过所述第一四通阀(25)与所述压缩机(1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
第二四通阀(26),所述第二四通阀(26)具有第二接口(S2)、第四接口(E2)、第六接口(D2)和第八接口(C2);所述第二接口(S2)与所述第四接口(E2)或所述第八接口(C2)连通,所述第二排气口(114)与所述第六接口(D2)连通,所述第八接口(C2)与所述第二冷凝器(13)的冷媒进口连通,以使所述第二冷凝器(13)通过所述第二四通阀(26)与所述压缩机(11)连通;所述第六接口(D2)和所述第八接口(C2)或所述第四接口(E2)连通,所述蒸发装置(14)的冷媒出口与所述第四接口(E2)连通,所述第二接口(S2)与所述吸气口(112)连通,以使所述蒸发装置(14)通过所述第二四通阀(26)与所述压缩机(1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加湿结构(16)包括:
风机(162),所述风机(162)可转动地设置,以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
其中,所述加湿部与所述风机(162)的进气口或出气口相对设置,以对所述风机(162)所引入室内的新风提供水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部包括湿膜(161),所述湿膜(161)的至少部分与所述风机(162)的出风口或进风口相对设置,以提高经过所述加湿部的新风的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加湿结构(16)还包括:
喷淋装置(163),所述喷淋装置(163)与所述通风加湿结构(16)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以使所述喷淋装置(163)喷淋出的水的至少部分落到所述通风加湿结构(16)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加湿结构(16)还包括:
第二接水盘(164),所述第二接水盘(164)位于所述湿膜(161)的下方,以盛接从所述湿膜(161)上落下的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冷却装置(17),所述冷却装置(17)与所述第一冷凝器(12)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以对所述第一冷凝器(12)进行冷却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17)包括:
淋水装置(171),所述淋水装置(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有林庄嵘李欣梁祥飞杨瑞琦郭清风黄柏良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