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23738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1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其中,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具有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及排气口,第一吸气口和第二吸气口均与排气口相连通;蒸发装置,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第一蒸发器与第一吸气口连接,第二蒸发器与第二吸气口连接;冷凝装置,冷凝装置与排气口连接;通风装置,通风装置包括风机,风机的进风口与室外连通,以使室外新风通过进风口进入风机内,并经由风机进入室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系统的换热效率较低的问题。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通常采用“单吸单排”的方式进行换热,即空调系统包括一个蒸发器和一个冷凝器。然而,由于单个蒸发器在换热过程中易产生不可逆的热量损失,进而导致空调系统的换热效率较低,不能够满足用户使用需求,从而影响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系统的换热效率较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具有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及排气口,第一吸气口和第二吸气口均与排气口相连通;蒸发装置,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第一蒸发器与第一吸气口连接,第二蒸发器与第二吸气口连接;冷凝装置,冷凝装置与排气口连接;通风装置,通风装置包括风机,风机的进风口与室外连通,以使室外新风通过进风口进入风机内,并经由风机进入室内。进一步地,通风装置还包括:加湿组件,位于室内且与风机的排风口相对设置,从排风口排出的室外新风吹向加湿组件,以经过加湿组件加湿后吹向室内。进一步地,加湿组件包括:湿膜,与排风口相对设置;第一喷淋结构,第一喷淋结构与湿膜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以使第一喷淋结构喷淋出的水落在湿膜上。进一步地,加湿组件还包括:第一接水盘,第一接水盘位于湿膜的下方,以盛接第一喷淋结构喷淋出的水。进一步地,加湿组件为超声波加湿结构。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中间换热器,中间换热器设置在蒸发装置与冷凝装置之间的管路上;中间换热器具有冷媒入口、第一冷媒出口及第二冷媒出口,冷媒入口与冷凝装置连接,第一冷媒出口与第一蒸发器连接,第二冷媒出口与第二蒸发器连接。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光伏供电装置,光伏供电装置位于室外,光伏供电装置包括光伏板,风机和压缩机均与光伏供电装置连接,以通过光伏供电装置向风机和压缩机供电。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与压缩机和光伏供电装置均连接,第一控制器用于控制光伏供电装置和外部电源供电装置与压缩机的通断;其中,当光伏供电装置提供的电量小于或等于预设电量时,第一控制器控制外部电源供电装置与压缩机连通,以使光伏供电装置和外部电源供电装置共同为压缩机供电。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喷淋结构,位于室外且与冷凝装置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以使第二喷淋结构喷淋出的水落到冷凝装置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用于上述的空调系统,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包括:检测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根据室外温度与室内温度之间的温度差或根据室外温度,控制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其中,控制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包括对空调系统的冷凝装置进行降温处理和控制空调系统的通风装置的风机启动,以向室内引入室外新风。进一步地,控制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的方式包括:根据室外温度,控制空调系统的第二喷淋结构对冷凝装置进行降温处理;根据室外温度与室内温度之间的温度差,控制通风装置的风机启动。进一步地,控制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的方式包括:当室外温度与室内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小于零时,控制通风装置的风机启动,以使空调系统处于第一运行模式;当室外温度与室内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大于零且室外空气焓值大于预设空气焓值时,控制通风装置的风机和空调系统的第一喷淋结构启动,以使空调系统处于第二运行模式;其中,室外空气焓值由室外干球温度和室外相对湿度得出。进一步地,控制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的方式还包括:当空调系统处于第二运行模式时,检测空调系统的通风装置的出风温度,当出风温度高于室内干球温度时,控制风机停止运行,并控制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启动,以使空调系统处于第三运行模式;当室外温度高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和第二喷淋结构启动,以使空调系统处于第四运行模式。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空调系统包括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第一蒸发器为高温蒸发器,第二蒸发器为低温蒸发器。其中,第一蒸发器主要用于处理显热负荷,第二蒸发器主要用于处理潜热负荷,以形成梯级蒸气压缩制冷循环,进而提高了空调系统处理热湿负荷能力,降低了蒸发装置传热过程中不可逆的热量损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系统的换热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升了空调系统的换热效率。同时,通风装置能够实现室内、外的通风,以提升室内空气质量,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系统的通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系统的分布图;以及图4示出了图3中的空调系统的另一角度的分布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压缩机;11、第一吸气口;12、第二吸气口;13、排气口;21、第一蒸发器;22、第二蒸发器;30、冷凝装置;40、风机;50、加湿组件;51、湿膜;52、第一喷淋结构;53、第一接水盘;60、中间换热器;70、光伏供电装置;80、第一控制器;90、外部电源供电装置;100、第二控制器;110、第二喷淋结构;120、第二接水盘;130、供水管路;140、通风装置;150、空调室内机;160、空调室外机。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系统的换热效率较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如图1至图4所示,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0、蒸发装置、冷凝装置30及通风装置140。其中,压缩机10具有第一吸气口11、第二吸气口12及排气口13,第一吸气口11和第二吸气口12均与排气口13相连通。蒸发装置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第一蒸发器21与第一吸气口11连接,第二蒸发器22与第二吸气口12连接。冷凝装置30与排气口13连接。通风装置140包括风机40,风机40的进风口与室外连通,以使室外新风通过进风口进入风机40内,并经由风机40进入室内。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空调系统包括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第一蒸发器21为高温蒸发器,第二蒸发器22为低温蒸发器。其中,第一蒸发器21主要用于处理显热负荷,第二蒸发器22主要用于处理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压缩机(10),所述压缩机(10)具有第一吸气口(11)、第二吸气口(12)及排气口(13),所述第一吸气口(11)和所述第二吸气口(12)均与所述排气口(13)相连通;/n蒸发装置,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所述第一蒸发器(21)与所述第一吸气口(11)连接,所述第二蒸发器(22)与所述第二吸气口(12)连接;/n冷凝装置(30),所述冷凝装置(30)与所述排气口(13)连接;/n通风装置(140),所述通风装置(140)包括风机(40),所述风机(40)的进风口与室外连通,以使室外新风通过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风机(40)内,并经由所述风机(40)进入室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10),所述压缩机(10)具有第一吸气口(11)、第二吸气口(12)及排气口(13),所述第一吸气口(11)和所述第二吸气口(12)均与所述排气口(13)相连通;
蒸发装置,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蒸发器(21)和第二蒸发器(22),所述第一蒸发器(21)与所述第一吸气口(11)连接,所述第二蒸发器(22)与所述第二吸气口(12)连接;
冷凝装置(30),所述冷凝装置(30)与所述排气口(13)连接;
通风装置(140),所述通风装置(140)包括风机(40),所述风机(40)的进风口与室外连通,以使室外新风通过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风机(40)内,并经由所述风机(40)进入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140)还包括:
加湿组件(50),位于室内且与所述风机(40)的排风口相对设置,从所述排风口排出的室外新风吹向所述加湿组件(50),以经过所述加湿组件(50)加湿后吹向室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组件(50)包括:
湿膜(51),与所述排风口相对设置;
第一喷淋结构(52),所述第一喷淋结构(52)与所述湿膜(51)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喷淋结构(52)喷淋出的水落在所述湿膜(5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组件(50)还包括:
第一接水盘(53),所述第一接水盘(53)位于所述湿膜(51)的下方,以盛接所述第一喷淋结构(52)喷淋出的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组件(50)为超声波加湿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
中间换热器(60),所述中间换热器(60)设置在所述蒸发装置与所述冷凝装置(30)之间的管路上;所述中间换热器(60)具有冷媒入口、第一冷媒出口及第二冷媒出口,所述冷媒入口与所述冷凝装置(30)连接,所述第一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一蒸发器(21)连接,所述第二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二蒸发器(2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
光伏供电装置(70),所述光伏供电装置(70)位于室外,所述光伏供电装置(70)包括光伏板,所述风机(40)和所述压缩机(10)均与所述光伏供电装置(70)连接,以通过所述光伏供电装置(70)向所述风机(40)和所述压缩机(10)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嵘张有林杨瑞琦郭清风李欣梁祥飞岳锐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