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湿冷风扇及其吹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09322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湿冷风扇及其吹雾结构,雾化板向上喷雾,直流风机水平送风,风带加湿雾气通过集雾罩进入雾气输送管道。集雾罩整体呈“酒樽”形,根部由三条“U”筋条组成;机器在加湿工作时,经过振荡器生成的雾气向上扩散,向上扩散的雾气进入集雾罩,集雾罩上大下小的流线型结构可以使加湿雾气汇集;加湿雾气中大量的小水滴,小水滴遇到集雾罩后会汇集大水滴向下掉落,为避免水滴掉落过程中的水滴声过大,集雾罩底部插入加湿液面且集雾罩的根部筋片,增加一圈围筋便于小水滴的汇集与回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加湿冷风扇及其吹雾结构
本技术涉及冷风扇
,特别涉及一种加湿冷风扇及其吹雾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的冷风扇均采用水泵式的蒸发加湿,其内部产生的加湿雾气穿过外部的扇叶出口排到外部环境中,起到降温和加湿的作用。但是这种结构得到的加湿雾气比较分散,出雾量小加湿效果不理想;另外,如果采用风机对着蒸发液面吹,往往会导致加湿时水溅入或渗入风机。因此,针对上述情况,如何提高冷风扇的出雾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加湿冷风扇的吹雾结构,通过采用独特的集雾罩,提高了出雾量。本技术提还供了 一种应用了上述吹雾结构的加湿冷风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加湿冷风扇的吹雾结构,包括底座、集雾罩、雾气输送机构和风机;所述集雾罩设置在所述底座内水槽的上方,其底端与所述水槽相对,其顶端连通于所述雾气输送机构,所述集雾罩的内部具有由底端向顶端贯通的集雾通道,且所述集雾通道顶端的截面面积大于其底端的截面面积;所述底座的壳体上开设有用于同所述风机的出风连通的进风口,所述底座的其余部位具有密闭结构。优选的,所述集雾通道的截面面积由底端向顶端逐渐增大,其内壁具有流线型结构。优选的,所述集雾罩的底端还设置有向下探出的根部筋片,所述根部筋片的底端能够插入所述水槽的加湿液面。优选的,所述根部筋片的数量为沿所述集雾罩底端周向分布的多个。优选的,所述根部筋片由三条U型的筋条组成,每条所述筋条均为开口端朝下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筋条的竖筋组合成为所述根部筋片的汇流底脚。优选的,所述雾气输送机构包括导雾片和遮雾盖;所述导雾片具有与所述集雾罩外壁相配合的框状结构,能够套在所述集雾罩上,且所述集雾罩的顶端具有向四周延伸的外沿,所述导雾片的顶部能够抵住上述外沿的底部,并借助其上的卡扣固定在所述遮雾盖的进口端,所述遮雾盖的出口端用于连通所述雾气输送管道。优选的,所述导雾片与所述集雾罩为一体成型结构。优选的,所述底座壳体上所述进风口的高度不低于所述集雾罩的所述集雾通道的高度。优选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座侧面的风机固定架,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连通于所述风机固定架的进风口,所述风机固定架的出风口连通于所述底座壳体上的所述进风口,且所述风机固定架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一种加湿冷风扇,具有上述的吹雾结构。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加湿冷风扇及其吹雾结构,风机由底座的进风口向其内部吹风,密闭的底座内会产生风压,此时风沿集雾罩内的集雾通道向上运动,集雾通道上大下小的结构可以使加湿雾气汇集,向上运动的风携带集雾罩内聚集的加湿雾气进入雾气输送机构。本结构通过采用独特的集雾结构,能够有效增加出雾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吹雾结构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吹雾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图2中底座的右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雾罩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左视图;图6为图4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雾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雾片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机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为底座,11为进风口 ;2为集雾罩;3为风机,31为风机固定螺钉;4为雾化装置;5为遮雾盖;6为导雾片;7为风机固定架。【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加湿冷风扇的吹雾结构,通过采用独特的集雾罩,提高了出雾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湿冷风扇的吹雾结构,其核心改进点在于,包括底座1、集雾罩2、雾气输送机构和风机3 ;集雾罩2设置在底座I内水槽的上方,其底端与水槽相对,其顶端连通于雾气输送机构,集雾罩2的内部具有由底端向顶端贯通的集雾通道,且集雾通道顶端的截面面积大于其底端的截面面积,形成上大下小的结构以便于加湿雾气汇集;底座I内的水槽处设置有雾化装置4,在加湿工作时,经过雾化装置4生成的雾气向上扩散,向上扩散的雾气进入集雾罩2 ;底座I的壳体上开设有用于同风机3的出风连通的进风口 11,该底座I的其余部位具有密闭结构,由进风口 11进入的风只能穿过集雾罩2内集雾通道流动至雾气输送机构,进而排到外部环境中起到降温和加湿的作用,其结构可以参照图1和图2所示。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湿冷风扇及其吹雾结构,风机3由底座I的进风口向其内部吹风,密闭的底座I内会产生风压,此时风沿集雾罩2内的集雾通道向上运动,集雾通道上大下小的结构可以使加湿雾气汇集,向上运动的风携带集雾罩2内聚集的加湿雾气进入雾气输送机构。本结构通过采用独特的集雾结构,能够有效增加出雾量。作为优选,集雾通道的截面面积由底端向顶端逐渐增大,其内壁具有流线型结构,与阶梯式或者其他结构相比,加湿雾气在流线型的集雾通道内的上升流动更加顺畅。相应的,集雾罩2其集雾通道部分的外壁也可以采用上大下小的流线型结构。加湿雾气中存在大量的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遇到集雾罩2后会汇集成为大水滴向下掉落。为避免水滴掉落过程中的水滴声过大,在本方案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中,集雾罩2的底端还设置有向下探出的根部筋片,该根部筋片的底端能够插入水槽的加湿液面。这样一来,集雾罩2上汇集到的水滴就能够附着在根部筋片的表面,沿着其走向回流到水槽中,能够有效降低噪音,还能够避免向四周溅出的水花影响其他结构,尤其是带电设备,比如风机。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的技术方案,根部筋片的数量为沿集雾罩2底端周向分布的多个,由多个根部筋片在集雾罩2的底部组成一圈围筋,能够对小水滴起到更好的汇集与回流作用。如图4-图7所示,根部筋片由三条U型的筋条组成,每条筋条均为开口端朝下设置,即倒置的U型结构,筋条的横筋连接于集雾罩2其集雾通道的底端,相邻两个筋条的竖筋组合成为根部筋片的汇流底脚,这种组合结构便于加工得到。进一步的,集雾罩2底部的根部筋片部分也具有流线型结构,且为与集雾通道共曲面的整体流线型。此时,集雾罩2整体呈“酒樽”形。在集雾罩2的外壁还可以设置有加强筋,由其顶部贯穿至根部筋片的底部,在对结构起到强化作用同时,也能够对到外壁上的水滴起到汇集与回流作用。在本方案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中,雾气输送机构包括导雾片6和遮雾盖5 ;导雾片6具有与集雾罩2外壁相配合的框状结构,能够套在集雾罩2上,且集雾罩2的顶端具有向四周延伸的外沿,导雾片6的顶部能够抵住上述外沿的底部,并借助其上的卡扣固定在遮雾盖5的进口端,在此卡扣具体为两组,其结构可以参照图8所示;遮雾盖5的出口端(出雾的通孔)用于连通雾气输送管道。遮雾盖5安装在底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湿冷风扇的吹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集雾罩、雾气输送机构和风机;所述集雾罩设置在所述底座内水槽的上方,其底端与所述水槽相对,其顶端连通于所述雾气输送机构,所述集雾罩的内部具有由底端向顶端贯通的集雾通道,且所述集雾通道顶端的截面面积大于其底端的截面面积;所述底座的壳体上开设有用于同所述风机的出风连通的进风口,所述底座的其余部位具有密闭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湿冷风扇的吹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集雾罩、雾气输送机构和风机; 所述集雾罩设置在所述底座内水槽的上方,其底端与所述水槽相对,其顶端连通于所述雾气输送机构,所述集雾罩的内部具有由底端向顶端贯通的集雾通道,且所述集雾通道顶端的截面面积大于其底端的截面面积; 所述底座的壳体上开设有用于同所述风机的出风连通的进风口,所述底座的其余部位具有密闭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冷风扇的吹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雾通道的截面面积由底端向顶端逐渐增大,其内壁具有流线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冷风扇的吹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雾罩的底端还设置有向下探出的根部筋片,所述根部筋片的底端能够插入所述水槽的加湿液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冷风扇的吹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根部筋片的数量为沿所述集雾罩底端周向分布的多个。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冷风扇的吹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根部筋片由三条U型的筋条组成,每条所述筋条均为开口端朝下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筋条的竖筋组合成为所述根部筋片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杰杨勇李曙光郭润明李秀彩聂鑫宋家林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