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缓冲液压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4826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5 0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缓冲液压缸,尤其是多孔缓冲液压缸,包括活塞杆,活塞一端的中心装有活塞杆;活塞杆滑动插在导向套上;缸体的一端设有缸体出油孔,另一端设有缸体进油孔,导向套固定在缸体的一端,活塞滑动插在缸体内;还包括出油座,出油座固定在缸体的外表面,出油座与缸体连接的面设有出油腔,出油座上设有油座出油孔,油座出油孔与出油腔相通;缸体出油孔的直径小于油座出油孔的直径,缸体出油孔位于出油腔内,缸体出油孔设有多个,且缸体出油孔沿缸体的轴线设置。该液压缸通过多孔节流的方式减少回油的流量来控制活塞的移动速度,使活塞移动更加平稳,结构简单、缓冲效果好、缓冲可靠、活塞与缸体冲击力小、液压缸振动小、运行稳定。

Porous buffer hydraulic cyli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孔缓冲液压缸
本技术涉及一种缓冲液压缸,尤其是多孔缓冲液压缸。
技术介绍
现有的液压缸在快速伸出活塞时与缸体的冲击较大,导致缸体振动较大,运行不稳定,并且造成缸体的寿命缩短,虽然有些液压缸增加了缓冲装置,当时缓冲结构复杂,且缓冲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缓冲效果好、运行稳定的多孔缓冲液压缸,具体技术方案为:多孔缓冲液压缸,包括活塞杆,活塞,所述活塞的一端的中心装有活塞杆;导向套,所述活塞杆滑动插在导向套上;缸体,所述缸体的一端设有缸体出油孔,缸体的另一端设有缸体进油孔,所述导向套固定在缸体的一端,所述活塞滑动插在缸体内;还包括出油座,所述出油座固定在缸体的外表面,所述出油座与缸体连接的面设有出油腔,所述出油座上设有油座出油孔,所述油座出油孔与出油腔相通;所述缸体出油孔的直径小于油座出油孔的直径,所述缸体出油孔位于出油腔内,所述缸体出油孔设有多个,且缸体出油孔沿缸体的轴线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缸体出油孔沿缸体的轴线设有多个,当活塞开始与缸体出油孔接触时,活塞依次堵住缸体出油孔,随着被堵的缸体出油孔增多,回油量变少,回油速度变小,活塞移动速度减慢,实现高效的缓冲,缓冲效果好,大大减小了活塞与缸体的冲击力,振动小,运行稳定。当活塞杆缩回时,活塞依次漏出缸体出油孔,随着缸体出油孔的增多,进油量加大,活塞移动速度增加,实现活塞杆快速缩回。缸体出油孔的总的通油面积与油座出油孔的通油面积相同。优选的,所述缸体出油孔沿缸体的轴线设有多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排设置的缸体出油孔避免出油量过小导致活塞杆的移动速度过慢。优选的,所述活塞的端部设有圆锥面,且圆锥面位于导向套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锥面可以降低活塞进入缓冲区域时的脉冲压力。优选的,所述圆锥面的顶角为5-10°。优选的,所述圆锥面的顶角为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刚进入缓冲阶段时,缓冲腔压力上升较平缓,不会产生瞬间的超高脉冲压力。优选的,所述导向套上设有防尘圈和轴用密封圈,所述防尘圈和轴用密封圈均位于活塞杆与导向套之间,所述防尘圈位于缸体端部的一侧,所述轴用密封圈位于缸体内部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尘圈防止灰尘进入缸体内部,轴用密封圈防止缸体漏油。优选的,所述导向套位于缸体内部的一端设有回油环,所述回油环的直径小于缸体的内径,所述回油环位于缸体端部的缸体出油孔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油环用于容纳液压油,方便活塞缩回。优选的,所述活塞上设有孔用密封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孔用密封圈防止活塞两端的腔体串油。优选的,所述活塞设有支撑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环防止活塞移动过程中拉伤缸体内壁。优选的,所述活塞的另一端设有缓冲柱,所述缓冲柱的直径小于缸体的内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柱是留有活塞启动的腔体,并且缓冲缩回时的冲击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多孔缓冲液压缸通过多孔节流的方式减少回油的流量来控制活塞的移动速度,使活塞移动更加平稳,结构简单、缓冲效果好、缓冲可靠、活塞与缸体冲击力小、液压缸振动小、运行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多孔缓冲液压缸的活塞杆未伸出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多孔缓冲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活塞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缸体出油孔排布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通过多孔节流的方式减少回油的流量来控制活塞6的移动速度,使活塞6移动更加平稳,减小活塞6与缸体1的冲击力。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2所示,多孔缓冲液压缸,包括活塞杆5,活塞6,活塞6的一端的中心装有活塞杆5;导向套3,活塞杆5滑动插在导向套3上;缸体1,缸体1的一端设有缸体出油孔11,缸体1的另一端设有缸体进油孔12,导向套3固定在缸体1的一端,活塞6滑动插在缸体1内;还包括出油座2,出油座2固定在缸体1的外表面,出油座2与缸体1连接的面设有出油腔21,出油座2上设有油座出油孔22,油座出油孔22与出油腔21相通;缸体出油孔11的直径小于油座出油孔22的直径,缸体出油孔11位于出油腔21内,缸体出油孔11设有多个,且缸体出油孔11沿缸体1的轴线设置。具体的,缸体出油孔11设有一排,且沿缸体1的轴线设置,出油腔21为一长方形的油槽,出油腔21与缸体出油孔11相匹配。活塞6将缸体1分成有杆腔和无杆腔,缸体出油孔11位于有杆腔内,缸体进油孔12位于无杆腔内。导向套3上设有防尘圈41和轴用密封圈42,防尘圈41和轴用密封圈42均位于活塞杆5与导向套3之间,防尘圈41位于缸体1端部的一侧,轴用密封圈42位于缸体1内部的一侧。防尘圈41防止灰尘进入缸体1内部,轴用密封圈42防止缸体1漏油。导向套3位于缸体1内部的一端设有回油环31,回油环31的直径小于缸体1的内径,回油环31位于缸体1端部的缸体出油孔11处。回油环31用于容纳液压油,方便活塞6缩回。活塞6上设有孔用密封圈62。孔用密封圈62防止活塞6两端的腔体串油。活塞6设有支撑环63。支撑环63防止活塞6移动过程中拉伤缸体1内壁。活塞6的另一端设有缓冲柱64,缓冲柱64的直径小于缸体1的内径,缓冲柱64位于无杆腔内。缓冲柱64是留有活塞6启动的腔体,并且缓冲缩回时的冲击力。无杆腔进油时推动活塞杆5伸出,当活塞6开始与缸体出油孔11接触时,活塞6依次堵住缸体出油孔11,随着被堵的缸体出油孔11增多,回油量变少,回油速度变小,活塞6移动速度减慢,实现高效的缓冲,缓冲效果好,大大减小了活塞6与缸体1的冲击力,振动小,运行稳定。有杆腔进油时,活塞杆5缩回,活塞6依次漏出缸体出油孔11,随着缸体出油孔11的增多,进油量加大,活塞6移动速度增加,实现活塞杆5快速缩回。实施例二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缸体出油孔11沿缸体1的轴线设有多排。多排设置的缸体出油孔11避免出油量过小导致活塞杆5的移动速度过慢。缸体出油孔11的排布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通常设有两排即可。过多的缸体出油孔11会导致出油量大,并且会导致加工成本高。实施例三在上述实施例一活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3所示,活塞6的端部设有圆锥面61,且圆锥面61位于导向套3的一侧。圆锥面61的顶角A为6°圆锥面61在刚进入缓冲阶段时,缓冲区压力上升较平缓,不会产生瞬间的超高脉冲压力,使缓冲平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孔缓冲液压缸,包括/n活塞杆;/n活塞,所述活塞的一端的中心装有活塞杆;/n导向套,所述活塞杆滑动插在导向套上;及/n缸体,所述缸体的一端设有缸体出油孔,缸体的另一端设有缸体进油孔,所述导向套固定在缸体的一端,所述活塞滑动插在缸体内;/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出油座,所述出油座固定在缸体的外表面,所述出油座与缸体连接的面设有出油腔,所述出油座上设有油座出油孔,所述油座出油孔与出油腔相通;/n所述缸体出油孔的直径小于油座出油孔的直径,所述缸体出油孔位于出油腔内,所述缸体出油孔设有多个,且缸体出油孔沿缸体的轴线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孔缓冲液压缸,包括
活塞杆;
活塞,所述活塞的一端的中心装有活塞杆;
导向套,所述活塞杆滑动插在导向套上;及
缸体,所述缸体的一端设有缸体出油孔,缸体的另一端设有缸体进油孔,所述导向套固定在缸体的一端,所述活塞滑动插在缸体内;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出油座,所述出油座固定在缸体的外表面,所述出油座与缸体连接的面设有出油腔,所述出油座上设有油座出油孔,所述油座出油孔与出油腔相通;
所述缸体出油孔的直径小于油座出油孔的直径,所述缸体出油孔位于出油腔内,所述缸体出油孔设有多个,且缸体出油孔沿缸体的轴线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缓冲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出油孔沿缸体的轴线设有多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缓冲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的端部设有圆锥面,且圆锥面位于导向套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孔缓冲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雷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洪腾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