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破碎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4826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5 0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破碎锤,包括中缸,中缸内设置有往复运动的活塞,中缸与活塞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活塞运动的液压循环系统,中缸上设置有辅助液压循环系统驱动活塞运动的气体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突破了传统液压破碎锤的设计思路,实现了活塞与配流阀的平行布置结构创新,避免了活塞或配流阀停止位置不当时,破碎锤不启动现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单,节省材料30%以上,易于加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加工效率40%以上;在出现拉伤现象时,只更换其中的某个小零件,不需要更换中缸,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改变破碎锤行业的研发思路,使我国破碎锤行业技术创新迈入一个新的台阶。

A kind of hydraulic breaking hamm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破碎锤
本技术涉及一种破碎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在矿山开采、冶金、铁路、公路、市政园林、建筑、船舶等方面使用的液压破碎锤,属于工程机械

技术介绍
液压破碎锤简称“破碎锤”或“破碎器”,是安装在挖掘机、装载机上安装挖斗或装斗的部位,用来破碎石块、岩石等的,如图1所示。液压破碎锤的工作原理是:以挖掘机、装载机的液压泵输出压力油为动力,通过配流阀控制活塞往复运动。冲程时,破碎锤中缸的后腔进高压液压油,活塞被上缸中的压缩氮气和高压油的共同作用下冲击钎杆凿碎岩石;回程时,中缸前腔接通高压油,推动活塞后移并使上缸体中的氮气压缩,这样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周而复始的冲程、回程,使钎杆冲击破碎岩石、石块、混凝土等。现有技术的液压破碎锤有以下不足:一是配流阀与活塞平行布置,无论是内置式配流阀还是外置式。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液压破碎锤体积大,耗费材料。液压破碎锤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活塞外圆表面与相配合的中缸体内孔表面出现拉伤现象,轻微拉伤的可以通过修复中缸重新配磨活塞继续使用,拉伤严重的中缸就报废了。这样会造成很严重的浪费,增加使用者的成本。二是破碎锤中缸孔道特别多,机械加工工序多。磨削加工非常复杂,由于安装活塞的孔与安装配流阀的孔平行布置,两孔磨削加工均为偏心加工模式,费工费时,加工成本高。三是配流阀结构复杂,加工精度要求很高。在使用过程中也经常出现拉伤和断裂现象。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迫切需要研发一种新型的技术来解决现有的问题。经过对现有技术制造的产品在使用及加工过程的跟踪,我们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结构的液压破碎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便于维护、结构简单、便于加工的液压破碎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液压破碎锤,包括中缸,中缸内设置有往复运动的活塞,中缸与活塞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活塞运动的液压循环系统,中缸上设置有辅助液压循环系统驱动活塞运动的气体驱动机构;所述液压循环系统包括圆筒形结构的内缸,内缸内液体的流动由截流装置进行控制;所述内缸在中缸内由限位装置进行位置限定;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从两端对内缸进行位置限定的油封固定器和限位体。以下是本技术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截流装置包括通过往复运动控制内缸内液体进出的滑阀。进一步优化:所述内缸上与滑阀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驱动活塞作冲程运动的活塞冲程配流单元。进一步优化:所述内缸上与滑阀的一端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驱动滑阀作回程运动的滑阀回程配流单元。进一步优化:所述内缸的一端设置有驱动活塞作回程运动的活塞回程配油单元。进一步优化:所述活塞冲程配流单元包括第一环形凹槽、内缸第二环形槽、内缸第三环形槽和内缸第四环形槽。进一步优化:所述内缸第三环形槽上开设有便于液体进入内缸内腔的内缸三孔。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上开设有便于液体从内缸内腔流出的内缸四孔。进一步优化:所述油封固定器上开设有便于外部液体进入中缸内的油封固定器的孔。进一步优化:所述内缸上与油封固定器的孔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内缸第一环形槽。工作原理:当高压油(液体)通过中缸进油口进入到油封固定器环形槽中,一部分高压油通过油封固定器的孔再进入到内缸第一环形槽中,高压油通过内缸第一环形槽进入到内缸第二环形槽中,滑阀第一端面在高压油的作用下推动滑阀向左运动,滑阀第一环形槽向左移动与内缸第三环形槽接通,高压油就进入到内缸第三环形槽并通过内缸三孔进入到第一空腔中,高压油推动活塞的活塞第一端面,使活塞向右冲击,活塞的冲程运动是在高压油作用力和上缸体中的氮气作用在活塞第一端面的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从中缸进油孔进入的高压油一部分通过油封固定器的孔形成了活塞的冲程运动,另一部分通过油封固定器环形槽进入中缸的中缸径向一孔和中缸径向二孔,再通过中缸轴向一孔、中缸轴向二孔和中缸径向三孔、中缸径向四孔进入到回程配油套与中缸形成的第四空腔中,再经回程配油套的孔进入到第二空腔中;活塞上的活塞第二端面面积大于活塞第三端面的面积,在活塞冲程中,活塞第一端面面积加上活塞第三端面的面积大于活塞第二端面面积许多,再加上氮气对活塞的作用,活塞冲程中的作用力也很大,活塞第二端面的面积大于活塞第三端面的面积形成的压力可以不计,这个现象与现有技术的一样;在活塞冲程运动中,当活塞第一端面位于内缸第一内环形槽内时,推动活塞冲程的高压油进入内缸第一内环形槽中,并经内缸第一内环形槽中内缸四孔进入内缸与滑阀形成的第五空腔中,通过滑阀的孔进入第三空腔中,再经过中缸回油孔排出,这时第一空腔内的压力降低,活塞在第二空腔内高压油的作用下开始回程;当活塞向右运动到活塞第二端面位于内缸第二内环形槽内时,活塞与回程配油套形成的第二空腔中的高压油通过内缸一孔和内缸第三内环形槽进入活塞中部环形槽中,通过内缸第二内环形槽及内缸二孔进入第六空腔中,推动滑阀向右运动,当滑阀向右运动到滑阀内孔将内缸第三环形槽与内缸第二环形槽截断,第一空腔中的高压油不再被排出,这时活塞向右的回程运动逐渐减速,又准备开始活塞向左的冲程运动,活塞与滑阀往复的同向运动使第一空腔中的高压油压力发生变化形成了活塞的往复冲回程运动。本技术突破了传统液压破碎锤的设计思路,活塞与配流阀的平行布置结构创新,且为同轴布置;实现了配流阀与活塞的同向运动,避免了活塞或配流阀停止位置不当时,破碎锤不启动现象;本技术整体结构简单,节省材料30%以上,易于加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加工效率40%以上;在出现拉伤现象时,只更换其中的某个小零件,不需要更换中缸,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本技术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改变破碎锤行业的研发思路,使我国破碎锤行业技术创新迈入一个新的台阶。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在
技术介绍
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B-B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A-A向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C-C向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中D-D向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2中F-F向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2中G-G向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2中E-E向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2中H-H向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油封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回程配油套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内缸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限位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滑阀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活塞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中缸;2-回程配油套;3-限位体;4-内缸;5-滑阀;6-油封固定器;7-活塞;8-上缸体;9-第一环形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破碎锤,包括中缸(1),中缸(1)内设置有往复运动的活塞(7),其特征在于:中缸(1)与活塞(7)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活塞(7)运动的液压循环系统,中缸(1)上设置有辅助液压循环系统驱动活塞(7)运动的气体驱动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破碎锤,包括中缸(1),中缸(1)内设置有往复运动的活塞(7),其特征在于:中缸(1)与活塞(7)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活塞(7)运动的液压循环系统,中缸(1)上设置有辅助液压循环系统驱动活塞(7)运动的气体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破碎锤,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循环系统包括圆筒形结构的内缸(4),内缸(4)内液体的流动由截流装置进行控制,截流装置包括通过往复运动控制内缸(4)内液体进出的滑阀(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压破碎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缸(4)上与滑阀(5)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驱动活塞(7)作冲程运动的活塞冲程配流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压破碎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缸(4)上与滑阀(5)的一端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驱动滑阀(5)作回程运动的滑阀回程配流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压破碎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缸(4)的一端设置有驱动活塞(7)作回程运动的活塞回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胜王维林杨琦王秋景王虹李伟张婕妤郑伟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天瑞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