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绕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4683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力配件领域,公开的一种线缆绕线装置包含上壳体和下壳体,两个壳体互相旋转连接,壳体之间设置有定位器,防止壳体的逆向旋转,上壳体上设置有挂钩,将线缆深入壳体内部后旋转上壳体使挂钩勾住线缆,然后继续旋转上壳体将线缆盘绕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内部,收纳多余的线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于户外,对于较长的线缆具有收纳作用,避免线缆拖拽过长影响使用或造成损坏,针对某些线缆过长却不能对线缆长度进行调整的场合使用,在使用结束后可以完好的将线缆释放,对线缆具有保护作用,适于推广使用。

A cable win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绕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缆绕线装置。
技术介绍
配电柜(箱)分动力配电柜(箱)和照明配电柜(箱)、计量柜(箱),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电动机控制中心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它们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这级设备应对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室外配电箱通常配有较长的外露线缆,一般在给配电箱配线缆的时候很少有恰好长度的线缆,通常都是预留较长的线缆,配电箱安装好以后将线缆折叠悬挂在配电箱周围,一方面防止配电箱需要向更远处挪移做出足够的线缆准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节省成本,避免线缆过度裁断导致浪费。但是室外线缆在悬挂时必须固定在电线杆或者其他电力相关设备上,还需要注意防晒等各种问题,本身较长的线缆在折叠收纳时因为重量或着缠绕问题经常会浪费电工师傅较长的时间,极其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配电箱外过长线缆的收纳问题提供一种线缆绕线装置,目的是配合配电箱等设备更好的收纳线缆,减少工人的不必要劳动内容,增强工作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线缆绕线装置,包含上壳体、下壳体和固定带,所述的上壳体为圆形板体,上壳体的内表面设置有连接环、挂钩和止回凸起,所述的连接环为与上壳体同心的圆柱形筒体,连接环的一端与上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的挂钩为“7”字形杆体,挂钩垂直于上壳体内表面,所述的止回凸起位于上壳体的内表面上,止回凸起由连接环的边缘呈放射状指向上壳体的边缘,止回凸起是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凸楞,止回凸起绕连接环阵列设置;上壳体外表面的边缘上设置有手柄,手柄垂直于上壳体的外表面;所述的下壳体为无盖的空心圆柱体,下壳体的侧面上向外突出有凸缘,所述的凸缘为长方形框体,下壳体内表面设置有连接柱和定位器,所述的连接柱为垂直于下壳体内表面的与下壳体同轴的圆柱体,连接柱与连接环通过轴承旋转连接,所述的定位器包含固定筒、弹簧和芯柱,所述的固定筒为无上表面的空心圆柱形筒体,固定筒位于下壳体内部的边缘,固定筒垂直于下壳体内表面,固定筒内通过弹簧连接芯柱,所述的芯柱为顶端带有直角三角形凸起的圆柱体,芯柱侧面上设置有调节杆,所述的调节杆为垂直于芯柱侧面向外截面为正方形的杆体,下壳体上对应芯柱位置处设置有“L”形开孔,芯柱上的调节杆插入“L”形开孔并伸向下壳体外部;所述的固定带为条状带体,固定带连接在下壳体的外表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的芯柱顶端的凸起与上壳体的止回凸起相匹配。进一步地,所述的下壳体设置有把手,所述的把手为两个,相对设置于下壳体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的下壳体的凸缘框体内侧设置有导柱,所述的导柱与凸缘的前后内侧面旋转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止回凸起位于上壳体的内表面上,止回凸起与连接环同轴,止回凸起是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凸楞,止回凸起绕连接环阵列设置,芯柱顶端的凸起与上壳体的止回凸起相匹配,芯柱顶在止回凸起上,对上壳体的旋转方向进行限制,防止绕线的上壳体回转,导致线缆松脱。本技术的芯柱上设置有调节杆,调节杆插入“L”形开孔并伸向下壳体外部,在“L”形开孔的竖直孔运动时,调节杆不对芯柱起限制作用,芯柱进顶上壳体,对上壳体旋转方向进行限制,调节杆进入“L”形开孔的水平孔时,由于高度下压,芯柱顶端离开上壳体的下表面,不对下壳体的旋转方向起限制作用,可以旋转上壳体或抽动线缆,将线缆退出绕线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线缆绕线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下壳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上壳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定位器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号为:1为上壳体,2为下壳体,3为固定带,11为手柄,12为挂钩,13为连接环,14为止回凸起,21为凸缘,22为定位器,23为连接柱,24为“L”形开孔,25为把手,211为导柱,221为固定筒,222为弹簧,223为芯柱,224为调节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4所示一种线缆绕线装置,包含上壳体1、下壳体2和固定带3,所述的上壳体1为圆形板体,上壳体1的内表面设置有连接环13、挂钩12和止回凸起14,所述的连接环13为与上壳体1同心的圆柱形筒体,连接环13的一端与上壳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的挂钩12为“7”字形杆体,挂钩12垂直于上壳体内表面,所述的止回凸起14位于上壳体1的内表面上,止回凸起14由连接环13的边缘呈放射状指向上壳体1的边缘,止回凸起14是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凸楞,止回凸起14绕连接环13阵列设置;上壳体1外表面的边缘上设置有手柄11,手柄11垂直于上壳体1的外表面;所述的下壳体2为无盖的空心圆柱体,下壳体2的侧面上向外突出有凸缘21,所述的凸缘21为长方形框体,下壳体2内表面设置有连接柱23和定位器22,所述的连接柱23为垂直于下壳体2内表面的与下壳体2同轴的圆柱体,连接柱23与连接环13通过轴承旋转连接,所述的定位器22包含固定筒221、弹簧222和芯柱223,所述的固定筒221为无上表面的空心圆柱形筒体,固定筒221位于下壳体2内部的边缘,固定筒221垂直于下壳体2内表面,固定筒221内通过弹簧222连接芯柱223,所述的芯柱223为顶端带有直角三角形凸起的圆柱体,芯柱223侧面上设置有调节杆224,所述的调节杆224为垂直于芯柱223侧面向外截面为正方形的杆体,下壳体2上对应芯柱223位置处设置有“L”形开孔24,芯柱223上的调节杆插入“L”形开孔24并伸向下壳体2外部,调节杆224在“L”形开孔24的竖直孔运动时,调节杆224不对芯柱223起限制作用,芯柱223紧顶上壳体1,对上壳体1旋转方向进行限制,调节杆224进入“L”形开孔24的水平孔时,由于高度下压,芯柱223顶端离开上壳体1的下表面,不对上壳体1的旋转方向起限制作用,可以旋转上壳体1或抽动线缆,将线缆退出绕线装置;所述的固定带3为条状带体,固定带3连接在下壳体2的外表面上。所述的芯柱223顶端的凸起与上壳体1的止回凸起14相匹配,芯柱223顶在止回凸起14上,对上壳体1的旋转方向进行限制,防止绕线的上壳体回转,导致线缆松脱。所述的下壳体2设置有把手25,所述的把手25为两个,相对设置于下壳体2的两侧。所述的下壳体2的凸缘21框体内侧设置有导柱211,所述的导柱211与凸缘21的前后内侧面旋转连接。使用时将调节杆224调节到“L”形开孔24的竖直孔内,由于有弹簧222的作用,芯柱223顶在上壳体1的止回凸起14上,对上壳体1旋转方向起限制作用,上壳体1只能沿一个方向旋转,不能返回;将线缆弯折呈“U”字形,并由凸缘21的两个导柱211之间穿入上壳体1与下壳体2内部,通过手柄11旋转上壳体1,挂钩12随上壳体1在旋转过程中勾住线缆,并带动线缆在连接环13上盘绕,将线缆收纳在壳体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绕线装置,包含上壳体(1)、下壳体(2)和固定带(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壳体(1)为圆形板体,上壳体(1)的内表面设置有连接环(13)、挂钩(12)和止回凸起(14),所述的连接环(13)为与上壳体(1)同心的圆柱形筒体,连接环(13)的一端与上壳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的挂钩(12)为“7”字形杆体,挂钩(12)垂直于上壳体(1)内表面,所述的止回凸起(14)位于上壳体(1)的内表面上,止回凸起(14)由连接环(13)的边缘呈放射状指向上壳体(1)的边缘,止回凸起(14)是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凸楞,止回凸起(14)绕连接环阵列设置;上壳体(1)外表面的边缘上设置有手柄(11),手柄(11)垂直于上壳体(1)的外表面;所述的下壳体(2)为无盖的空心圆柱体,下壳体(2)的侧面上向外突出有凸缘(21),所述的凸缘(21)为长方形框体,下壳体(2)内表面设置有连接柱(23)和定位器(22),所述的连接柱(23)为垂直于下壳体(2)内表面的与下壳体(2)同轴的圆柱体,连接柱(23)与连接环(13)通过轴承旋转连接,所述的定位器(22)包含固定筒(221)、弹簧(222)和芯柱(223),所述的固定筒(221)为无上表面的空心圆柱形筒体,固定筒(221)位于下壳体(2)内部的边缘,固定筒(221)垂直于下壳体(2)内表面,固定筒(221)内通过弹簧(222)连接芯柱(223),所述的芯柱(223)为顶端带有直角三角形凸起的圆柱体,芯柱(223)侧面上设置有调节杆(224),所述的调节杆(224)为垂直于芯柱(223)侧面向外截面为正方形的杆体,下壳体(2)上对应芯柱(223)位置处设置有“L”形开孔(24),芯柱(223)上的调节杆插入“L”形开孔(24)并伸向下壳体(2)外部;所述的固定带(3)为条状带体,固定带(3)连接在下壳体(2)的外表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绕线装置,包含上壳体(1)、下壳体(2)和固定带(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壳体(1)为圆形板体,上壳体(1)的内表面设置有连接环(13)、挂钩(12)和止回凸起(14),所述的连接环(13)为与上壳体(1)同心的圆柱形筒体,连接环(13)的一端与上壳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的挂钩(12)为“7”字形杆体,挂钩(12)垂直于上壳体(1)内表面,所述的止回凸起(14)位于上壳体(1)的内表面上,止回凸起(14)由连接环(13)的边缘呈放射状指向上壳体(1)的边缘,止回凸起(14)是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凸楞,止回凸起(14)绕连接环阵列设置;上壳体(1)外表面的边缘上设置有手柄(11),手柄(11)垂直于上壳体(1)的外表面;所述的下壳体(2)为无盖的空心圆柱体,下壳体(2)的侧面上向外突出有凸缘(21),所述的凸缘(21)为长方形框体,下壳体(2)内表面设置有连接柱(23)和定位器(22),所述的连接柱(23)为垂直于下壳体(2)内表面的与下壳体(2)同轴的圆柱体,连接柱(23)与连接环(13)通过轴承旋转连接,所述的定位器(22)包含固定筒(221)、弹簧(222)和芯柱(223),所述的固定筒(221)为无上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彦东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