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拉式胀紧筒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4486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2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床夹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拉式胀紧筒夹。包括盘体、活塞、前盖、筒夹盖和胀夹组件,活塞可轴向移动地设置于盘体和前盖紧密配合后中间形成的腔体内,筒夹盖一端固定于前盖外侧,另一端为往前盖外侧轴向延伸的椎体,前盖和/或筒夹盖上设有贯穿的通孔,胀夹组件设置于筒夹盖外侧且胀夹组件前端为可供筒夹盖的椎体穿入的弹性管状结构,胀夹组件后端固定于紧固件上,且紧固件可移动的穿过前盖和/或筒夹盖上的通孔并固定于活塞的前端,胀夹组件在活塞的带动下同步进行往复运动,且胀夹组件前端的弹性管状结构在筒夹盖的椎体穿入时被扩张。通过在筒夹内设置活塞,节省了外部动力源例如气缸的使用,大大减小了筒夹的体积。

A kind of back pull type expanding cl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拉式胀紧筒夹
本技术涉及车床夹具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后拉式胀紧筒夹。
技术介绍
目前在机械行业中所使用的筒夹大都是通过采用外部收缩力对产品外部结构进行夹紧,然而针对于内空型的工件采用此方法进行夹持时,效果不是很好。后来出现了一种胀紧式筒夹,通过对筒夹产生扩张力对有孔产品进行夹紧,例如,2017年3月8日公告的公告号为CN205996241U的中国技术专利说明书就公开了这样一种内涨式筒夹,通过气缸的推动,使圆锥进入到穿入孔内,使扩张柱被撑开从而实现了抵紧工件内圈起到固定的作用。然而这种筒夹是依靠主轴气缸对其进行推动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负载力的大小以及圆锥的行程来选择对应的气缸缸径,如果缸径过小,则导致输出力不够,无法对工件进行有效固定,一般实际所选的缸径都会较大,导致设备笨重,还会增加耗气量,既提高了成本又造成了能源的浪费,且气缸带动的精度很难得到保证。鉴于上述现有的胀紧式筒夹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后拉式胀紧筒夹,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后拉式胀紧筒夹,可减小筒夹的体积。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高筒夹的精度。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后拉式胀紧筒夹,包括盘体、活塞、前盖、筒夹盖和胀夹组件,所述活塞可轴向移动地设置于盘体和前盖紧密配合后中间形成的腔体内,所述筒夹盖一端固定于前盖外侧,另一端为往前盖外侧轴向延伸的椎体,所述前盖和/或筒夹盖上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胀夹组件设置于筒夹盖外侧且所述胀夹组件前端为可供筒夹盖的椎体穿入的弹性管状结构,所述胀夹组件后端固定于紧固件上,且所述紧固件可移动的穿过前盖和/或筒夹盖上的通孔并固定于活塞的前端,所述胀夹组件在所述活塞的带动下同步进行往复运动,且所述胀夹组件前端的弹性管状结构在筒夹盖的椎体穿入时被扩张。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的塞体内部设有分别通往活塞体后端的第一通道和通往塞体前端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互相独立并通向塞体后端。进一步地,所述胀夹组件包括胀夹和推拉套,所述胀夹由前端的弹性管和后端的连接件组成,所述连接件为与弹性管连通的中空盖状结构,所述连接件后端内壁侧设有往径向延伸的卡块。进一步地,所述推拉套为台阶型管状结构,在台阶管状结构的台阶面上设有用于与紧固件固定的螺纹孔,在台阶管的前端的外侧设有往径向延伸的卡带。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的外侧设有往内部凹进的滑槽,所述滑槽贯穿连接件的两端。进一步地,还包括挡盖,所述挡盖内部设有供胀夹组件移动的台阶腔体,所述挡盖穿过所述弹性管状结构固定于前盖和/或筒夹盖上。进一步地,所述挡盖的径向还设有定向螺孔,所述定向螺孔内固定有定向销,所述定向销伸进胀夹的滑槽内,用于胀夹的定向。进一步地,所述活塞后端设有分别与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一接口和与第二通道连接的第二接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与气源或者液压源连接,用于往活塞内加压使活塞在所述腔体内移动。本使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筒夹内设置活塞,活塞与胀夹组件连接同步移动实现筒夹的扩张与收缩,节省了外部动力源例如气缸的使用,大大减小了筒夹的体积;通过在胀夹旋转式拆卸方式扩大了筒夹的适用范围与精度,通过定向销结构的设置,也进一步提高了筒夹的精确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中后拉式胀紧筒夹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中后拉式胀紧筒夹的轴向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中后拉式胀紧筒夹的整体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活塞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胀夹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推拉套的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挡盖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中挡盖与胀夹组件组装后的局部剖视图。附图标记:1、盘体;2、活塞;3、前盖;4、筒夹盖;5、胀夹组件;6、挡盖;7、定向销;21、第一通道;22、第二通道;51、胀夹;52、推拉套;61、台阶腔体;62、定向螺孔;211、第一接口;221、第二接口;511、弹性管;512、连接件;521、螺纹孔;522、卡带;5121、卡块;5122、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撰写。如图1~8所示的后拉式胀紧筒夹,包括盘体1、活塞2、前盖3、筒夹盖4和胀夹组件5,活塞2可轴向移动地设置于盘体1和前盖3紧密配合后中间形成的腔体内,筒夹盖4一端固定于前盖3外侧,另一端为往前盖3外侧轴向延伸的椎体,前盖3和/或筒夹盖4上设有贯穿的通孔,胀夹组件5设置于筒夹盖4外侧且胀夹组件5前端为可供筒夹盖4的椎体穿入的弹性管状结构,胀夹组件5后端固定于紧固件上,且紧固件可移动的穿过前盖3和/或筒夹盖4上的通孔并固定于活塞2的前端,胀夹组件5在活塞2的带动下同步进行往复运动,且胀夹组件前端的弹性管状结构在筒夹盖4的椎体穿入时被扩张。在上述实施例中,活塞2设置为圆盘状结构并且中间分别往轴向两侧凸起的柱状结构,前侧的圆柱端面设有用于与固定好的胀夹组件5固定的螺纹孔,为了减轻前端圆柱的重量设置为中空的结构,后端设有接口用于与外部压力源接通,使外部压力源进入活塞的两侧面,外部压力源可以是气压也可以是液压。从附图3中可以看出,活塞的盘体外壁侧、前侧的圆柱外壁侧和后端圆柱的外壁侧均设有密封圈,以保证活塞2所在的腔体内的密封性。活塞2前端的螺纹孔置于密封圈的外侧,胀夹组件5的紧固件穿过筒夹盖4固定于活塞2的前端,筒夹盖4上的孔为通孔或者套筒结构,方便紧固件的穿过,胀夹组件5穿过筒夹盖4上的椎体时,在椎体的挤压下发生扩张形变,从而将套设在胀夹组件5外侧的工件固定。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活塞2的塞体内部设有分别通往活塞体后端的第一通道21和通往盘体前端的第二通道22,第一通道21和第二通道22互相独立并通向塞体后端。压力源通过活塞的第二通道22进入到盘体1内的腔室前侧时,腔体前侧内的压力推动活塞2往后移动,此时活塞2拉动胀夹组件5往后移动夹紧工件,反之往前移动使扩张力消除松开工件。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胀夹组件5包括胀夹51和推拉套52,胀夹51由前端的弹性管511和后端的连接件512组成,连接件512为与弹性管511连通的中空盖状结构,连接件512后端内壁侧设有往径向延伸的卡块5121。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推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拉式胀紧筒夹,包括盘体(1)、活塞(2)、前盖(3)、筒夹盖(4)和胀夹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2)可轴向移动地设置于盘体(1)和前盖(3)紧密配合后中间形成的腔体内,所述筒夹盖(4)一端固定于前盖(3)外侧,另一端为往前盖(3)外侧轴向延伸的椎体,所述前盖(3)和/或筒夹盖(4)上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胀夹组件(5)设置于筒夹盖(4)外侧且所述胀夹组件(5)前端为可供筒夹盖(4)的椎体穿入的弹性管状结构,所述胀夹组件(5)后端固定于紧固件上,且所述紧固件可移动的穿过前盖(3)和/或筒夹盖(4)上的通孔并固定于活塞(2)的前端,所述胀夹组件(5)在所述活塞(2)的带动下同步进行往复运动,且所述胀夹组件前端的弹性管状结构在筒夹盖(4)的椎体穿入时被扩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拉式胀紧筒夹,包括盘体(1)、活塞(2)、前盖(3)、筒夹盖(4)和胀夹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2)可轴向移动地设置于盘体(1)和前盖(3)紧密配合后中间形成的腔体内,所述筒夹盖(4)一端固定于前盖(3)外侧,另一端为往前盖(3)外侧轴向延伸的椎体,所述前盖(3)和/或筒夹盖(4)上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胀夹组件(5)设置于筒夹盖(4)外侧且所述胀夹组件(5)前端为可供筒夹盖(4)的椎体穿入的弹性管状结构,所述胀夹组件(5)后端固定于紧固件上,且所述紧固件可移动的穿过前盖(3)和/或筒夹盖(4)上的通孔并固定于活塞(2)的前端,所述胀夹组件(5)在所述活塞(2)的带动下同步进行往复运动,且所述胀夹组件前端的弹性管状结构在筒夹盖(4)的椎体穿入时被扩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拉式胀紧筒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2)的塞体内部设有分别通往活塞体后端的第一通道(21)和通往塞体前端的第二通道(22),所述第一通道(21)和第二通道(22)互相独立并通向塞体后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拉式胀紧筒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胀夹组件(5)包括胀夹(51)和推拉套(52),所述胀夹(51)由前端的弹性管(511)和后端的连接件(512)组成,所述连接件(512)为与弹性管(511)连通的中空盖状结构,所述连接件(512)后端内壁侧设有往径向延伸的卡块(512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贤青孙贤良李传飞刘小成朱通
申请(专利权)人:倍得福机械科技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